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工业企业规上转规下现象探析

工业企业规上转规下现象探析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温州市有30家工业企业因“外迁”而退出规上,约占退出企业的5%。
工业企业规上转规下现象探析_2015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报告

一、2013年全省工业企业规上转规下总体情况

(一)2013年全省规上企业数量变动情况

2013年“小升规”企业4588家,同时从规上转规下企业2121家,净增升规企业2467家(不含当年新投产企业,下同)。从11个市看,净增升规企业200家以上的有金华市(570家)、绍兴市(348家)、宁波市(331家)、台州市(314家)、嘉兴市(288家)和杭州市(270家)等6个市。从县(市、区)看,净增升规企业100家以上有诸暨市(172家)、永康市(139家)、温岭市(123家)、桐乡市(119家)、义乌市(113家)、萧山区(103家)、余杭区(101家)等7个县市区,净增升规企业50—99家之间的有11个县市区(如表3-7、表3-8所示)。

表3-7 2013年全省11市规上企业变动情况表

注:1.数据来源于省经济普查中心目录库。
2.规上企业退出系数是规转下企业数量除以新上规企业数量。

表3-8 2013年县(市、区)净增规上企业50家以上情况表

(二)规上转规下企业地区分布情况

分地市看,下规企业绝对数量超过200家的有杭州市(391)、宁波市(372)、温州市(352)、绍兴市(235)、嘉兴市(288)共5个市,其中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超过300家。规上企业退出系数高于全省平均系数(0.46)的有衢州市(0.75)、温州市(0.66)、湖州市(0.65)、丽水市(0.64)、杭州市(0.59)和宁波市(0.53)共6个市,金华市(0.15)、舟山市(0.29)、台州市(0.35)、绍兴市(0.40)、嘉兴市(0.42)5个市低于平均系数(如表3-7所示)。从县(市、区)看,有19个县(市、区)下规企业数量超过20家,其中萧山区下规企业最多,为124家;鄞州区、柯桥区、海宁市、余杭区、乐清市、慈溪市下规企业超过70家。有40个县(市、区)规上企业退出系数低于全省平均系数,有50个县市区高于全省平均系数,其中3个县规上企业零增长,松阳县、瑞安市等9个县(市、区)下规企业多于新上规企业,出现负增长(如表3-9、3-10所示)。

表3-9 2013年县(市、区)净增规上20家以上分布情况表

续 表

表3-10 2013年县(市、区)净增规上企业20家以下分布情况表

续 表

续 表

(三)规上转规下企业的行业分布情况

2013年新升规和下规企业主要分布在16个行业,除造纸和纸制品业净增长为负之外,其他行业均为正增长。从规上企业退出系数看,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10个行业低于平均系数,而造纸和纸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共6个行业高于平均系数,规上转规下企业主要集中在这些行业(如表3-11所示)。

表3-11 2013年全省新上规与规转下企业主要行业分布

此外,规上转规下的企业基本上是已经升规多年的“老”企业,2013年“小升规”企业如果出现下规,一般不会在2014年体现出来,要等到2015年一季度国家统计局在企业年报数据审核后才能确认。

二、工业规上企业转规下主要原因分析

(一)产业政策性退出

近年来,全省上下深入实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积极推进淘汰落后、“腾笼换鸟”和行业整治工作,特别是对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一大批企业进行了关停并转,其中有一批是规上企业。比如长兴县铅酸蓄电池行业整治,从2005年整治前的175家企业,整治减少到目前的16家,减少了159家,其中规上企业整治关停并转了60家。德清县2013年有24家规上企业因行业整治而关停,占全部下规企业的61.5%。温岭市2013年因“三改一拆”、环保及消防整治下规企业10家,占全部下规企业的25.6%。富阳市对造纸行业实行专项整治,2013年淘汰关停规上28家,占其下规企业的52.8%。

