首页 理论教育 内容病例诊治

内容病例诊治

时间:2022-04-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节 内容病例诊治有这样一个怪圈:为了取得高分,考生往往在章法结构上大做文章,片面追求时髦的形式,其结果文章内容严重缺失,偏离写作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本质,沦为获取分数的文字游戏。全文只是写名人的这几句话,莫名其妙,意向不明,没有具体的交代,让读者觉得哗众取宠,多此一举。只是单一地叙述,没有对“争吵”进行定点描写,没有交代争吵的来龙去脉。

第二节 内容病例诊治

有这样一个怪圈:为了取得高分,考生往往在章法结构上大做文章,片面追求时髦的形式,其结果文章内容严重缺失,偏离写作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本质,沦为获取分数的文字游戏。主要表现在内容虚假浮华,常常是围绕话题兜圈子,说了很多正确的废话;用大量的抒情句、排比句、诗词引用来掩盖内容的空洞贫乏;千人一面,模式化的公共表达,导致内容的僵死荒芜;复制生活,没有对材料进行加工,造成内容的庞杂凌乱。内容上的通病可以概括为“空、假、大、死、乱”,具体表现为以下十种情况:

①角度不新,写作意图不明不白。如:“有一次,爸爸正在看电视,妈妈说:‘吃饭了。’爸爸急忙站起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倒在地上。我还以为,我爸爸头都摔破了呢。没想到爸爸没有一点伤。”(《对我影响最大的一个人》)写父亲摔倒在地上这件事,究竟想告诉读者什么,不得而知。

②只写整体,不写局部,抽象笼统。如:“舒婷说,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膀上痛苦一夜。牛顿眼中的肩膀是基础,而舒婷眼中的肩膀便有了突破,它是依靠,也是价值的体现。同样,我们要也要有肩膀,也要超越这些普通的理解方式。因为这是人生最高的境界。”(《肩膀》)全文只是写名人的这几句话,莫名其妙,意向不明,没有具体的交代,让读者觉得哗众取宠,多此一举。

③行文散乱,没有线索,详略不分,有些同学写景写游记,材料堆砌罗列,内容交叉重复,材料之间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没有线索,详略不分,条理不清。在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如果详写杰利找到父亲的过程,或者详写父亲的外貌神态,那么这篇文章就主次不分了,那些与中心无关的内容不必写。

④材料雷同,没有个性,缺少新意。材料切忌雷同化。例如写姑娘,就是红扑扑的脸,大大的眼睛;写老人,就是皱纹几道道,古铜色的脸;写父亲,就是警察式的“狼爸”;写景物,就是晴空万里,鸟语花香,缺少新意;写事情,大多是好人好事,比如让座位,扶瞎子,捡皮夹子,推车子,死老子,或者病中送良药,雨中送阳伞,校中送书本。材料雷同陈旧,没有个性,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⑤材料芜杂,没有点题,跑题偏题。有些文章材料芜杂,旁逸斜出,不合题目要求,又不肯忍痛割爱,这样文章的说服力就大打折扣。如果行文中没有点题,很容易跑题;即使没有偏题,老师评分也容易产生误判。学生如果经常不顾题目和中心,写到哪儿算哪儿,那么逻辑思维必然不够严密,应予以纠正。有些文章得分不高的原因是缺少点题。要学会点题,而且要在文章关键处(开头、结尾、独立段、段首等)点题。因为这是行文推进的脉络,也是阅卷者最为关注的地方。

⑥有头无尾,层次混乱,照应不周。有些文章开头还有内容,结尾草草了事,结构上造成比重失衡;有的文章结构上缺少逻辑关系,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缺少整体筹划。例如《生物入侵者》一文中按“概念——危害——途径——措施”这样的顺序,符合人们认知的规律。如果前后顺序颠倒,必然违背了阅读的规律,让人产生思维上的混乱。有的文章前后照应不周,也会影响文章整体阅读的效果。

⑦单纯叙述,缺少描写,没有细节。有一篇名为《难忘的一件事》的作文是这样写的:“放学以后,我在家里做作业,李小虎叫我一起去踢小足球。后来我和李小虎发生了争吵。不过后来我们又好了,当然,这是在老师的帮助下。这一件事真使人难忘啊。”只是单一地叙述,没有对“争吵”进行定点描写,没有交代争吵的来龙去脉。矛盾的解决也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模式化的公共表达,思维上没有创新,无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⑧缺少故事,交代不明,抒情泛滥。有些学生不管什么样的题目,都模仿散文的笔调,大量的抒情排比段和不着边际的议论句;记叙文没有吸引人的故事,没有事件必要的交代,以为这就是“蒙太奇”和“朦胧美”;搞出不伦不类的“意识流小说”,故弄玄虚,读它如坠五里云雾,不知所云。

⑨论据的表述不够简洁,不够典型,不够新颖。例如,在议论文《成功来自于努力》中,全文用近一半的篇幅记叙了一个故事,讲的是沙子与珍珠的对话,用拟人的手法,绘声绘色,形象生动。其实,议论文中的论据表述不同于记叙文中的记叙。只讲清要议论的事件要点,不必具体、生动、完整。举例要典型,有代表性,要新鲜,太陈旧的话就无法引起读者共鸣。

⑩思想偏激,格调低下,缺少深度。比如学生习作《烈士纪念馆参观有感》中有这样一段:“我小时候最喜欢在姥姥家玩,那里有一个小院子,虽然很破旧,但邻里关系很好,那些爷爷奶奶都喜欢我,说我又调皮又聪明,长大能当一个将军。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每到秋天,我就上去摘枣吃。可是,前年,那里拆迁,房子全推倒了,姥爷姥姥还有其他的爷爷奶奶,很多买不起郊区的大房子,只好租一间小房子住。那里盖起了高楼,成了繁华的商场,挣了很多钱。我不明白,为什么姥姥要住小房子,他们却能挣大钱。我不喜欢那个高楼,我心里对姥姥说,我长大了,要学本·拉登,开个飞机把他撞翻,重新给您盖个四合院,栽上枣树、石榴树。”这位学生在参观过程中联想到儿时的小院子,这符合情理。但由此抒发对拆迁的不满,流露出仇富的偏激心理,表达对姥姥的爱格调低下——要学本•拉登开个飞机撞翻别人,以此换得新的四合院。这种不健康的畸形思想值得教师警惕,应该介入心理辅导。

【点子库】

如何写得具体细致?

设计思路:将写作对象的变化过程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别进行描写,展开想象。

教学过程:

一、比较:

①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

②有个小银元,从桌上滚下来,落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你认为哪一个句子要好?为什么?

思考:第(2)句比第(1)句要具体细致,说说增补了哪些内容?

逐步扩充了三个内容:小银元从哪里落?小银元怎样落的?落地后的响声、动态怎样?

二、运用:把“他生气了”修改成具体细致。

学生自主写作,交流,点评。

思考:①怎么去想?——看、听、感、想、做。

②是不是我把想到看到的都要写下来呢?——要围绕中心,突出重点。

③怎样进行局部细写?

——从景、声、心三个方面进行立体描写。

——抓住特征,选用动词、形容词、拟声词,运用修辞手法。

三、学以致用,巩固技能。

学会运用“过程分解,定点放大”的方法,将下列情境写具体细致,200字左右:

①第一次写:语文课开始了,老师在课前抽背。我……

②第二次续写:后来老师真抽到我,我更紧张了。(或结果老师没抽到我,我真幸运!)

思考:怎样把当时的心情表现出来呢?不能用“紧张、害怕”这种抽象笼统的词。

学生自主写作,交流,点评,修改,展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