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伤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险事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

伤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险事务管理工作的基本框架

时间:2023-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几年来,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一班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各项工作超前超额完成。目前,红寺堡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为确保社会保险费的应收尽收,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每年度都要精心组织、统筹部署,采取措施对参保情况进行稽核。
保障民生_—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工作纪实_旱塬播绿

情系人民 保障民生———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工作纪实

“寒有所衣、饥有所食、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是“以人为本”最基本内涵,也是对“构建和谐”原则指导下的民生工程建设的基本要求。人类求生存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当前,保障民生、服务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重点工作之一。如何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把这项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抓好,扎扎实实做好“两个确保”工作,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是社会保险事务管理工作者承担的重任。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正是围绕“牢记宗旨、关注民生、以人为本、提高执行能力”这一宗旨,下大工夫,全力攻坚,使这个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区,连续几年在社会保险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坚实的足迹

2003年,红寺堡工委、管委会针对红寺堡发展的前景确定了全面启动社会保险工作目标。当年,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3人,征缴基金99.7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60人,征缴基金77万元,基金支出8.5万元。2004年启动了工伤保险、2006年11月启动了失业保险、2008年9月启动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在全区率先实现了“几险合一”。

数字是枯燥的,同时也最具说服力。几年来,红寺堡社会保险工作在区、市及红寺堡工委、管委会的关心和支持下,各项业务全面展开,工作业绩逐年攀升:

———养老保险。截至目前参保人数达到629人,比2003年增长343%;征缴养老保险费274万元,比2003年增长275%。基金累计结余849万元。

———医疗保险。截至2008年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到2284人,同比2003年增长168%;征缴医疗保险费326万元,基金支出228万元,比2003年增长了2682%。几年来住院人次累计230人,累计支付住院费100万元。基金累计结余326万元。

———失业保险。截至2008年底参保人数达到1788人,比2006年增长了358%,征缴失业保险费46万元,比2006年增长了767%。

———工伤保险。截至2008年底参加人数达到485人,征缴工伤保险费6.7万元。

———城居医疗保险。截至2008年底参保人数达到6029人,征缴医疗保险费34万元。

这些数字的背后,映衬出的是红寺堡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发生根本性变化,同时也隐藏着红寺堡各级领导和社保工作人员不懈地努力和辛勤劳作的印痕,是一份用汗水积累起来的沉甸甸的答案。

“十年攻黄卷,千锤炼碧钢。”近年来,在红寺堡工委、管委会的统一部署和劳动保障局总支的直接领导、大力支持下,社保中心干部职工默默躬耕于社会保险事业,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由昔日“三无单位”的落后面貌逐步走向完善。并多次被区、市劳动、社保系统评为先进集体。

见于诺而立于行

理论钟情于躬耕者,而功底的深浅又决定着工作后劲的强弱。也许,正是因为爱心之海太辽阔,人们才会有如此强的工作欲望。几年来,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一班人审时度势,抢抓机遇,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使各项工作超前超额完成。目前,红寺堡初步建立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和工伤保险制度,基本形成了社会保险体系的基本框架。

把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宣传贯彻到基层,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几年来,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一直坚持开展“情系百姓、关注民生”社会保障政策宣教活动,采取经常深入基层、社区、企业调查研究、分析问题、现场咨询等方式,针对干部职工、移民群众关心的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等进行专题宣传,接受群众咨询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为确保宣传工作取得实效,专门设置了社会保险政策咨询窗口,坚持“五个一”(一张笑脸相迎、一杯茶水暖心、一把椅子让座、一颗诚心办事、一流业绩奉献)的工作态度,接待来访职工,释疑解惑,同时结合工作侧重点,制定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政策要点,及时发放到职工手中,使社保政策深入人心,为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为确保社会保险费的应收尽收,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每年度都要精心组织、统筹部署,采取措施对参保情况进行稽核。实地稽核除抓住参保人数、缴费基数两个关键内容开展工作外,力求在稽核对象选择上强调突出重点、力求实效。在实际工作中,中心对年检对象进行必要的实地回访稽核,督促相关问题的整改落实,进一步核清被稽核单位存在的问题,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结合年度扩面征缴指标、高风险行业从业人员工伤保险参保等内容选择稽核对象,采取实地摸清人员从业状况,掌握相关直接凭据,与劳动监察部门工作联动的方法,促进了各项工作指标顺利完成。同时协助异地社保机构认证居住红寺堡离退人员,四年来共计40余人。