(二)兼并重组性退出

一些规上小企业被行业龙头企业收购兼并,延长了行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提高了价值链。比如长兴县2013年有11家规上企业因行业整治兼并重组而下规,占其下规企业的23%。南浔区2013年有6家规上企业被转让兼并而下规,占其下规企业的20%。

(三)资金断裂性退出

国内货币政策从2008年、2009年的宽松到近2年实际趋紧,银行从原来的上门送贷款到近期的上门收贷款。加上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厂房、设备等抵押物价值严重缩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更为突出,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加剧。总体上看,“两链”问题越突出的地方和行业,下规企业越多。玉环县2013年因两链问题下规7家,占16.7%;平阳县12家,占35.2%;富阳区15家,占28.3%;瑞安市22家,占30.1%;建德市19家,占63.3%。

(四)市场调整性退出

近几年来市场不景气,需求萎缩,订单减少,许多企业产量产值下降而下规。市场调整性退出约占60%,这是当期造成企业下规的主要原因,这在产能过剩行业尤为突出。另外,工业原材料大宗商品价格近几年来大起大落,以及市场需求结构的新变化,广大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也随之变化,时好时坏,许多企业在竞争中遭到淘汰而退出。

(五)转型转产性退出

近年来资源要素制约加剧,加上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很多原有规上企业转型转产,导致退库下规。比如瑞安市2013年有24家企业由于转型转产退库企业,占其退库企业的19%,其中7家厂房改建扩建转产。长兴县粉体产业“腾笼换鸟”企业31家,进入机械制造、新材料、通用设备等领域。此外,企业转行,转到贸易、设计、售后等服务业,从规上工业库退出,进入限上服务业统计库。

(六)产业转移性退出

近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第一次兴起产业转移的高潮,珠三角和长三角尤其突出。由于受土地、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日益加剧,浙江省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外迁。2013年温州市有30家工业企业因“外迁”而退出规上,约占退出企业的5%。如瑞安市2013年有5家企业由于受外地税收、土地优惠政策影响,迁往外地,占72家退库企业的6.9%。此外,城市化深入推进,“退二进三”加快导致企业外迁。比如,龙湾区瑶溪街道部分规上企业已陆续停产或外迁。

(七)故意规避性退出

目前政府对企业的相关监管、执法主要针对规上企业。规上企业和规下企业表面上看税率、经营发展环境是一样的,而实际上规上企业税负、负担要比规下企业重得多。许多企业不愿上规,即使上规了也通过少报产值、现金交易不开发票、重新注册公司等手段故意下规退库,以减少政府的监管,从而获得躲在规下的隐形好处。

此外,企业家自身素质偏低导致企业经营不善而下规也是一个原因。

三、企业规上转规下现象的基本判断和需要引起关注的问题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规上转规下有许多原因,政府主导推动的行业整治、淘汰落后、“腾笼换鸟”和企业自身为做强做大主动推进的兼并重组、转型升级等因素要远远大于外部的市场调整、企业投资失误、资金链断裂、故意规避等因素,一些企业下规实际上不但没有影响经济总量,反而还增加了产值,提高了效益,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提升。比如长兴县蓄电池产业由整治前的175家,减少到整治后的16家规上企业(企业减少159家,其中规上企业减少60家),包括2家超百亿龙头企业。整治后,蓄电池产值提高11.7倍,销售收入提高14倍以上,增加值提高16倍以上;利润提高5.7倍,其中人均利润提高10.7倍;税收提高7.8倍,其中人均税收提高14.4倍;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9倍,亩均产出提高21.6倍,单位能耗工业增加值提高4倍多。可见,不能从企业规上转规下数量的多少来简单判断对经济发展影响是好是坏,要深入分析和研究企业下规这一现象背后深层次原因,理性看待企业下规这一现象的内在逻辑,从而更好地指导和加快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我们认为只要不是大面积大范围内的企业倒闭破产,企业下规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发展的一种正常现象。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生生死死是企业的正常现象,起起落落是企业的基本常态,生生不息是创业的动力源泉。企业上规下规,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充分体现,属于正常的经济现象。在经济景气年份,企业上规的多下规的少,两者抵消后净增长更多一些;在经济不太景气年份,企业上规的多下规的也多,净增长数量往往少一些。近几年来浙江省经济发展提前进入新常态阶段,企业上规的多下规的也多,并且这一现象也将持续,这是市场发挥大浪淘沙筛选机制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一个客观伴生现象,正是我们实施兼并重组、推进结构调整的极好时机。

