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现代化融合的视角看城市化的内涵与外延

从现代化融合的视角看城市化的内涵与外延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实现城市化与现代化诸要素的融合发展,城市化才是健康的、良性的、可持续的。随着后工业化的来临,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现代城市应该成为开放的社区中心,不仅是区域性或国家性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资源、劳务与商品的流动中心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现代化不仅是建筑物、街道、交通系统等外观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城市内涵的现代化,即城市的人文价值与人文形象。
现代化融合的视角看城市化的内涵与外延_中国式现代化:小康理论及其指标体系研究

现代化不应简单地理解为工业化,而城市化又由工业化单一且单向推动。现代化是一个由手工主导的自足封闭型农牧社会向机器主导的丰裕开放型工业市场社会的系统变迁过程。不仅经济要市场化、工业化、产业化、非农化、城市化,政治国际关系、社会、教育、文化科技、生态等方面也要民主化、全球化、市民化、普及化、多样化、科学化、绿色化。城市化是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的基础上乡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并定居的过程。它不仅由工业化导引,更重要的是由市场化筑基,同时与产业化、非农化、信息化、国际化、社会化、生态化、人文化等现代化诸要素均有重大关联。只有实现城市化与现代化诸要素的融合发展,城市化才是健康的、良性的、可持续的。

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要求把城市化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没有工业化的普遍兴起,就没有现代城市的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融合是城市化的必经阶段。城市不仅是工业的生产基地,也是工业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基地、工业生产的服务基地、工业产品的消费服务基地,同时也是主要工业品的消费基地,工业化推动着城市化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当然,在工业化基础上,城市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的驱动要素越来越多元化,并不止工业化这一个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如教育、体育、文化、科技、休闲、旅游、信息、金融、交通、商业等也逐渐成为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狭义的工业化向广义的工业化发展。随着后工业化的来临,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与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在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信息化与工业化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的工业化升级浪潮。在这种背景下,城市化与迅速发展的信息化也走上了融合发展之路。要求城市成为信息枢纽与信息资源的产业基地,成为信息的策源、公布、传输、扩散、交流的中心,成为现代信息系统的集散地。

城市化与市场化的融合发展,要求城市化以市场化为导向,城市化主要不是政府安排的,而是在市场的作用下农民自由流动并最终选择定居于城市的结果。城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与管理当然主要由政府承担,而城市的产业发展主要应该由市场选择。当然,政府可以根据先进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经验加以科学引导,但不能强制企业执行。城市化与产业化的融合发展,要求城市成为各种现代产业的聚集地,以城市为中心,构成市场化的产业链。在产业市场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要素与制度一体化、区域协调化与国家统一的最低社保标准基础上,政府不应该再限制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的自由流动。户籍制度涵盖的福利内涵应该全部剥离,这种最低程度的福利应该由国家统一供给,而其他福利应该根据个人业绩、服务与需求情况由单位与社区决定,这其中仍然由市场发挥基础调节作用。根据先进市场经济国家的发展经验,城市化与市场化融合发展的结果不是小城镇或小城市的普遍发展,而应该是大城市的普遍兴起,大城市越来越成为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引擎。1900年、1970年、1990年、2015年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达到或预期分别达到10个、160~175个、342个、516个。而特大城市人口,从1950年平均210万人达到1990年的平均500万人以上。[1]以大城市为轴心与主体的城市体系、城市圈、城市群在普遍的完善的市场化之后成为城市化的主导。城市化与非农化的融合发展,要求城市通过发展二、三产业大力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最终使得乡村社会向城市社会转型。不过,现代城市社会既然是市场化的、网络化的、开放化的,因此,必然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社区国际化的发展规律,走城市化与国际化的融合发展之路。现代城市应该成为开放的社区中心,不仅是区域性或国家性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中心,也是国际性的资源、劳务与商品的流动中心与国际文化交流中心。

城市化与人文化的融合发展,要求城市发展不能千篇一律,不能成为钢筋水泥森林与“鸽子笼”的世界,不能一味复制别的城市发展模式与城市形象,不能使得城市成为没有灵魂只有外壳的一群群巨型建筑物。城市现代化不仅是建筑物、街道、交通系统等外观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城市内涵的现代化,即城市的人文价值与人文形象。不仅城市各类建筑物要能够处处令人体会到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与文化景观,而且整个城市应该具有个性化色彩或鲜明的主题意义,从而赋予城市以灵魂或精神,使得城市活起来。城市服务部门应该提炼本城市的人文形象与人文精神,并通过城市文化教育与文化传播去赋予每个市民,让市民的精神风貌成为城市精神流动的载体,这样的城市才充满活力与魅力。

城市化与社会化的融合发展,要求城市政府转变传统的管制型管理机制,建设服务型管理机制,大力发展社区与各类社会团体,积极培育市民社会,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过去我们在经济现代化方面,把社会化等同于单一公有化,即集体化与国有化,以国有化为主导。其实国有化并非社会化,准国有化的集体化也不是社会化。社会是介于国家与个人之间的一个层次,经济的社会化,应该是经济的市场化,让人们在市场中形成普遍的社会联系与独立自由的个性,让市民通过普遍的市场联系形成的社会组织自主发育,不断成长,最终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过去我们在社会现代化方面,把社会化等同于以阶级斗争为纲,搞普遍的、人人自危、斗私批修的阶级斗争。其实,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形成以后,社会化应该是在普遍追求富裕与利益协调基础上的社会和谐,应该是在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上构建理性的市民社会与法治的公民社会。

城市化与生态化的融合发展,要求城市化、城市发展与城市现代化不以牺牲城市环境与整个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是要与生态和谐发展,建设生态城市。但是,生态城市建设不仅是建设绿色家园,也是建设生态政治、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文化,其中,建设城市生态政治,就是要发展生态保护组织,扩大生态管理与服务的市民参与,推动绿色政治发展。发展城市生态经济,就是要发展城市生态工业、郊区生态农业以及生态服务,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与绿色经济。建设城市生态社会,就是要建设生态社区、生态社团,构建生态和谐社会。建设城市生态文化,就是要发展生态科研与生态教育,普及生态保护知识,进行生态文化宣传与生态信息传播,让整个城市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总之,是要提升城市文明,促进城市现代化与生态现代化的融合发展,建设整个生态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