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排行机制的构成及运行过程

排行机制的构成及运行过程

时间:2022-03-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满足上述条件,必须是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最后,将排行结果公布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上。
排行机制的构成及运行过程_高等教育质量的社会调节机制研究

(一)构成要素

1.评价主体

评议机制主体多元而广泛,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发表关于高等教育质量的意见和观点,但排行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客观上要求具备“胜任”的基本条件,即客观公正性和专业权威性,前者是排行所应秉持的立场态度,后者则涉及排行应具有的能力资质。要满足上述条件,必须是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目前,国外高校排行的评价主体一般都是新闻媒体,如美国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发布全美大学排行榜,英国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发布全球大学排行榜,德国的《明镜》周刊发布德国大学排行榜,日本的《朝日新闻社》发布日本各类大学排行榜等。在我国,民间四大排行榜的制作者分别是武书连课题组、网大(中国)有限公司、中国校友会和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它们也都是具备一定条件的社会中介组织。

2.评价客体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现代大学的三大基本职能,社会服务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来实现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大学的主要任务,也是目前各排行榜的主要评价客体和建构指标体系的基本维度。以我国为例,武书连榜就是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个一级指标作为评价维度来构建指标体系的;校友会榜的三个一级指标,除了“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外,还加上了“学校声誉”;中评榜的重点大学评价,一级指标分别是“办学资源”、“教学水平”、“科学研究”、“学校声誉”,一般大学评价中只是少了“学校声誉”一栏;网大榜的六个一级指标尽管并不是直接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之名建构指标体系,但无论是“学术资源”、“学术成果”,还是“学生情况”或“教师资源”,都与大学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密切相关,蕴含着以大学主要职能为依据建构指标体系的基本精神。

3.评价标准

由于排行主体、对象、指标体系设置理念及具体方法上的差异,国内外大学排行标准各不一样,就是同一项指标,其权重分布也有差异。以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基本维度,将人才培养细分为输入(包括师生等人力资源和财务情况、图书数量、校舍面积等物力资源)、过程(课堂规模和生师比等)和输出(同行评议、毕业生质量、校友捐赠)指标,把中外部分大学排行榜权重分布进行比较,可如表6-1所示。[22]

表6-1 中外大学排行榜评价指标分类及权重

从表6-1中不难看出,中外大学排行榜无论是指标的选取还是权重分布都存在着差异:国内武书连课题组的大学排行十分看重科学研究这一指标,并赋予极高的权重,而国外的大学排行榜更重视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指标中,国内武书连课题组的大学排行榜重视的是人才输出指标,对教育投入和过程指标几乎不关注,而国外的排行榜大都对输入和过程指标给予了较大的关注。造成指标差异的原因,可能是高等教育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程度的不同,也可能是中外开展大学评价的目的和服务对象不同所致。

4.评价方式

排行机制是一种客观评价,与从主观感受角度对大学进行评价的评议机制不同;排行机制是一种分等定级的选优评价,与以认定是否合格的认证机制不同。此外,它还是一种数量化评价,所有项目都要量化计分。这些特点决定排行主要采用的是量化、间接、客观的评价方式。即排行机构主要通过收集被评学校的相关客观数据,进行对比打分,分别计算出各项得分,加权汇总后得出总分进行排序,最终确定所有被评学校的相对位置。

(二)运行过程

相对于评议机制而言,排行机制的评价过程比较规范、统一,主要包含以下四步:首先,根据权威的高校分类法将大学分类。是否具有可比性是大学排行的基础,只有同类院校(或学科)才具有可比性,若是将层次、类型不同的高校混在一起进行排行,那就失去了排行的真正意义。其次,构建排行指标体系。各排行机构根据本国大学排行的实际情况,并在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大学排行理念和排行指标体系基础上,构建自己的高校评价指标体系。第三,通过查阅第三方机构数据,获取有关高校教育质量的数据和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各自的得分再加权汇总得出总分对高校进行排行。最后,通过新闻媒体(报刊、杂志或网络)发布到社会。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大学排名为例,首先,按卡内基的高等学校分类法将评估对象分类。一般是将全国大学分为4类,分别是全国性大学、全国性文理学院、地区性大学和地区性文理学院。其次,以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搜集每个学校的数据信息。主要有7个一级指标,分别是同行评价、学生选择、师资情况、毕业率和新生保有率、财政资源、校友捐赠、毕业率以及16个二级指标。然后,计算出各校在每项指标上的平均得分,并与各项指标的权重相乘相加,得到各校的综合得分。最后,将排行结果公布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杂志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