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书”情“画”意

“书”情“画”意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箸”在这里应该解释为“著”,附着之意,也就是用笔把话写在竹简、帛书上的意思。随着“画”的含义确定了以后,人们渐渐把这个字的字义扩大,把它的适用范围渗透进所有使用笔状物生成的描绘的事物里面。例如,“图画、绘图”这种直接表示图形图案的词;还有“笔画”这种和文字书写有关的名词也出现了。

“书”情“画”意

我们现在看到的简体字“书”和以前一直在使用的繁体字“書”是有很大差别的,从甲骨文字形“img660”中很容易就能看出古人造字的目的,上面是一个“聿”,就好像一只手拿着笔的样子,下面还有一个“口”,表示说话,整个字的意思就是,通过用手书写把别人口中所说的内容记录下来的过程,所以“书”最早的含义就是写字。《说文解字·聿部》中解释说:“書,箸也。从聿者声。”“箸”在这里应该解释为“著”,附着之意,也就是用笔把话写在竹简、帛书上的意思。

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从事生产活动,为了便于劳动,人类渐渐创造出了语言。但人的记忆力毕竟有限,随着时间的流逝,记忆的内容有时候会走样,甚至会与实际情况相反,口口相传有时也会有发生讹传的情况。于是人们又发明了结绳记事、契刻记事等等的办法,但是仍然不足以把语言表达的内容都记录下来。终于,从图画中孕育出来的文字出现了。从象形文字蜕变到表意的文字符号经历了数千年的时间,这种渐渐定型的文字雏形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楷书、简体字等多个发展过程,为人类的文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人类文化进入了崭新的境界。

img661

写经纸

img662

毕升像

其中,书写工具的进步也是文字发展的巨大推动力。从最早在土地、石壁、树叶、树皮上书写,到后来发明用笔在竹木简上书写,使文字彻底脱离了自然化的书写模式。但竹木简的重量也给人们大量阅读和携带带来了很多不便,为了使书面的记录和传递更为便利,从西汉时起,就有人利用植物的纤维造出了“纸”。经东汉蔡伦对技术的改进,用树皮、麻头等常见材料造出的纸更加经济、实用了。质地轻柔、价格低廉的纸的出现,彻底解决了竹简笨重的问题,使得书卷变得轻便易于携带。

随着文化的发展,手抄书本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阅读的需要,为了加速书的传播和流通,在唐朝宋朝又相继出现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印刷术加快了图书传播的速度,这项技术比欧洲整整早了400多年。也正是因为印刷技术的不断改进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书”的产生。

img663

蔡伦塑像

img664

蔡伦

和“书”一样,“画”也有着和“书”差不多的繁体字——“畫”,我们会发现,在“畫”中也有“聿”,也表示手拿笔。但在金文字形“img665”中,我们还发现,下部是平面线条交叉的图形,描绘的是亲手丈量土地尺寸时的情景。因为在上古时代,家族、部落、邦国之间常常因为土地而发生争端,为了减少冲突,人们便通过在土地上划下印记分割土地的方式来划分领地,这也就是“画”最初的含义。《说文解字·畫部》解释说:“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意思是,画就是分界,分割成像“田”字一样的部分。手拿起笔,才画出来。

随着“画”的含义确定了以后,人们渐渐把这个字的字义扩大,把它的适用范围渗透进所有使用笔状物生成的描绘的事物里面。例如,“图画、绘图”这种直接表示图形图案的词;还有“笔画”这种和文字书写有关的名词也出现了。后来,用刀子之类的工具在物体上刻划也叫做“畫”,字形分化后写做“劃”,汉字简化后写做“划”了。

img666

唐 韩干 夜照白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