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宏观调控与电影产业发展

宏观调控与电影产业发展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电影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门类,电影产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紧密相关。全球性的基础原材料,尤其是石油和农产品价格飙升不止,通胀压力显著上升,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已对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三)宏观经济走向及政策调控的发展趋势宏观经济调控有三大目标,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
宏观调控与电影产业发展_齐勇锋集

电影是现代工业文明的成果。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门类,电影产业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宏观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紧密相关。那么,在当前全球经济已经进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经济从持续增长向不断衰退转变的新形势下,我国宏观经济和政策调控的走向如何?电影产业可能受到哪些影响?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做一些思考,以期对我国电影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有所裨益。

一、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

(一)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

宏观经济理论认为,经济运行是一个周期性的不断扩张和收缩的过程。2007年以来,世界经济在连续几年的持续增长后,以美国次贷危机为标志进入严重的衰退期。全球性的基础原材料,尤其是石油和农产品价格飙升不止,通胀压力显著上升,粮食短缺和通货膨胀已对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稳定构成不容忽视的威胁。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美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股市暴跌,次贷危机进一步演变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各国纷纷出台救市措施以强力应对。目前,这一金融危机不仅没有停止,反而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世界经济将面临着诸多不确定的因素,短时期内的发展道路不会很平坦。

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世界经济的动荡不可避免地波及中国。21世纪之初,在基本化解亚洲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一轮景气周期,经济增长速度连续5年达到或超过10%,国家财政收入连年大幅度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与此同时,由于结构不合理和输入性通货膨胀等原因,我国经济积累的风险和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加大,2007年以来,人民币不断升值引发的境外热钱迅速流入助推股市高涨,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多,物价持续上涨的压力越来越大。

进入2008年,尽管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但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趋势更为明显。信贷投放过多、投资增长过快的问题依然突出;物价上涨压力持续加大,特别是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价格和住房价格上涨较快;高耗能产业增长偏快,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引导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年初的南方大面积冻雪和5月汶川地震,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以与群众生活关系最为直接和密切的居民消费指数为例,2008年1至7月份,CPI累计同比上涨7.7%。其中,城市上涨7.4%,农村上涨8.3%;食品类价格上涨19.5%,居住类价格上涨7.0%。2008年7月CPI同比上涨6.3%,是2008年以来CPI涨幅连续第三个月走低,通胀压力稍缓。其中城市CPI同比上涨6.1%,农村CPI上涨6.8%;食品价格上涨14.4%,非食品价格上涨2.1%;消费品价格上涨7.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5%(见图1)。

图1 2008年1~7月CPI和PPI走势图

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前景变得扑朔迷离,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点、措施及其成效

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及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以抑制过度投资,稳定市场价格,减少流动性过剩,降低贸易顺差增幅。2007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把防止经济增长过热、防止价格从结构性上涨演变为通货膨胀(简称“双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第一,实行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回收流动性过剩,从源头上治理通货膨胀和投资过快增长。在2007年央行10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5次提高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基础上,2008年1~6月,央行又5次提高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从2007年年初的9%提高到17.5%,创历史新高,累计回收货币约3万亿元人民币。同时,降低银行储蓄利息税,调高证券和股票交易印花税

第二,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扶持农产品生产,增加市场供给。2007年,国家先后取消553项高能耗、高物耗和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在扶持农业发展方面,从2003年以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使农业生产出现了连续4年丰收的良好态势。2007—2008年上半年,针对物价上升,特别是食品价格急剧上涨的问题,国家在财政政策方面出台了包括对母猪、奶牛、良种、农机具、农资综合财政补贴,提高粮食收购价格、扩大良种种植面积等一系列加快农业发展,增加市场供应,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积极性的政策措施。

第三,实施严格的土地利用政策。制定2006—202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8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批准),严格控制城乡非农建设用地,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设,提高农用地综合利用效益,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的目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增加农民收入,拉动消费需求。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言人李晓超指出,2008年上半年以来,我国宏观调控措施已经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一是消费价格指数(CPI)高位回落,农副产品价格趋稳。CPI在5月上升到7.7%的峰值后,6月为7.1%;7月为6.3%,呈现出环比下降的局面。二是外贸顺差减少,结构趋于优化。据海关总署提供的数据,上半年我国出口同比增长21.9%,比上年同期放缓5.7%,进口同比增长30.6%,比上年同期增长12.4%,累计实现贸易顺差同比下降11.8%,净减少2.1亿美元。三是投资增长下降,而消费增长提速,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现。四是房价涨幅略有回落,但要警惕市场波动风险。五是货币供应总体可控,信贷增速平稳下降。

