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平决策行为的习得机制

公平决策行为的习得机制

时间:2022-03-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早到5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区分亲社会行为和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而8个月大的婴儿,已表现出希望亲社会行为得到奖励,不良行为受到惩罚的倾向性。结果显示,大部分婴儿选择奖励“好”手偶,惩罚“坏”手偶。从个体角度而言,采取公平决策可能是一个从众的行为。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考察从众性对决策行为的影响。
公平决策行为的习得机制_公平博弈

如果公平行为并非与生俱来,那么这种行为是如何获得的?至少可从三个方面探讨这个问题:

(1)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发展心理学研究多采用横向比较的方式,没有纵向研究,也没有纵横交叉的研究。采用纵向设计的优势是,可以发现儿童习得公平行为的发展过程,甚至可以发现公平决策行为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此外,目前公平博弈研究中最小的被试群是幼儿园儿童,大约3~4岁。这个年龄也许可以再提前。例如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早到5个月大的婴儿就能区分亲社会行为和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而8个月大的婴儿,已表现出希望亲社会行为得到奖励,不良行为受到惩罚的倾向性。研究人员用动物造型的手偶模拟各种情景,同时测试100名8个月大婴儿的反应。婴儿们首先观看一些手偶对其他手偶做出正面或负面的行为,然后看到另一批手偶给“好的”手偶送玩具(即奖励),或从“坏的”手偶那里拿走玩具(即惩罚)。研究人员随后要求婴儿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手偶,结果婴儿们选择最多的是对“坏”手偶进行惩罚的手偶。在另外一项有64名21个月大的婴儿参与的实验中,手偶们要么帮助过其他手偶,要么伤害过其他手偶。研究人员让婴儿们选择是拿玩具奖励某个手偶还是拿走玩具惩罚这个手偶。结果显示,大部分婴儿选择奖励“好”手偶,惩罚“坏”手偶。这项研究表明,人类很早就出现了对奖励亲社会行为,惩罚违反社会规范行为的偏好(Ham lin,Wynn,Bloom,&Mahajan,2011)。证据又开始偏向公平是天性这一端了。可以借鉴该研究方法,应用于最后通牒博弈范式,以观察婴儿是否表现出公平偏好的倾向性。

(2)重复博弈范式。由于重复博弈涉及策略性考虑,所以已有研究主要关注了单轮博弈的结果,以获取纯粹的决策倾向性。但公平博弈的研究已进行了三十年,研究思路不应仍局限于为经济行为偏离自利原则这一观点累积证据。重复博弈可以考察上下轮游戏间的序列影响以及提议者与反应者在游戏过程中变化的决策策略、决策行为。这种动态的决策调整和产生的过程可以体现决策者对规范的习得机制,也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决策过程。因为现实的经济活动中,“一锤子买卖”很少,长期、稳定、重复的合作与交易更为常见。

(3)社会压力情境。从个体角度而言,采取公平决策可能是一个从众的行为。可以设计相关的实验,考察从众性对决策行为的影响。已有研究曾从小组决策的角度,将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相比,发现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理性,出价更少,而对不公平出价的接受率更高(Bornstein&Yaniv,1998)。这个研究表明,群体决策与个体决策涉及不同的策略,对于理解公平行为的产生机制和动态过程很有启发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