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植壮大劳务经济

培植壮大劳务经济

时间:2022-03-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年在枸杞成熟前夕,组织各乡镇劳务产业工作分管领导、劳务专干及劳务经纪人,对向中宁县劳务输出情况进行回访,交流经验,并提前签订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的劳务用工协议,这些劳务基地的建立和巩固,不仅培育壮大了劳务经济,也进一步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稳定了用工关系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机制。近年来,累计培育劳务经纪人600余名,培育发展了劳务派遣公司5个。
培植壮大劳务经济_旱塬播绿

培植壮大劳务经济 打造富民“铁杆”产业

近年来,红寺堡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区、市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工作会议精神,依托劳动力资源优势,以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采取“政府引导、能人带动、市场运作、农户参与”的方式,上下联动,密切配合,规范运作,全力推进,不断培育壮大劳务经纪人队伍,巩固扩大劳务基地,拓展输出领域,强化输出前培训,突出跟踪服务,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和稳定率逐年提高,劳务经济正朝着有序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极大地鼓舞和促进了全红寺堡上下发展劳务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劳务输出成了红寺堡农民增收致富“铁杆庄稼”。

抓组织服务 搭建创业平台

红寺堡把发展劳务产业作为转变政府职能、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建立健全了红寺堡、乡(镇)、村三级组织和服务网络,成立了由红寺堡管委会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劳动、农牧、财政、教育、卫生、公安、扶贫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产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劳务产业工作办公室。乡(镇)、村两级也设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并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场所、设备,为发展劳务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劳务产业工作格局,促进了劳务产业的大发展和快发展。

抓宣传引导 转变观念创市场

红寺堡移民来自“苦甲天下”的宁南山区,思想落后,观念保守,守着2亩地做文章,缺乏“走出去、创市场”的;意识,为引导和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实现转移就业,我们通过制作大幅宣传牌和宣传墙、设立劳务信息宣传栏、下乡进村散发宣传材料等形式全方位宣传优惠政策、就业信息及劳务输出典型事迹和先进人物,让农民群众认识到劳务输出是一项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富民产业,是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的“铁杆庄稼”。引导农民转变“小富即安”的旧观念,树立“走出去、创大业”的新观念。同时,组织各乡镇长和各劳务经纪人赴区内外参观劳务输出工作,学习先进经验。先后组织乡镇、村部分干部和劳务经纪人到劳务用工大省山东、福建、深圳、新疆内蒙等地考察学习,洽谈对接劳务输出工作。通过广泛宣传,学习交流和算账对比,“要想富、搞劳务”的观念已成为红寺堡广大群众的共识,想劳务、议劳务、争先恐后外出务工已成了群众的热门话题和农村群众生活的新时尚。

抓岗前培训 提高务工人员素质

有序的劳务输出让广大农民轻松愉快地捧上了“饭碗”,但大多数农民徒有浑身力气,没有一技之长,“饭碗”的牢固性经受着考验。农民工岗前培训自然而然成了发展劳务产业的重点工作。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培训促就业、培训稳输出,培训创岗位、培训增收入”的主导思想,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的“五不漏”原则,组织人员,集中时间,对红寺堡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员、劳务输出带头人从年龄、文化程度、专业技能、劳务收入、输出去向、输出规模等方面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分类建立了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务输出信息数据库。根据调查情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因地制宜、方便群众”为原则,先后聘请农牧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服务中心、吴忠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培训机构在红寺堡举办了以砖瓦工、电焊工、电工、餐饮服务、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等实用专业为主的技能培训和以职业道德、劳动安全、法律常识等为主的务工常识培训。同时还积极组织人员参加区市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班,形成了培训形式多样、供求密切结合的培训网络和培训合力。2006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500余期,累计培训务工人员10万余人次,职业技能培训1.5万人,职业资格培训5000余人。有力地促进了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的转变,提高了劳务输出效益,我们也欣喜地看到,红寺堡劳务输出目前已从单纯的追求规模向针对不同市场的订单培训转移,劳务培训真正让老百姓的“泥饭碗”变“铁饭碗”。

img67

技术培训

抓劳务基地 延伸臂膀拓宽渠道

在巩固原有福建、山东、深圳等输出基地的同时,通过积极衔接联系,建立周边地区劳务基地,打造“诚信劳务”,特别是与民族风俗习惯相近的内蒙、新疆、中宁等地劳务市场派专人考察,开辟新的劳务市场。在加强政府组织输出的同时,鼓励劳务经纪人带动输出,抢抓季节性大量用工时机,早安排,早组织,早输出,取得了良好效果。每年在枸杞成熟前夕,组织各乡镇劳务产业工作分管领导、劳务专干及劳务经纪人,对向中宁县劳务输出情况进行回访,交流经验,并提前签订县与县、乡与乡、村与村的劳务用工协议,这些劳务基地的建立和巩固,不仅培育壮大了劳务经济,也进一步提高了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稳定了用工关系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机制。

抓中介组织 促劳务产业市场化

近年来,红寺堡劳动保障部门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建立了“劳务能人卡”,重点培养打工能人,有计划地确定了一批素质较好、头脑灵活、精明能干的打工者,从管理、技术等多方面给予扶持,并把他们吸收到党团组织中来,担任劳务基地联络人,使其成长为劳务经济带头人,发挥中介作用,传递信息,联系用工,带动输出更多的富余劳动力。近年来,累计培育劳务经纪人600余名,培育发展了劳务派遣公司5个。同时,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出台了《红寺堡开发区劳务中介组织考核管理办法》,规范劳务中介活动,明确补贴和奖励办法。经培训合格后的400余名劳务经纪人颁布发了《劳务经纪人资格证书》,并在每年的劳务经纪人表彰会上,对发展劳务产业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劳务经纪人和劳务输出能人进行表彰奖励,大大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劳务经纪人队伍逐渐成为发展劳务产业的“两翼”。

img68

就业宣传

抓服务管理 为发展劳务产业保驾护行

为了使劳务输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强有力的制度和组织保障,红寺堡管委会组织人员督促指导各乡镇建立健全了劳务输出人员台账,做到卡、表、册、人相符。加强输后跟踪服务管理,为了让务工人员安心务工,管委会千方百计鼓励务工人员家庭相互帮带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还与计生、扶贫、民政等部门联系,从项目和救济上给予倾斜,尤其是在务工期间有关领导深入一线慰问务工人员,让打工人员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为提供外出务工便利,劳动保障部门还专门设立了劳务接待站,专人负责协调解决务工人员在工资待遇、劳务纠纷和工伤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当好务工人员的“娘家人”,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极大地调动了务工人员外出务工的积极性,更加坚定了他们打工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大力推进全民创业 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发展

2008年以来,在自治区、吴忠市一系列全民创业政策的支持下,红寺堡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争取自治区则政支持,一次性争取全民创业基金1500万元,按照1:5的贷款比例,合作金融机构将为符合条件的个体企业、工商户、农牧业合作社提供总额7500万元的贷款资金支持。预计在未来5年内,在红寺堡培育小老板100个左右,增加就业岗位约3000个。优惠的政策将大大激发红寺堡创业者的创业激情,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掀起红寺堡全民创业的高潮。

(红寺堡开发区民政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供稿;撰稿人:张凤裕 何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