(三)宏观经济走向及政策调控的发展趋势

宏观经济调控有三大目标,即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如上所述,虽然我国宏观调控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新的深层次问题开始显现:一是在消费价格指数即CPI逐月回落的同时,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却明显上升;二是随着货币政策紧缩、出口退税降低和投资增幅下降,企业普遍缺乏生产资金,一些中小出口型企业生产陷入困境,失业人数明显增多,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透露,2008上半年有67000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超过2000万工人被解聘,经济增长下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宏观经济政策在着力控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同时,如何促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拉动就业上升,避免经济发展出现大起大落的局面,成为宏观经济调控面临的新课题。

2008年7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了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态势。针对国际环境中不稳定因素的增加以及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加大的情况,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灵活性,把握好调控重点、节奏、力度。这意味着,2008年下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将从年初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过热、防止价格从结构性上涨演变为通货膨胀)向“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转变。

综合近日人大财经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学者的意见,包括最近政府已经出台的一些政策措施,我们对下半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发展趋势做出以下几点研判:

1.货币政策在适度从紧的前提下将有所松动,体现出更多的灵活性

(1)上调商业银行信贷规模。8月初,央行决定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地方商业银行调增10%。这种“区别对待”的信贷政策,反映了监管层希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意图。

(2)取消储蓄存款利息税。从2007年8月15日起,国务院将储蓄存款利息税的适用税率由20%调减为5%。在银行储蓄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下,降低利息税也相当于提高了税后利率,有利于稳定储蓄者的收益。利息税的降低相当于提高了利率,有利于储蓄者,能够部分抵消通货膨胀对储蓄收入的侵蚀。目前在通货膨胀较高的情况下,我国的实际利率仍然为负,储蓄者存款面临损失,有专家建议应该进一步取消利息税。

(3)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在创历史新高后,开始下调。为了应对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自2007年1月以来央行15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7.5%的历史高位。鉴于目前CPI已经趋稳,而经济下滑的风险加大,因此在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2008年9月19日,央行决定将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1个百分点,即从17.5%而下调为16.5%,预计今后有进一步下调的可能。

(4)稳定汇率。自2008年以来至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6.6%,一些出口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提高出口退税率以外,放缓人民币升值的步伐将有利于缓解出口的压力,又有利于阻止“热钱”的流入。

2.财税政策将稳健而灵活,有保有压,以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发展方式转变

(1)调整个人所得税。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自2008年3月1日起进行了调整,由1600元提高到2000元。虽然起征点有所提高,但在通货膨胀高企的情况下,起征点将进一步提高,以保障居民的实际收入,同时拉动市场消费需求。目前关于起征点的具体数额仍然在讨论之中。

(2)调整增值税率。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些专家建议降低增值税,因为增值税征收较多,影响面广,降低增值税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有利于控制物价上涨,使更多的老百姓受益。2008年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到2008年将“继续推进增值税转型改革试点,研究制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方案。”

(3)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这项政策措施从2008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以促进民营和个体经济发展。

(4)调整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自2008年8月1日起,将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从8月20日起,焦炭出口关税由25%提高到40%,炼焦煤出口关税由5%提高到10%。其意图在于调整经济结构,缓解纺织行业的经营困难和煤电紧张局面。

(5)加强对中小企业的财政扶持力度。近日,中央财政决定出资35亿元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使中小企业摆脱经营困境,促进就业增长。预计这方面的政策措施可能陆续出台。

综上所述,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的国内经济下行态势,国家已经开始采取财税和货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宏观调控。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远未结束,而国内的宏观调控也还仅仅是财税和货币政策的微调,力度有限。随着金融危机进一步向各方面传导并不断加深,对我国经济影响将会越来越大,预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力度会逐步加大,从而对电影产业不可避免地产生影响。

二、金融危机视角下的宏观经济调控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一)电影产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电影产业具有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特质。第一,电影产业是以知识经济为支撑的高投入、高产出和高风险的文化创意产业和内容产业,与智力资源和创意结合密切,品牌影响力巨大。第二,电影产业依靠版权运作和衍生产品的开发,一次性或阶段性投入能获得长期、不可限量的经济收益。第三,电影产业依托高新技术获得发展。每一次高新技术的产生及其应用,都使电影的形态或多或少地发生新的变化。第四,电影产业链条长。电影产业不仅为广告业、演艺娱乐业、音像业、旅游业、出版业、网络业、礼品、玩具等文化行业提供内容资源,而且能够拉动餐饮、食品、交通等第三产业发展,直接或间接提供众多就业岗位。第五,电影产业的国际化程度高。电影的资金来源、演员、剧本等要素在全球流动和优化组合,影片全球发行,其衍生品的生产和销售也无处不在,是文化产业中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个行业。第六,电影产业对能源和其他物质资源的依赖度低,是节能环保型的绿色产业。可以说,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电影产业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形式,已经成为世界上影响深远、举足轻重的文化产业门类之一。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电影产业所蕴含的巨大潜能得以充分释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2002年以来,电影产量保持年均30%以上的增长率。2007年国内共生产故事影片402部,但按照当年的国内院线的市场容量来看,大量的国内影片未能进入院线放映,说明我国电影产业的数量急剧增长,但质量还不高,仍处于粗放式经营阶段。

