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真抓实干谱新篇

真抓实干谱新篇

时间:2022-03-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面貌,是三门峡市各级工会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传统。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也取得新进展。面对新的用工形势和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情况,在建会过程中,三门峡市各级工会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两个全覆盖”的工会组建模式。
真抓实干谱新篇_工运事业改革创新与民生工会建设

河南省三门峡市总工会

前言:三门峡是我国中西部现代工矿业出现较早的地区之一。上世纪一二十年代,这里就产生了煤矿和铁路工人以及早期的工会组织。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云变幻,全市工会会员目前已达到55万人,工会组织10369家。

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三门峡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城市发展的三大战略定位——“中原经济区重要支撑、区域合作示范城市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

在此背景下,三门峡市总工会主动服务全市战略大局,充分履行工会职能,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回应职工新需求,不断推动工会创新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得全市广大职工群众在建设“创新开放、富裕文明、平安和谐、生态宜居”三门峡这一奋斗目标上形成强大合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建技术“豫军”,开职工跨省技术比武先河

一次由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临汾市,陕西省渭南市等“三省四市”职工参加的跨区域性技能“大比武”,让黄河金三角地区的100多家企业的20多万名职工倍感振奋。

从最初的各级选拔到集中决赛,历时3个月,获得名次的选手不仅能够拿到最高1万元的现金奖励,还能晋升技师职业资格、当选市级“技术能手”,符合条件的被授予市级“五一”劳动奖章——这既开了河南省省辖市工会的先河,营造了立足岗位学技术、学业务、练技能的浓厚氛围,又亮出了黄河金三角地区的技工品牌。

“去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要求三省四市把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建设成中西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建成一体化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示范区。”谈到倡导并开办这个跨省区职业技能大赛的初衷,三门峡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武跃峰说,三省四市的一线职工同台竞技,就是为了配合规划的实施,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和工人阶级在黄河金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事实上,开展岗位练兵和技术比武活动,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和面貌,是三门峡市各级工会多年来始终坚持的传统。近年来,三门峡市总工会对这项活动更是抓紧抓实,并根据每年群众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具体目标,确定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活动形式,持续在261个“四大一高”重点项目中开展以比工程质量、比安全施工、比建设工期、比技术创新、比文明施工、创和谐团队为内容的“五比一创”劳动竞赛,参赛职工达14.7万人,有力地助推了全市重点项目的建设。随着劳动竞赛的蓬勃开展,全市职工队伍中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技术创新能手。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1.2万名职工提升了学历等级,2.5万名职工提升了技术等级,共提出合理化建议2.14万条,全市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涌现各类技术带头人1630名,培训各类技工上万人次。

独具本土特色,多措并举保劳资和谐

3年来,黄金行业职工工资普遍增长30%以上,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经验被全总集体合同部制作成交流课件,推选为全国行业工资集体协商50个先进典型之一——这是三门峡市近年来着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结合本地特色实现企业经营者与职工“双赢”交出的一份合格答卷。按照市委、市政府下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总体要求,三门峡市总坚持把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作为工会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不断扩大工资集体协商工作覆盖面,着力提高协商质量,确保劳资谈判工作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

而通过行业性工资集体协商、签订行业集体合同等有效方式,全市企业间争夺技术骨干、竞争无序的状况得到有效好转,企业里、行业内劳资关系逐步走向和谐,职工的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三门峡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孙宗会说,全市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能有今天的局面,得益于党政主导、工会力推、多方参与的有机结合,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把全市创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和党委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

在此背景下,三门峡各级工会通过开展“春季要约行动”、召开工资集体协商推进会议、建立工资集体协商指导员队伍、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考评机制、加大经费投入等措施,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合同和工资专项协议的签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截至2014年底,全市签订集体合同1312份,覆盖企业8726家,实现了企业、职工共谋发展、共渡难关,维护了职工工资这一根本权益。与此同时,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也取得新进展。全市建立职代会的企事业单位8469家,建制率达90%以上。其中,公有制企业和事业单位建制率都达到100%,非公有制企业建制率达到70%以上。

夯实基础,建会做到“量质齐增”

企业规模小、人数少、职工流动性大……面对新的用工形势和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情况,在建会过程中,三门峡市各级工会结合实际,不断探索“两个全覆盖”的工会组建模式。

除了以推进产业集聚区普遍建会为重点,组建联合工会、楼宇联合工会、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区域性工会联合会等新型工会组织实现全覆盖外,三门峡市总工会还坚持抓大带小,在持续做好规模以上企业工会组建同时,把小微企业和农民工作为建会的重点,以社区工会为中心,按照“条块结合、行业联合,地域管理、优势互补”的工作方法,着力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工会“小三级”组织网络,实现了工会组织的条块结合、无缝对接。

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经建成工会组织10369家,工会会员达54.3万人。而在扩大工会组织覆盖面的同时,“扩面与提质并重”进而实现“量质齐增”也是三门峡工会花大气力解决的问题。“工会的工作在基层,基层工会怎么样,直接关系到一线职工对我们的满意度。”三门峡市总工会认为,加强基层工会建设,关键在于激发基层工会活力,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成立一个,规范一个;巩固一个,活跃一个”,充分发展典型引路的示范带动作用,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吸引到工会中来。

为此,三门峡工会“坚持开门办会、民主办会”,以创建职工之家活动为载体,推行了“会员评家”机制建设,依靠会员建家、评家、管家,同时加大投入,广泛开展“工会组织亮牌子、工会主席亮身份”活动,直接激发了会员参与工会活动的动力,让广大职工感觉到工会就在身边,有了工会就“找到了组织,有了主心骨,更有了靠山和底气”。

“职工只要有所需,工会必然有所应”

“职工只要有所需,工会必然有所应”——在三门峡,这不仅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而且工会帮扶工作也越做越实。针对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职工群众面临的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三门峡市总工会突出服务重点,切实为职工群众排忧解难:整合工会文化资源,丰富一线职工文化生活。建立了“政府倡导,工会组织,协会联动,职工参与,多方配合”的职工文化运行机制,每年都深入工业园区、厂矿企业、社区、乡镇等开展“送文化、送欢乐、送法律、送健康”活动,同时经常性举办“职工道德讲堂”“职工文化大讲堂”,积极引导广大职工群众参与道德建设实践和道德教育活动中去,不断提升职工队伍道德水平和文明程度,惠及职工群众10万人次以上。

建立困难职工信息化管理制度,将“职工之家”建在职工身边。帮扶工作站做到随时发生随时输入,随时变化随时调整,随时脱困随时注销,实现了覆盖全市的困难职工网络动态管理。与此同时,全面推进市、县(区)、乡镇三级工会“职工之家”建设,并把之延伸至企业、工业园区。

依托平台提供多样化服务,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探访。通过帮扶中心、帮扶工作站的点面结合,以及经常性走访困难企业、困难职工,基本形成了为困难职工提供生活服务、法律援助、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医疗救助、金秋助学、互助保障等一体化服务。

截至目前,全市建立帮扶中心6个,帮扶工作站94个。过去两年来为职工发放送温暖资金1161.9万元,走访慰问困难职工36869户;免费就业服务3.09万人次以上,让6000名困难职工通过技能培训再次上岗;发放金秋助学资金970万元,帮助4133名困难家庭子女步入大学校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