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英语隐性连接

英语隐性连接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2.1 英语隐性连接所谓隐性连接,即不借助连接词或连接语而主要“通过意义之间的自然顺序关系来表示”的连接关系,也就是说,主要借助语序来表达逻辑关系。连淑能指出,以隐性连接为特征的意合法构句在英语中常见于一些简练的谚语、表达复合句内容的简单句,如: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4.2.1 英语隐性连接

所谓隐性连接,即不借助连接词或连接语而主要“通过意义之间的自然顺序关系来表示”的连接关系(张德禄2001:F30),也就是说,主要借助语序来表达逻辑关系。

Quirk et al(1985:918-919)指出,通常并列(coordination)和主从(subordination)关系被等同于传统上的并连构式(para-taxis)和主次构式(hypotaxis),实际上并连构式不仅仅适用于并列结构,也适用于并置的两个同等级语言单位,例如:

(14)Icame;Isaw;Iconquered.

   我来过,我看到过,我征服过。

(Julius Caesar)

(15)Icaught the train—just.(=Icaught the train—Ijust caught the train.)

   我赶上了那趟火车——正好赶上。

(Quirk et al 1985:912)

(16)The boat hasn’t left,has it?

   船还没开呢,对吧?

(同上:810)

例(14)是一个并列结构,各部分之间没有显性连接成分;例(15)中的附加从句与先行句之间即属于并连构式;例(16)中的疑问尾句附接在一个陈述结尾,二者之间也属于并连构式,但无论(15)还是(16)都不能在句子两个部分之间插入一个显性并列连词。Quirk et al(同上:1007)指出,有两类主从句子不带明确的主从标记:

1)特定语境中允许省略that的名词性that-从句,如:Isuppose Ican use your telephone.

2)一些插评句(comment clause)也不包含明显的主从标记,如:Ihave no alternative,Isuppose.

尽管Quirk et al此处讨论的连接形式并非本书关注的问题,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英语也有隐性连接的表现。连淑能(1993:62)指出,以隐性连接为特征的意合法构句在英语中常见于一些简练的谚语、表达复合句内容的简单句,如:

(17)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8)The best shortcut would still take five hours.

   (即使)抄近路也要五个小时。

(连淑能,1993:62-63)

例(17)句子两部分之间隐含了一种对照转折关系,若添上连接词可以有以下几种:

a.Man proposes,while God disposes.

b.Man proposes,but God disposes.

c.Although Man proposes,God disposes.

例(18)形式上是一个简单句,但借助副词still却能表现出一种假设让步关系。周志培(2003:45-46)在讨论英语的意合构句法时指出,人类思维的初始过程,就是一种具体观念的逻辑排列,也就是说仅靠语调和语序等形式手段,后来由于意合句会产生歧义,才出现了标示各种关系的连词,他总结了三类英语中的隐性连接现象:①从古英语或中古英语中保留下来的成语和谚语等,如(16)、(17);②以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意合的句子,如(18)、(19);③形式词简约后构成的意合句,如(20)、(21):

(19)No pains,No gains.

   不劳无获。

(20)Out of sight,out of mind.

   眼不见,心不烦。

(21)Teach your child to bold his tongue,he will learn fast enough to speak.

   教你的孩子大胆开口,他就能很快学会说话。

(22)Had you taken more exercises,you would be more healthy.

   多锻炼,就会更健康。

(23)Idon’t know exactly(that)he is a professor.

   事实上我不知道他是个教授。

(24)There is no breeze(which)came through the open window.

   没有微风从窗户吹进来。

(周志培,2003:45-46)

例(19)、(20)上文已有论及;例(21)从语法结构上属于“祈使句+一般将来时”,这里的祈使句相当于条件句;例(22)属于倒装的虚拟语气结构,前一部分为后一部分的条件;例(23)、(24)不在本书关注范围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