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有经济改革

国有经济改革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企改革刻不容缓。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员工已经习惯了“铁饭碗”,如何把改革平稳地落在实处,成为了国有经济改革的一个重中之重。国有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亏损企业则承包减亏额。本章主要对前两个阶段的制度与企业家才能在生产性领域释放进行解析。
国有经济改革_制度与企业家才能配置:中国经验

随着对农村的成功改革,城市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当时的很多国有企业效率很低,人浮于事。由于没有相应的激励和惩罚措施,很难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国企改革刻不容缓。但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员工已经习惯了“铁饭碗”,如何把改革平稳地落在实处,成为了国有经济改革的一个重中之重。

国有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的阶段。第一阶段,简政放权,扩权让利。在基本不涉及国有企业的所有制和所有权,而是在坚持国有经济生产资料为国家所有的条件下,在企业经营管理权上进行改革,给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留给企业一部分原来必须上缴的利润,由企业自行支配使用。扩权让利从1978年底开始,进行到1984年10月,大致实行了6年时间。第二阶段,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主要是实行承包制。承包制是对扩权让利的进一步发展。所谓承包就是由企业与政府或领导机构共同商定双方在一定时期各自应有的权利、责任和利益,并签订承包合同,由企业承包一定时期内的上缴利润、技术改造项目和资产净值额,同时允许企业实行工资总额与实现利润挂钩,完成承包任务后,利润与政府分成,一部分留在企业,一部分上缴,企业多创多分,少创少分,不创则罚。亏损企业则承包减亏额。这样企业在承包期内就有了比较充分的经营自主权,也有了更大发展生产的积极性。承包制从1984年的10月到1992年的10月,实行了约8年时间[1]。本章主要对前两个阶段的制度与企业家才能在生产性领域释放进行解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