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共和国的悲怆

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共和国的悲怆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玻璃框里,有一张皱皱巴巴的破纸片。别小看这犹如农村娃儿随手涂抹的破纸片,它记载的却是中国历史转折关头一段悲怆的历史。尤其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缓慢,许多人的温饱问题未得到较好地解决。就在18名庄稼汉按下手指印的两天后,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个农民的手印改变了历史_世纪末中国“探戈”:问题与对策

中国历史博物馆的玻璃框里,有一张皱皱巴巴的破纸片。

别小看这犹如农村娃儿随手涂抹的破纸片,它记载的却是中国历史转折关头一段悲怆的历史。

共和国经过29年的风风雨雨,进入了1978年。

与共和国诞生前的旧社会比,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民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由于大跃进的摧残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中国的经济仍然处于相当落后的状态。尤其是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缓慢,许多人的温饱问题未得到较好地解决。

到1978年,我国的粮食总产虽达到30477万吨,但由于人口大量增长,人均占有粮食仅318公斤,只相当于1956年的水平。22年时间仅增加了11公斤,即使与1949年比,也只增加109公斤,每年仅增加3.75公斤。农村许多地方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安徽省凤阳县,是个闻名全国的花鼓之乡。新中国成立前,有成千上万的凤阳人,拿根筷子敲着碟子,四处流浪,把首“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的花鼓小调唱遍了全国。

到了20世纪的70年代,许多凤阳人居然又重操旧业了。当时,全县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货款,每人每天分配8两粮食,吃不饱,只好出去要饭。到1978年,全县逃荒要饭的就有两三万人,几年内全县农村人口骤减了10万。

这个县的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尤为严重。1978年打下的粮食只有1955年的1/3。几年之内有60人被饿死,其中有6户死绝,76人离乡逃荒要饭。

一个令我们现代人无法相信的凄怆事实!

1978年11月16日晚上,当时这个生产队的队长严俊昌把穷急了、饿慌了的18户人家召集到一起,秘密开会。这位38岁的汉子悲怆地对乡亲们说:“俺们得自己救活自己。”

怎样救呢?

一“我们把土地分了。”他提出,将土地分开,包干到户。

有乡亲对他说:“俊昌啊,分田单干是犯法的事,你蹲牢了,你的几个孩子怎么办呀?你家里怎么办呀?”

诚实朴素的乡亲们商量后,最后一致表示:分田单干,大家都是心甘情愿的。如果干部吃了官司,大家负责把他们的小孩抚养到18岁。空口无凭,立字为据! 18个长年累月在土里刨食却得不到温饱的庄稼汉,含着眼泪,颤抖着按下了鲜红的手指印。

“穷则思变”,这是历史的必然,是唯物主义的选择。

就在18名庄稼汉按下手指印的两天后,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