在影片的投融资方面,我国影片产业融资渠道正向着更宽广的方向发展。混合资金运作已经成为电影投资的主要形式。国内外的产业投资、项目融资、金融贷款、风险投资、电影基金等市场化投融资方式成为影片资金的重要来源,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融资主体格局。

从院线建设方面来看,从2002年实施院线制以来,院线重组和影院改造风云迭起,院线和影院的竞争力大幅度提升,院线的资本结构日渐多样化,数字院线组建活跃,资本连接和签约并行发展,跨区域重组日益增强。院线数量从2002年6月发起时的36条集中为2008年的34条,全国影院总量从1000多家增加至1427家,银幕总量从1830块增加至3527块,银幕总量增长了93%。2007年一年,主流院线新增影院102家,新增银幕493块,平均每天诞生1.35块新银幕。面对影院和银幕的大量增加,提升院线和影院的品牌影响力已经成为当前院线发展的关键环节。

从影片的票房市场角度来说,我国的终端放映市场持续五年以超过20%的增长速度发展。2007年市场票房增长率达到26%,其中,国产电影票房收入占总票房收入的54.13%。

再看国产影片的出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电影产业的快速发展,电影产品出口额连年攀升。2004年国产影片在境外销售的总收入为11.5亿元,2005年16.4亿元,2006年19.14亿元,2007年达20.2亿元。与境外的合拍片也逐年增多,不仅给国内电影带来了海外市场的收益,还增加了国产电影在海外的影响。但我国的电影贸易仍然存在着较大逆差,与称霸世界的美国电影出口额根本无法相比,与相邻的韩国也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经济形势变化和宏观调控政策对电影产业的影响

电影作为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文化产业,其发展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认为,当前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宏观调控政策,必然对电影产业的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见图2、图3)。

不难看出,电影产业与国民经济增长周期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这是因为,电影作为高投入、高产出和高风险的文化产业,资金在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发展的复苏和景气阶段,公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投资人预期市场繁荣,投资风险降低,往往会增加投资,因此,电影产业与其他行业一样,也会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而在经济发展的衰退和低谷阶段,公民收入水平下降,投资人预期市场低迷,投资风险上升,往往会减少投资,因此,电影产业与其他行业一样,往往会出现下滑的局面。

图2 中国GDP增长率与国内电影故事片年产量增长率

图3 香港地区年生产总值增长率以及电影年产量增长率

其次,电影产业的周期波动要远远高于国民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在于,包括电影在内的文化消费的弹性要高于食品等物质消费品。一般来说,日用物质产品的消费具有“刚性”的特点,而文化消费则具有“弹性”的特点,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可以作为二者差异的理论依据。从消费市场看,日用物质产品的消费一般都比较稳定,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不大;而文化消费则往往大起大落,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大,这一终端市场的变化无疑会传递到电影产业链上游的各个环节,从而使得电影产业的周期波动明显高于国民经济周期的波动。

宏观调控政策对电影产业的影响表现为,当宏观经济出现明显周期性变化时,银行信贷利率、税率,财税政策等或收紧或放松,都会对电影产业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直接影响一般表现在投资和市场方面,间接影响则反映在投资人和消费者对经济发展前景的心理预期方面。

如前所述,鉴于2007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热的态势,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力度为历年所罕见。国家在银行信贷利率提高、回收流动性过剩等方面的调控措施,必然会对电影产业的投资和消费等方面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

目前,随着宏观调控效应已经显现,而国际金融危机的寒风袭来,经济下行的压力日益加大。2008年下半年,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将从年初的“双防”(防止经济增长过热、防止价格从结构性上涨演变为通货膨胀)向“一保一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转变,从而给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因为电影是节能环保型的绿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顺应了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属于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的范畴。从近期看,加快发展电影产业,有利于拉动内需,增加就业,繁荣市场;从长远看,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因此,虽然近期宏观调控对电影产业的投资和票房增长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综合比较而言,特别是从今后宏观调控的政策趋势来看,随着国际金融危机日益严重,预计国家在宏观调控方面必然会采取更多的有利于投资、消费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对电影产业的正面影响要远远大于负面效应。