在规范和加强社会保险统计工作方面,社保中心在制定相关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红寺堡的实际情况,加强个人账户管理,严格操作要求,明确职责分工,组织统计人员认真学习、理解、掌握相关指标涵义和报表编报方法,按照完整、正确、统一、及时的原则,准确完成统计报表的汇总和上报工作。此项工作多年来居全区首位,具体经办人员多次被评为全区社保经办机构统计工作先进工作者。

定规制范谋落实

如何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强化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是在新形势下推进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从由一张桌子一间办公场所经办两个险种(养老、医疗)发展到今天实现“几险合一”,从业务量小、竞争能力低发展到今天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网络化、规范化,从最初仅有2名工作人员发展到如今拥有9名实力干将,红寺堡社保中心发展的历程充满了艰辛,同时也激荡着创新的活力和不甘落后、干事创业的激情。

img111

办理业务

作风建设是一个单位的生命线,没有好的领导班子,没有好的工作作风,其他一切工作则无从谈起,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狠抓机制创新、作风建设。在党风廉政建设上,领导以身作则,从机构改善、完善制度入手,抓突出问题,抓实质问题。一抓基金管理。强抓内控制度建设从根本上杜绝了挪用社会保险基金的现象,几年来在区、市及红寺堡审计部门基金审计中红寺堡社会保险基金无违规违纪现象发生。二抓信访制度。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工作,坚持班子成员轮流值周制,几年来,共接待政策咨询6000多人次。同时对上级批转的信访件,组织人员上门取证,翻阅档案,当面调解,并将结果当即报告红寺堡工委、管委会,为全红寺堡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

底子薄,基础设施不到位,是多年来制约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一道路障,也是该中心领导班子和全体干部职工最为恼心的事。社保中心如何发展、出路何在?面对困难,红寺堡社保中心选择了迎难而上,抓好队伍建设成为他们夯实基础的成功举措。近两年来,红寺堡社保中心重点开展了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为着力点,以提高机关效能、促进各项工作作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制定了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了培训的项目内容,通过育人、管人、用人,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之路,造就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形象好的社会保险干部队伍。通过建章立制,增强制约因素,修订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日考勤、月考核、季评比、年总结的制度,结合行业特点,积极推行“四公开一承诺,限时服务”制度,公开办事政策、内容、程序、人员,承诺服务标准及服务时限,设立监督台,接受群众监督,社保中心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感显著增强。在班子建设方面,以提高执政能力为基本要求,班子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具体工作谁分管谁负责,一抓到底,形成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长效机制。就是凭借这种干事业的毅力,使全中心工作走进了区局领导的视线里,得到了各级领导及同行的支持。基础夯实了,抓项目、促发展才是红寺堡社保工作的终极目标。近两年来,通过多方争取,该中心筹集50余万元,购置办公桌椅、档案柜、微机、打印机等办公用品,重点建设网络信息化等,大大地改善了办公条件,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

走过不平凡的五年发展历程,红寺堡社会保险事务管理工作正在沿着一个既定的目标稳步前进。为了让群众“老有所养,失有所补,病有所医,伤有所治”,红寺堡社保中心不折不扣地把“两个确保”落到实处,把“服务政府、服务民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职能落在实处。未来的路还很长,他们坚信,只要不放弃努力,定能促进红寺堡社会保险事业再上新台阶,为红寺堡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红寺堡开发区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供稿;撰稿人:景天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