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结果宾语和动结式结果补语的分类

结果宾语和动结式结果补语的分类

时间:2022-03-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6.2 结果宾语和动结式结果补语的分类首先研究下面几类典型的相对争议较少的结果宾语,文中所用例子大都来自所引文献。这种分歧和争议对本书的研究不构成影响,因为下文的研究将证明结果宾语、“V成”结构和动结式都具有统一的句法生成过程。这里为了行文方便,暂且将“V成”类归到动结式结果补语里面。

6.2 结果宾语和动结式结果补语的分类

首先研究下面几类典型的相对争议较少的结果宾语,文中所用例子大都来自所引文献。

A类:动作行为创造出的一种新事物,动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结果宾语所表示的事物,是动作行为的直接成品、预期成品,动作和结果宾语的关系是直接的。结果可以是动作行为过程制造出的一种新的具体的成品,如“筐、房子、毛衣、鞋、花、船”及例(1)、例(2)中的句子,本书称为A1类;也可以指一种在物体表面造成的凹陷状态,如例(3)中的“坑、洞、冰窟窿”,本书称为A2类。

(1) a 爷爷编了一个筐。

  b 工人们盖了一所房子。

  c 妈妈织了一件毛衣。

(2) a 妈妈做了一双鞋。

  b 她绣了一朵花。

  c 水手们造了一艘船。

(3) a 大公鸡刨了一个坑。

  b 他挖了一个洞。

  c 张三凿了一个冰窟窿。

B类:某种动作行为致使产生一种状态或现象,这种结果宾语多数不是动作发出者有意的、预期的结果,可能是动作行为产生的意外破损,如“口子、窟窿眼儿”,也可能是含有消极意义的非预期结果,如“泡、包、汗”。这类结果宾语中,主语可以是破损或非预期事物所产生的位置,也可以是导致结果宾语产生的人和事。试比较下面的a句和b句:

(4) a 棉被上烧了两个窟窿。

  b 他(不小心)把棉被烧了两个窟窿。

(5) a 手上叮了一个大包。    b 蚊子把我的手叮了一个大包。

(6) a 衣服上剐了一个口子。   b 树枝把衣服剐了一个口子。

(7) a 嘴上烫了一个泡。     b 他(不小心)把嘴烫了一个泡。

(8) a 张三跑了一身汗。     b 这段路把张三跑了一身汗。

动结式结果补语表示通过某种动作引起事物出现一种新的客观结果状态,如例(9)中“哭”的动作引起“眼睛肿了”的结果状态,“踢”的结果是“球鞋破了”,“洗”的动作影响“衣服”达到一种“干净了”的结果状态。

(9) a 哭肿了眼睛。     b 踢破了球鞋。   c 洗干净了衣服。

(10) a 张三打破了花瓶。  b 他看花了眼睛。  c 她擦干了桌子。

动结式的结果补语成分不但可以是“干净、破、肿”等实义的成分,还可以是“成、立、出”等非常虚化的成分。例如:

(11) a 养成了一种好的习惯。          b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12) a 建立了一种友好的关系。         b 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对这类动结式句子还有一些争议:有人把“养成、形成、建立、想出”中的“成、立、出”看成是一种非常虚化的补语成分,也有人把“V成”、“V立”、“V出”这些词归为能带结果宾语的动词,认为后面的宾语属于结果宾语。这种分歧和争议对本书的研究不构成影响,因为下文的研究将证明结果宾语、“V成”结构和动结式都具有统一的句法生成过程。这里为了行文方便,暂且将“V成”类归到动结式结果补语里面。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带结果宾语的动词和带结果补语的动词是不一样的:带结果宾语的动词动作行为的结果是产生新的事物,如A类的“编”、“织”、“盖”等,动作结果分别是“筐”、“毛衣”、“房子”。B类中的“一个包”、“一身痱子”等也是动作“撞”、“捂”产生出来的。而带结果补语的动词不会产生新的事物,只是对已经存在的事物产生影响,使事物出现一种新的状态,例如“洗”、“打”、“看”、“擦”等,可以造成“衣服干净”、“花瓶破”、“眼花”、“桌子干”等状态。这两类动词可以分别称为制作类(effective)动词和影响类(affective)动词(Levin,1993)。因此动词类型和结果宾语、结果补语结构的一个简单的对应关系是:结果宾语结构中的动词是制作类动词,结果补语结构中的动词是影响类动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