当然对企业下规的异常情况要引起关注和重视,趋利避害,尽量减少企业下规对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是“两链”问题突出区域下规偏多。“两链”问题突出的地区和行业,企业规上转规下的偏多。瑞安市、平阳县、富阳区、建德市等县(区)市下规偏多主要受“两链”问题影响。比如瑞安市2013年新增信贷风险企业167家,其中规上企业60家,占35.7%,监测风险企业累计达406家,涉及银行贷款186亿元,直接关联担保企业872家,担保金额124亿元,对外担保企业782家,担保金额120亿元。其中规上企业135家,融资亿元以上企业40家。如果贷款企业出险并任由扩大,会影响到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安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防范于未然,一旦发生要采取措施果断切断互保链,把风险控制在互保链的核心圈内,把损失降低到最低。

二是一些企业故意规避而下规的问题。基层和企业反映:有账查到死,没账死也不查;规上企业过得痛苦,规下企业过得幸福。企业不愿上规,甚至是上了规还要想办法下规,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对规上企业形成“逆淘汰”,不利于做大而是利于做小,这一现象的实质是规下与规上实际发展环境严重不公平,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

四、促进工业企业健康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平台,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情况

建立统一的企业基础信息平台,加强企业数据和信息共享、分析和应用。以县市(区)为单位,建立企业用电在线智能监测系统。用智能电表改装现有企业电表,做到一企一表,运用现代信息和网络技术,细分行业逐步形成电产比、电税比的科学计算方法,客观真实了解企业发展情况,让规下企业,特别是“假规下”企业无利可图,躲不起、藏不住。

(二)加强政策引导激励,建立公平的市场发展环境

对规上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在用地、用电、用工、融资、市场拓展等方面加强指导和扶持,帮助企业做强做大;对规下企业,尤其是对故意规避下规和“假规下”企业,加强监控,实施“亩产论英雄”“腾笼换鸟”等措施倒逼这些企业上规发展。建立统一、公平的政策环境,让规上和规下企业平等竞争,防止出现“逆淘汰”现象。

(三)破解“两链”问题,确保区域经济稳定发展

各地要排摸“两链”风险企业,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及时妥善处置出险企业,对生产经营正常的担保企业,银行在未处置风险企业资产时,不得直接起诉担保企业要求代偿,让正常企业生产经营。发挥应急转贷专项资金的作用,发展政府支持的担保机构,健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切断担保链风险。政府积极协调银行机构对区域信贷规模不缩减、企业不压贷抽贷、抵押物评估值不压低,分类施策,帮扶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因抽贷而“猝死”。

(四)实施分类指导,开展精准化指导和服务

深入调研,了解掌握企业下规原因,并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化指导和服务。对因市场波动等原因下规的企业,帮助企业开拓市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对投资新项目和新产品开发失败导致下规的企业,要加强投资咨询和技术对接服务;对产业转移企业,尽量引导在省内转移,并在转移过程中实现升级。对“腾笼换鸟”、淘汰落后的企业,要引导兼并重组或再创业。

(五)加大“小升规”工作力度,不断壮大规上企业梯队

深入推进“小升规”工作,把工作重心从“升规”这个阶段性目标转到“升级”这个长期目标上来,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的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上企业,特别是创新型、科技型、成长型和新兴产业的小微企业,填补规上转规下企业数量的缺口,壮大规上企业梯队,促进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