三、新形势下促进电影产业发展的若干思考和政策建议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日益融为一体。文化产业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电影既是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文化产业,也是艺术性、观赏性、感染力强大,影响力和渗透力巨大的战略性产业。大力发展电影产业,不仅有利于拉动内需,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对促进文化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以及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我们应当及时调整发展思路,趋利避害,促进发展。应该看到,一方面,金融危机对电影产业发展虽然有一定的负面的影响,但由于这种影响的传导效应,因而同时也是调整和优化电影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产业竞争力的一次难得机遇。这里,我们拟从国家政策支持和电影产业的应对策略及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做一些分析和思考。

(一)完善电影产业投融资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电影作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壮大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如前所述,目前宏观调控对电影产业的影响主要是在资金紧缩和消费预期方面。因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应该借鉴国际经验,着力于制度创新,完善电影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和政策措施。

设立电影产业投资基金。英国是最先提出创意产业概念的国家。英国创意经济获得成功,除了其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能力,还源于英国政府帮助创意产业解决最初的融资困难。英国政府2006年发表的报告显示,其创意产业融资主要有两大来源,一是公共资金,二是私人投资。公共资金主要来源于英国文化、媒体和体育部扶持电影、多媒体等行业的国家科技与艺术基金会,英国电影协会、艺术协会、高校的孵化基金。此外,还有贸工部在地区发展局下建立的创意产业特殊基金、西北地区发展基金,以及在小企业服务局下建立的伦敦种子基金、西北地区种子基金、早期成长风险基金等;政府设立的高科技基金和苏格兰企业发展基金也为创意产业提供融资。此外,英国的创意产业还可申请欧盟的发展基金。在政府融资支持下,英国的私人资金也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融资来源,使银行贷款和私人基金成为英国创意产业融资的重要渠道。

电影产业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积极借鉴国外创意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建议由国家财政投入少量引导性资金,同时通过私募吸收社会资本,建立电影产业投资基金,不仅可以通过对有发展潜力的电影生产企业以及电影项目的投资参股,直接扶持电影产业的发展,同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电影产业,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保障。

推动具有竞争力的电影企业上市融资。电影产业属于高投入、高风险的文化行业,加之我国电影产业的衍生品开发严重不足,收入过于单一,以致融资风险大,不确定性因素多。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推动具有竞争力的电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资本市场是人类文明的成果。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对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分散投资风险、提高企业知名度、规范发展、社会监督,以及减少经济周期影响等多方面的好处。企业上市后,不仅可以通过增发、配股、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不断募集所需发展资金,而且还可以利用资本市场的投融资平台,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吸收合并等资本运营的手段进行规模扩张,加快发展,这对于目前正处于发展中的我国电影产业来说,显得尤为迫切。正是由于资本市场的这一系列重要功能,吸引了国际上一批优秀的电影企业,如迪士尼、20世纪福克斯等争相上市融资。然而,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已经获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文化体制的束缚,至今还没有一家电影企业上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目前,由于特殊的国情,我国文化企业申请上市,仍然需要通过国家文化管理部门的前置性审批,可以说,文化企业上市在一定程度上仍属于政府行为。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一些国有或民营的电影企业已经发展壮大,初步具备了登陆资本市场的条件,国家也开始重视电影企业的上市融资问题,如中影集团已经证券监管部门批准,择机发行,挂牌上市。

鉴于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电影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在继续安排国有电影企业上市融资的同时,适当安排一些有竞争力的民营或混合资本结构的电影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以改善和优化我国电影产业的资本结构。

此外,要拓宽融资渠道,运用多种投融资工具和财政政策,如债权融资、版权预售、银团授信、财政贴息等,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灵活多样的资金支持,促使电影产业尽可能地减少经济周期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选择灵活多样的融资形式,增强电影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能力

积极申请和利用政府专项资金。早在2006年,财政部、中宣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中,明确规定从全国电影票房收入中提取5%作为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以加大对国产精品电影的资金扶持力度。

近年来,根据国家有关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很多省、市、自治区都由财政出资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目的在于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资助,为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投资环境,促进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升竞争力,实现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以北京市为例,2007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共支持项目69个,资金总计近6亿元。其中影视制作类项目就占到了16个,相比较广告会展、动漫和网络游戏、出版发行等行业来说,所占比重较高。最近,根据《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政策规定,北京市明确提出2008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方向。其中,影视制作和交易业仍然是主要方向之一。在目前由于宏观调控以致市场资金偏紧的情况下,电影企业应当积极申请并利用国家的专项资金,使之成为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

