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初学者翻译的文档

初学者翻译的文档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2.2 翻译的标准不论是纯粹翻译还是释译,须有一个标准来衡量译文的好坏,Komissarov对翻译的标准进行过专门的论述。由于Komissarov的翻译标准理论着重于语言层面的分析,与双语词典提供语际对等语供读者参考的语言层面任务十分吻合,因而他提出的翻译五大规范性在双语词典的翻译评价方面有其良好的指导性。Komissarov的以上五条标准全面科学地评估了翻译作品的方方面面,借以评估双语词典的翻译质量也非常恰当。

3.2.2 翻译的标准

不论是纯粹翻译还是释译,须有一个标准来衡量译文的好坏,Komissarov对翻译的标准进行过专门的论述。作为一个语言学派的翻译理论家,他强调翻译的语言学研究应重在描述际交流中出现的各种现象,从中归纳出来的原则完全能够用于指导翻译实践,为判断翻译质量的优劣提供依据。Komissarov提出,翻译的标准至少应考虑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对等性;2)语体风格;3)语言地道;4)实用功能;5)惯例。他认为,所谓“对等”是从语言单位层面追求最大程度的对等,意味着源语和目的语之间最大可能的传递,即指所有信息的完整传递,包括情感、审美、风格以及语言单位的其他所有功能,一言以蔽之,是形式和内容最大程度地趋近原文。“语体风格”的要求在于正确选择目的语的语言表达方式,口语与书面语有别,科学文献与法律文献有别。译文既要考虑语体风格,又要考虑目的语不受源语的负面干扰,译文须行文自然,流畅表达原文内容,语言要“地道”。翻译活动最终应服务于某一特定目的,因此评价特定翻译时必须考虑“实用功能”的因素。为外行人士翻译、还是为专业人士翻译,为成人翻译、还是为儿童翻译,实用功能是检验译文是否成功的一条重要标准。所谓翻译的“惯例”是指不同时期、不同读者对翻译手法有特别的偏好或兴趣,比如直译、意译、创译等。译者必须满足惯例的需要,才会被读者接受。由于译者要迎合读者,因此翻译的五条标准从读者的角度出发,常将“惯例”列在首位,依次要求的是“实用功能”、“语言地道”、“文体恰当”,最后才是“对等性”。如果从译者的角度出发,顺序就需要颠倒过来,首先追求“对等性”,以获得所谓的“纯粹”。

由于Komissarov的翻译标准理论着重于语言层面的分析,与双语词典提供语际对等语供读者参考的语言层面任务十分吻合,因而他提出的翻译五大规范性在双语词典的翻译评价方面有其良好的指导性。

第一,释文的对等性。任何词典的首要任务都是提供与词目或例证对等的语言信息,而双语词典的释文更强调对等性。有关“对等性”的论述在第二章(2.2)进行过详细论述,这里恕不赘述。

第二,语体风格。词目的语体风格在词典中通过附加语体标注(如〈俚语〉、〈术语〉、〈俗称〉等)来体现。此外,词典应尽可能提供与被释词目语体相同的对等语,如果对等语与词目语体不同,必须借助语体标注来弥补释义干的不足。

1)小儿麻痹症 polio◇f amiliar for脊髓灰质炎

脊髓灰质炎 〈医学〉(popularly called小儿麻痹症)poliomyelitis;infantile paralysis

2)老耄 〈书面〉old and feeble;decrepit;senile

3)Sandy n.〈口〉苏格兰男子

例1中“小儿麻痹症”是口语词,而同义的医学名称是“脊髓灰质炎”;在英语中也有语体不同的几个对应词——“polio”是口语词、“poliomyelitis”和“infantile paralysis”是医学名称。在翻译类似词目是要尽可能以对应的语体词来翻译,并在相关词条“小儿麻痹症”和“脊髓灰质炎”之间建立参见指向,以明示语言系统本身的内在关系。

第三,语言地道。词典作为工具书,往往被使用者奉为圭臬,因而词典用语必须规范。双语词典的释文要注意翻译时切忌受源语言的干扰,译文不可带翻译腔,应以简练自然的语言译出源语词目或例证。遗憾的是,有很多词典的译语还不够精准地道。《新世纪英语新词双语词典》(2000:628)将“He was very clean.His mind was open.He wasn’t carrying a lot of ideo-logical baggage around.”译作“他十分清洁,心地坦荡,没有背上什么思想包袱。”这里“清洁”两字十分别扭,不适合用于描述人品,所以将此处改为“清白”则更妥。这样的例子在该词典中还有不少,难以卒举。

第四,实用功能。双语词典的翻译必须考虑对象读者,要以方便使用为准则。比如为儿童编纂的双语词典要注意翻译的简练、易懂和趣味性,带有百科性质的双语足本语文词典须提供客观、完整、简练的释文,专业双语词典要讲究释文用词的学术规范性和行文的严密性,等等。

第五,惯例。翻译一般文体时要考虑读者的欣赏习惯,即惯例;对于词典来说,这个惯例是使用者的查阅习惯(包括使用者习惯的行文方式、释文结构、体例等)。双语词典的编者在翻译词目及例证时,要考量使用者的参阅习惯。我国1929年出版的《求解作文两用英汉模范字典》在词典正文前的“编辑大意”(相当于现在词典的编写体例)中指出,“汉文译解,均用普通文言,只求达意,不尚典雅。”编者的这种翻译态度考虑的就是当时读者查阅习惯的需要。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能够用得上英语词典的人士皆受过良好教育,因而词典行文用普通文言(如:a steady aim一定不移之目的/His aims are praiseworthy.其志可嘉。),并强调译文不求“雅”的实用态度,均符合当时的词典使用惯例。本书第二章(2.1.2.2)曾经讨论过CCLD摒弃元语言的做法。如果从读者的欣赏惯例角度来判断,摒弃元语言无疑不符合读者的查阅习惯,极有可能造成使用不便,摒弃元语言的尝试不谓不冒险。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Komissarov的以上五条标准全面科学地评估了翻译作品的方方面面,借以评估双语词典的翻译质量也非常恰当。然而双语词典毕竟不同于其他翻译作品,和其他工具书一样,词典具有信息密集、资料性强、便于检索等基本特征,同时由于词典需为读者提供语言使用的絜矩之道,因而双语词典的翻译又有其独特的规范性要求。故此,双语词典翻译还应考虑到第六条规范性的要求,即释语的一贯性。

所谓“释语的一贯性”是指词典对那些相似、相对、相关概念在释义时要以一贯的手法处理,要彼此呼应,体现词典的内部划一原则(internal consistency)。众所周知,语言本身是完整的体系,然而词典分目立项的体例从客观上破坏了语言网络的系统性,如果释语注重一贯性的处理就便于将词目之间的系统关系从某种程度上体现出来。请看以下两例:

1)dolichocephal n.长头人,有狭长头的人

2)brachycephal n.[生]圆头型的人(头短或宽,头指数超过80)

如果单独观察以上任何一例,释文都可以说无懈可击。但是如果将两者并列来考察的话,就会发现两词在百科标注、译文措辞、行文、信息量上都大相径庭。实际上,“dolichocephal”和“brachycephal”两词是同一层级的平行概念,词典编者在翻译它们的时候要采用平行的手段、以便完整再现知识系统内部的关系。然而谈何容易,由于词典多是合作完成,如果不同编者之间协调不够就容易出现前后译文不一贯的现象。因此建议双语词典,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双语词典,一定要建立高效的协调机制,建立资料卡片(包括电子资料卡片)增进互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