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7, 2006, Monday, Cloudy
照例,美国人星期一一般是比较忙的,既要安排本周的大小事务,还要处理上一周的遗留问题。所以从早上到下午,除了去找研究生Brian帮我上网订购一本书外,我基本上坐在电脑前没动,在整理一篇准备与系里其他三位教授5月参加美国全国农业教育年会(AAAE)的文章。
下午正忙着,秘书Terry送来了一摞报纸。抬头一看,竟然是中文版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我感到非常吃惊。哪来的国内报纸?是系里为我专门订阅的?是留学基金委为我们订阅的?还是《人民日报》编辑部为我们这些在海外的访问学者专门赠阅的?我立刻问了Terry,她不得而知,只指着报纸上面贴的地址纸条说,人家上面写的是你的名字和咱办公室的地址,我也不知道是谁订的呢。
带着疑问,我大概一翻,是从3月20日到3月24日的。今天是3月27日,看来刚刚寄来不久。再一翻大致内容,是胡锦涛总书记与普京总统会晤的大幅照片,还有20日头版头条《亚行表示全力支持中国新农村建设》、21日头版头条的《中国未来五年培训一亿农民》、24日头版头条《胡锦涛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讲话在海外引起热烈反响—一位海外学子的心声》等,这些立即引起我的注目,于是即刻浏览了一遍。第一印象是,这真是一份很好的报纸,原来在国内也看到过,但从来没有此刻这种欣喜和兴奋的感觉。
原来在国内时,因为国内外重大时事通过网上都可以很快获悉,所以平时比较关注的是以反映科技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科学时报》等,基本上不看以时事为主的《人民日报》,更看不到主要面向海外华人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现在旅居国外,由于时间和研究工作范围的缘故,除了经常光顾我自己比较关心的中国政府网、中国教育部和农业部网站外,很少再去浏览其他国内网站。因此,看到以报道海外华人工作、学习、生活动态和国内重大事件、重要言论的《人民日报(海外版)》,真有一种雪中送炭的感觉,自是备感亲切,感觉到祖国在随时看着我们,想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盼着我们学有所成,早日回国。
尽管旁边几位教授和研究生在讨论着问题,但我旁若无人,迫不及待,一气儿读完五份报纸。静坐桌前,我感觉自己产生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激动和对祖国的浓烈的感情,产生一种作为一个中国青年学者的强烈的责任感,产生一种只争朝夕、加倍努力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信心和决心。
一份《人民日报(海外版)》,给了我一份极大的收获。我感谢《人民日报(海外版)》及其编辑部的同志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