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词语的研究

新词语的研究

时间:2022-03-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三节 新词语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是汉语新词语研究兴起的时期。据了解,读者对该专栏发表的这类形式活泼的研究性短文十分欢迎,很希望它能够长期连载下去,以促进新词新语的研究和汉语规范化工作。当前加强变异现象的研究是对头的,对语言变异现象进行及时的规范也是必要的。但是,在新词语研究“热”的势头后面,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缺乏宏观上的调控和指导。

第三节 新词语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是汉语新词语研究兴起的时期。这主要是因为,新词新语作为一类语言变异现象,其产生和发展的势头日益明显,必然会引起语言学者的注意。另外,语言学者的主观努力也是新词语研究日益兴旺的一个原因。纵观近20多年来汉语新词新语的研究,其类型、特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新词语概貌的研究

任何一个新领域的研究,似乎都是先从研究对象的概貌开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进行的。新词新语的研究也不例外。吕叔湘、陈原对此做了开创性研究,引导语言学者“关心”“重视”新词新语这一类语言变异现象,同时在调查方法和研究思路上为其后更多人的普遍调查研究作出了表率,因而具有方向性和方法论方面的指导意义和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概貌研究呈上升趋势,出现了一些有分量的文章,如沈孟缨的《新词语词义之概貌》、李振杰的《近十年汉语中新词新义的产生》、赵克勤的《论新词语》和张家太的《汉语新词语琐议》等。这些论文,或从汉语词汇本身的构词规律进行描写,或从语言与社会“共变”的角度归纳新词语产生的原因,也有把二者结合起来谈的。

总之,这一类型的研究,特点是比较注重新词语料(语言事实)的收集和分析,在研究的角度上开始呈现多方位、立体化的特色,这是以往的研究所未曾见过的。缺点是理论上的阐述尚显不足,总体上的归纳创见不多。

二、从修辞和语用的角度进行的研究

汉语新词语的构成方式是多元的,除词根与词根复合的合成词(内耗、理顺、展销)、词根与词缀构成的合成词(气功热、廉洁度、多维化)、只由一个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席梦思、迪斯科、比基尼)以及缩略法构成的词语(知青、四化、农转非、中顾委)外,还存在种种由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语言学者注意到修辞方式的渗入与新词语的创造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便开展了这方面的专题研究。

有的学者把通过修辞方式的渗入产生的新词语归纳为比喻、借代、仿拟、婉曲、夸张、移用、转类、节缩、摹声、双关等10个类别加以具体分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语文建设》特辟的“新词新语新用法”专栏。发表在专栏内的文章,每条千把字,短小精悍,通常是以谈一个(或一组)新词语为主,旁及其他;研究者不只进行词源、语义上的分析,而且注重新用法实例的搜罗,并以书证(例句、出处)支持语义上的分析,同时在词汇、语法的结合上对新词语新用法的“稳定”程度进行超前的科学预测。这样的立体化研究是很有价值的,也是当前所急需的。据了解,读者对该专栏发表的这类形式活泼的研究性短文十分欢迎,很希望它能够长期连载下去,以促进新词新语的研究和汉语规范化工作。

三、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的研究

社会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语言学科,它从动态的角度观察语言,分析由社会、心理等因素引起的语言变异。自从1964年社会语言学在美国的西海岸诞生以来,我国学者经过引进、消化和发展,使这门学科在我国粗具规模。新词新语作为语言变异中的一个明显现象,理所当然地受到社会语言学者的青睐。

最近20年来,我国学者采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词新语,视野更加开阔,研究的思路越拓越宽,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这类研究又可细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其一,根据“共变”理论描述新词新语这一语言变异现象。“语言和社会结构的共变”是美国学者布赖特提出来的,目前这一理论已经被社会语言学家普遍接受。在汉语新词语研究的初期发表的论文几乎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了“共变”理论,如“社会上出现了新事物、新概念,要求用新词语来表达”,“随着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必然要产生新词语”等等。

其二,从变异和规范化的关系上加强词汇规范工作的理论探讨。不少学者认为,变异与规范化是一对孪生的姊妹,它们在语言运用中长期共存,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当前加强变异现象的研究是对头的,对语言变异现象进行及时的规范也是必要的。近年来,一些学者不满足于就事论事地谈规范,而是力求搜集更多的语料,试图从宏观上对新词新语的规范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深入探讨。他们除从词汇的内部去探寻新词语规范化的规律外,更致力于社会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的有机结合,着力从社会发展、民族心理以及传统文化史等角度去寻找某些依据,多视角、多侧面、多层次地进行研究。

总之,20年来,特别是近年来的汉语新词新语研究,由于强调了语料的搜集和分析,注重研究方法的借鉴、革新以及理论上的宏观、微观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前所未有的突出成绩,初步形成了我们中国自己的新词语研究特色。但是,在新词语研究“热”的势头后面,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国这方面的研究由于起步较晚,目前还缺乏宏观上的调控和指导。由于参加研究的学者比较多,大家各行其是、各自为战,研究力量就显得比较分散,研究的具体课题也多有重复,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因此急需权威部门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各方面的研究力量,分工合作,开展规模更大一些的调查研究,使得汉语新词语研究能够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