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公益事业中赚钱,合理吗

从公益事业中赚钱,合理吗

时间:2023-03-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公益基金会,对基金管理中产生的资本增值,或许可以定义为「赚钱」。但基金会本身的资金,依旧会在大众监督之下,流入公益事业之中。再者,即便 NGO 从业者的收入已经低到如今这种情况,社会公众依然对做公益的人领工资保持怀疑态度。
从公益事业中赚钱,合理吗_明明白白做公益

1.3 从公益事业中赚钱,合理吗


这些年被问得最多的问题,大概就是「你们做公益的,到底拿不拿工资?」。


简单来说,全职的公益事业从业者,也是要拿工资的,因为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公益从业者也要面临生活的各种压力,不是说做公益就必须要衣衫褴褛,分文不取。


一、公益组织会赚钱吗?


众所周知,公益组织不同于工商企业,所进行的公益活动一般不直接产生经济利润。传统定义下,公益组织日常运营的开支由捐赠方无偿提供,也就是靠捐款运营。但目前这个观念已经有所改观,公益组织在逐渐进行商业化运作的尝试,试图通过一些商业行为满足自身运营需求,并将商业运作中产生的利润,反哺到公益活动之中。但此处需要明确一点,这些商业活动是为了可以不依靠、少依靠捐赠款,以维持公益组织的正常运营为目的。


但也有例外。比如公益基金会,对基金管理中产生的资本增值,或许可以定义为「赚钱」。但基金会本身的资金,依旧会在大众监督之下,流入公益事业之中。所以这种「赚钱」,并不是传统意义的赚钱,最多可定义为一种「收入」,却不是经营「利润」。


二、公益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应该如何度量?


既然公益组织本身不赚钱,又是靠别人的捐助过活,那它的从业者的收入,只保持在最低工资标准就可以了吗?


在大众的观念中,答案似乎是「Yes」,选择了公益事业,就等于选择了一条清贫的道路。但是这种观念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少公益从业者肩上最重的道德枷锁。


在对公益组织财务报表的审计之中,管理费用(这个「管理费用」是「会计科目」,不是机构收取的「管理费」)里列支了多少员工工资是很敏感的区域。在我国,NGO 从业者的收入差距很大,从没有固定收入到年薪百万以上的都有。这是因为,公益事业从业者获得的收入不是社会救济,而是正常的劳动报酬。公益活动虽然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具有不可否认的社会价值。而公益事业从业者领取的薪水,就是对其劳动活动所创造的社会价值的回报。这个工资高低的标准,应该以其活动创造社会价值的高低来考量。若该组织有较好的社会反馈,则应被支付较多的报酬;若该组织效率低下,则应获得较少的报酬。


但问题在于,现行的会计体系很难将公益活动创造的社会价值准确入账,纳入财务报表之中。二十一世纪以来,会计学界在此领域一直在进行探索,社会责任会计研究如果在今后可以取得进展,建立一套科学、公允的社会价值核算体系,将会是现行会计制度的重要补充,也会为社会各界提供一个更好的评判 NGO 的价值标准。


如上所述,NGO 从业者的收入标准,应该从其创造的社会价值多少出发,而不从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出发。这一套工资收入体系,会在未来逐渐完善,当然,也许还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一方面需要内部人员的努力,更需要外部环境的监督。


三、现今中国公益事业从业者的收入现状


当前中国大部分从业者的普遍收入水平,虽然不至于到「饥寒交迫」的程度,却也完全可以用「惨不忍睹」四个字来形容。一方面,我在前文中提到的商业化经营思路虽然可以带来收入,但并不适合所有 NGO 。因为部分从业者们不具备商业思维,难免弄巧成拙,而且也不是所有 NGO 的服务内容都适合这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很多机构因为害怕社会质疑而不敢进行尝试。另一方面,基金会对拨付资金的监管非常严格,由于没有可靠的薪酬绩效标准,只好采用一碗水端平的低收入标准。再者,即便 NGO 从业者的收入已经低到如今这种情况,社会公众依然对做公益的人领工资保持怀疑态度。 


这只是有一定规模的 NGO 遭遇的困境,更多的小规模民间组织、学生组织,财务状况更是堪忧。创始人几年没有收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积蓄,甚至欠了一屁股债都是很常见的情况。如此的工资水平,靠什么激励这些从业者继续进行公益活动,又靠什么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相比于一些小规模民间组织,专业的国内、国际基金会工作人员的收入则要高很多。他们的工作流程、文化与一般外企类似,收入结构也类似。基金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程度很高,有很多都是由职业律师、投资银行、医生、广告公关行业转行而来。他们有着一流的专业素质,放弃过去的高收入,以创造社会价值为目标工作,理应得到相应的报酬。其高层管理者负责总体规划,联系捐赠方,为资金会提供资金和社会资源,可以称得上是业界的基石,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不可估量,拿到更高的工资也是理所应当。否则,没有收入的保障,NGO 永远招不到也留不住专业的工作人员,只会恶性循环。


简而言之,无论按办公地点还是组织性质,国内公益组织从业者薪酬都没有国际组织多。不过我们可以期待,随着监督体系的完善,未来国内公益组织从业者的报酬水平,会呈现出一个逐渐上升的趋势。


四、总结


公益组织本身不赚钱,但从事公益事业的人,理应,也的确可以得到足够的薪酬回报。


我可以理解社会公众对捐款去向的质疑和不理解,但这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一个红十字会出问题,不等于别的 NGO 也有问题,切勿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还是有很多勤恳做事、财务公开的 NGO 的。 


最后,我想重申前文中的一个观点:如果 NGO 从业者得不到与其付出相适应的收入,中国的 NGO 运营就永远不会有专业化的一天。只有提供有吸引力的工资收入,才能留得住有公益情怀的专业人才。NGO 财务制度的规范,更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能绕过去的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