院线应积极考虑项目融资和私募股权投资,规避宏观调控的不利影响。在宏观调控下,电影产业得到银行信贷的难度较大,选择项目融资和包括风险投资在内的私募股权投资就成为电影产业的另一可能的资金来源。相比较银行信贷一般要求实物抵押或担保来说,项目融资和私募股权融资则更关注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一般更倾向于投资到新兴的、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和项目。随着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银行贷款利率提高,电影企业向银行贷款的难度明显增加。而资金对电影制作、发行、放映各个环节的成败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在新形势下电影产业要把项目融资、私募股权投资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这样不仅有助于分散投资风险,也使项目能够比较顺利上马,从而切实解决电影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问题。

院线建设在电影产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基础和通路地位。自2002年院线制实施以来,新影联、上海联合、广东珠江、四川太平洋、广东华影南方等一批院线迅速崛起,发展成为较为成熟的电影院线,他们都是通过控股、参股或签约等形式而连接在一起的。但还有一些院线只属签约院线,缺乏资本纽带的紧密连接。其中,新建和改造资金不足仍是其面临的首要问题,且进入电影发行业的系统外资金依然严重不足。为此,在院线建设方面,建议积极拓展项目融资、私募股权融资这两个方面的资金来源,以弥补我国院线建设这一薄弱环节。

(三)调整电影产业、产品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市场或产业中,少数大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它集中反映了市场垄断程度或竞争程度的高低,从而成为衡量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

从2007年中国电影的产出来看,电影生产的数量明显上升。这一年,我国共生产电影400多部,拍片企业达到700多家,电影产量位居全球第四位,仅次于印度、美国和日本。但是在产量提升的同时,也存在着影片质量普遍不高、市场主体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以及票房收入主要集中于几部大片等结构性问题。对此,北京电影学院副教授刘军曾分析指出:“电影是一门营造梦幻的艺术工业,单片成本的投入决定了视觉奇观的完美程度。2007年中国影片的单片制作成本约为700万元人民币,只有为数不超过10部的国产大片生产成本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平均水平不及英国的1/17。我国的国产大片要同国际大片竞争,尤其是与好莱坞大片竞争而进入国际市场,在制作成本上还有较大差距。”

另一个问题是我国的院线扩展速度虽然很快,但依靠资本、产权联结的院线所占比重偏低。通常院线运作公司和下属影院的关系分为参股、控股和契约型。与参股、控股的资本纽带相比,靠供片协议形成的契约型则显得比较松散。这类院线,大家一般各自为政,难以统一进退,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院线的运作成本高,经营效率低下,难以形成竞争合力,不利于院线的长远发展。可以看出,我国电影产业的结构很不合理,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调整电影的产业和产品结构,首先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落实,电影产业也将迎来优胜劣汰的新一轮洗牌,那些实力小、生产效率低的电影企业会面临严峻的生存环境,甚至于被淘汰出局。通过市场竞争,一批信誉好、有实力的电影企业将会脱颖而出,发展壮大,从而实现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次,要发挥政府在结构调整中的引导作用。政府在宏观调控的过程中,要通过财政、信贷和上市融资等政策措施,引导资源和要素向信誉好、实力雄厚的电影企业流动,加快对弱小电影企业的并购、重组进程,提高电影产业的集中度和整体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印久青:《2008年一季度经济述评:世界经济云开雾散尚需时日》,《中国信息报》2008年5月8日。

[2]《中央全面深入研判当前经济形势 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xw.htm,2008年7月28日。

[3]陆前进:《财政政策的结构性调整和货币政策的微调》,《证券时报》2008年8月6日。

[4]刘嘉、高红岩:《2007年中国电影院线与影院经营分析》,载《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

[5]刘浩东、韩云杰:《2007年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概述》,载《2008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中国电影出版社2008年版。

[6]王涛:《国外如何推动和发展创意产业》,《经济日报》2007年12月19日。

[7]《北京今年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确定》,文化创意产业网,2007年12月27日。

[8]唐榕:《电影投融资:现状透视与体制建设》,《当代电影》2007年第5期。

[9]崔静:《2007中国电影发展回眸:光影背后的冷思考》,《经济参考报》2008年6月30日。

[本文系笔者提交第十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论坛(大连)的论文,研究生张丽莹协助搜集相关资料并撰写了部分初稿。原载于《第十八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暨中国电影论坛论文集》,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年4月出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