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在竹里“穿针引线”

在竹里“穿针引线”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7年6月,作为第五批科技特派员,陈源同志入驻泰顺县竹里畲族乡。陈源深刻地认识到,竹里乡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制约因素是资金、技术投入不足。在竹里乡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陈源积极协助乡领导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走访有关竹制品加工企业了解情况。
在竹里“穿针引线”_记省林业厅林业种苗管理总站派驻竹里畲族乡科技特派员陈源_钱支援物支援,最好来位科技特派员:泰顺县科技 特派员工作十周年纪实

2007年6月,作为第五批科技特派员,陈源同志入驻泰顺县竹里畲族乡。

入驻泰顺县竹里畲族乡的日子里,站在茫茫的竹海前面,陈源自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浙江省林业种苗管理总站的重托,竹里畲族乡老百姓对他这个林业专家的期望,让陈源倍感压力,正是在这种压力下,陈源通过他自身的努力一天天成长起来,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坚强。

学习,提高认识,提升对“竹”的感情

提高自身素质和服务意识是每个科技特派员的必修课,陈源也不例外。为了胜任科技特派员工作,增强服务“三农”意识,担任科技特派员后,陈源在进一步加强了自身政治学习的同时,也加强业务知识的更新,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重视作风建设,为开创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竹里乡政府组织的各种政治学习,总少不了陈源;乡里召开的各种会议和乡班子重要会议,都能见到陈源的身影,通过学习,他提高了政治觉悟。作为科技特派员,业务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给人一碗水,自己得先有一桶水”,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是陈源每天的生活内容之一,他自学了有关经济林毛竹等栽培技术管理和加工利用的知识,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本领。

调研,掌握信息,增进对“竹”的了解

作为科技特派员,首要的任务是了解乡镇的实际情况,根据乡镇的需求,在宏观发展思路上为乡镇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发展思路。为此,陈源同志入驻竹里畲族乡后,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听取和了解全乡各阶段工作情况通报以及中心工作安排,及时掌握全乡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状况,为调研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同时,在乡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经常深入农村基层,走村入户了解情况,与农民群众谈心、交朋友,详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要,为他们出点子、想办法,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到达竹里乡后,陈源走访了全乡所有的自然村,广泛听取当地农民对政府政策、农业生产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制定竹里乡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搜集第一手资料。尤其是对毛竹资源比较丰富的石角坑、后坑、上岱、茶坪、官坑、横坑等自然村,从竹林生长、立地条件、竹林面积以及加工状况等都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为下一步有效开发竹子资源获取第一手资料。在茶石村调研中陈源发现,新造毛竹林地采用明火炼山全垦整地的方式易造成水土、土壤养分流失,他当即向有关干部提出采用块整地或带状整地。

经过走访和调查研究,陈源了解到,竹里乡山地面积广阔,有林地面积6.4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3.78万亩,竹林面积1.5万亩,人均竹林4.5亩,竹木资源丰富,毛竹的种植和加工产业是竹里乡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全乡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陈源深刻地认识到,竹里乡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最大制约因素是资金、技术投入不足。由于信息滞后,交通不便,林农观念落后,缺乏技术,承受不了市场风险。但竹里乡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土壤深厚肥沃,适宜发展毛竹生产。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陈源相信,通过科技扶贫工作以及科技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变竹里乡竹林的经营现状,提高其经济效益,使投资造林成为有广阔发展前途的产业,让千家万户的农民自觉地投入到林业产业中来。这对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保护生态环境均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还可以提高当地林产品的档次和市场竞争力。通过科技创新,提高林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辐射能力,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可以提高林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农民摆脱对木材的严重依赖,有利于保护有限的森林资源,具有良好的生态、社会效益。

工作,脚踏实地,做足“竹”的文章

在陈源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中,他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就八个字:“脚踏实地,尽心尽力”。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陈源发现虽然竹里乡竹类资源比较丰富,但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农户的生产管理水平和经验明显不足,基于“以竹兴乡、以竹富民”的发展目标,陈源积极为当地申报有关毛竹林低改项目,并积极参与低产低效毛竹林改造及高效毛竹林示范基地建设工作,确立了高效毛竹林定向培养技术集成项目。他希望通过项目的实施,使竹里走上生态效益型经济发展之路,提高农户生产管理水平,从而使毛竹真正成为竹里乡新的支柱产业,实现欠发达乡镇奔小康的目标。

科学文化素质低是影响农民致富的重要原因。作为科技特派员,如何在较短的工作时间内通过自己的专业特长,更好地为乡镇建设服务,是陈源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在调查中发现,当地农民思想相对比较保守,不敢担风险,虽然脱贫致富的愿望很强,但是缺乏适当的引导。因此,陈源决定以个体为突破口,发展科技示范户,首先带出几个致富榜样来,以示范户的示范作用,带动其他农户。

确立了这样的工作思路之后,陈源在乡党委和政府以及当地农户的配合下,一边向科技厅申报项目,一边组织农户开展“高效毛竹林培育技术示范基地”建设。该建设以项目为抓手,为全乡农民发展效益林业提供样板,从而带领农民走出一条依靠科技促进增效增收的致富新路子。通过组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建立示范林600亩,并带动周边群众启动毛竹低产林改造4300多亩。这期间,陈源穿针引线,特邀了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研究员赴竹里乡进行毛竹的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受到竹农们的热烈欢迎,参加人员有80余人,科技培训班不仅提高了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还增强了农民致富本领。

除了请进来,还得走出去。陈源与茶石村村长一起到安吉县考察毛竹产业和毛竹基地,互相交流发展毛竹产业的经验,学到了新造毛竹地逐步疏伐的成功做法,这不仅不会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而且还节约劳力,有利于竹苗前期的生长,受益匪浅。

毛竹种植方面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后,陈源又把目光盯上了相关的产业。在竹里乡担任科技特派员期间,陈源积极协助乡领导开展招商引资工作,走访有关竹制品加工企业了解情况。为了这些企业能进一步发展壮大,陈源特意陪同乡镇企业家去国家林业局竹子研究中心与竹子专家商讨乡镇企业的发展大计,争取技术支持,并积极与林业主管部门沟通,争取资金支持。

做好“竹”字文章,是陈源确定的首要工作,对能增加农民收入的其他工作,陈源也没有轻易放手。竹里乡除了有1.5万多亩毛竹林外,还种有杨梅、板栗、茶叶、柿子等经济林树种和200多亩的绿化苗木,由于技术缺乏,生长不理想。因此,只要人在竹里,陈源就尽量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作指导,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为他们介绍新技术、新趋势和市场行情信息,进行各种培训讲解。同时,他还注意与群众交朋友,帮助他们认清发展潜力,明确发展思路。利用自己信息广的优势,帮助村民找技术、上项目,争取早日走上小康路。

担任科技特派员,在各级领导的重视、乡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竹里乡广大农民朋友的努力下,陈源尽了自己的一份力、一份责,也取得了初步成绩。通过在竹里乡的工作,陈源深深感到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对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他更坚定了脚踏实地,勤勤恳恳,情为民所系,事为民所想的信念。

为此,陈源在竹里的“穿针引线”工作会一直继续;因为,他已经放不下对竹里深深的感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