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旱涝是救济灾荒的一项慈善诏

旱涝是救济灾荒的一项慈善诏

时间:2022-03-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恤是救济灾荒的一项慈善福利事业,包括施粥救饥、给药治病、赐灾民粮物、为饥民赎子、埋瘗死者、修葺房屋等方面,为灾民多方提供支持以助其恢复生活。施药治疗疫病在第二章已有述及,此不赘述。(三)埋瘗暴骸重灾后,有的灾民死于灾害,有的死于随后的饥荒,死者露尸街头很可能带来疾病瘟疫的传播。[354]唐代自然灾害引发的此种情形与此大同小异。生者固需赈恤,死者也需及时埋葬,唐朝廷多次在灾年发布埋瘗死者的诏敕。
养恤之方_唐代自然灾害及其社会应对

养恤是救济灾荒的一项慈善福利事业,包括施粥救饥、给药治病、赐灾民粮物、为饥民赎子、埋瘗死者、修葺房屋等方面,为灾民多方提供支持以助其恢复生活。施药治疗疫病在第二章已有述及,此不赘述。元和年间,密州刺史崔玄亮就非常重视养蓄百姓,“密民之冻馁者赈恤,疾疫者救疗之,骸未殡者命葬藏之,男女过时者驱嫁趋之”[345],可称教化有方,治理得法。

(一)施粥救饥

施粥作为荒年救济方式之一,战国时期已有。《礼记·檀弓下》载:“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346]唐朝则所见尚少,不仅是由于常见而不载于史书,还是很少实施的缘故。乾元三年(760),“岁饥,米斗至一千五百文”[347],京师许多贫民饿死,朝廷“令中使于西市煮粥以饲饿者。”[348]朝廷在安史战乱的凶荒年代采取施粥之举,很可能是取法佛教的施善之举。由于方便及时,施粥对灾年贫弱之人起到了一定的救济作用。

(二)为饥民赎子

灾年为饥民赎子源远流长。《管子》就记载商汤七年天下大旱时,“汤以庄山之金铸币,而赎民之无卖子者”。[349]唐代太宗率行此举。贞观二年(628),关中旱饥,民多卖子以接衣食。太宗“闻有鬻男女者”,遣御史大夫杜淹巡检,出御府金宝赎之,归其父母。[350]德宗建中年间[351],魏州无城人张万福改任泗州刺史之前,“魏州饥,父子相卖,饿死者接道”。万福“令其兄子将米百车往送之。又使人于汴口,魏人自卖者,给牛车赎而遣之。”[352]又,“泾上旧俗多卖子”,宪宗时,泾原四镇节度使朱忠亮,以俸钱赎而还其亲者约二百人[353],其中当有因灾荒饥馑而被卖者。

(三)埋瘗暴骸

重灾后,有的灾民死于灾害,有的死于随后的饥荒,死者露尸街头很可能带来疾病瘟疫的传播。外国传教士曾经这样描写清代中国的情形:“随之发生的是大规模移民。道路上挤满了难民,而这些活着的人,又在路途上死了不计其数。尸体太多,不敷掩埋。……城外是一堆堆的骷髅、骨头和人肉。野地里,可见一堆堆的尸体。显而易见,使那些流民的遗体。他们为寻找食物耗尽最后一点力气,挤在一起死去了。”[354]唐代自然灾害引发的此种情形与此大同小异。生者固需赈恤,死者也需及时埋葬,唐朝廷多次在灾年发布埋瘗死者的诏敕。永徽元年(650)六月,宣、歙、饶、常等州暴雨水漂杀四百余人,诏为瘗埋,给贷。[355]永隆元年(680)九月,河南、河北诸州大水,遣使赈恤,溺死者官给棺槥。[356]神龙元年(705)四月,雍州同官县大雨雹,大水漂流居人四五百家,被溺死者,官为埋殡。七月,雒水暴涨,坏人庐舍二千余家,溺死者数百人,令御史存问赈恤,官为瘗埋。[357]开元二年(714)正月,以关内旱,求直谏,停不急之务,宽系囚,祠名山大川,葬暴骸。[358]宝应元年(762)十月,浙江水旱,诏令州县民疫死不能葬者为瘗之。[359]元和十二年(817)九月,诏:“诸道遭水州府,其人户中有漂溺致死者,委所在收瘗。”[360]

唐朝廷对疫灾的善后处理,多采取埋瘗暴骸之法,以避免疫情扩大。如:贞观初,太宗曾因突厥部落往年灾厉,疾疫饥馑,多殒丧者暴骸中野,颁布《瘗突厥骸骨诏》,令所司于大业长城以南分道巡行,埋瘗骸骨。[361]永淳元年(682)六月,关中旱涝虫蝗,民多疫疠,死者枕藉,诏所在官司埋瘗。[362]天宝元年(742)三月,玄宗因江左疫灾发布《令葬埋暴骨诏》,是当时人注重掩埋暴骸的典型代表,其曰:“移风易俗,王化之大猷,掩骼埋胔,时令之通典。如闻江左百姓之间,或家遭疾疫,因而致死,皆弃之中野,无复安葬。情理都阙,一至于斯。习以为常,乃成其弊。自今已后,宜委郡县长吏,严加诫约,俾其知禁,勿使更然。其先未葬者,即勒本家收葬。如或无亲族,及行客身亡者,仰所在村邻,相共埋瘗。无使暴露,庶叶礼经,诸道有此同者,亦宜准此。”[363]宝应元年(825)十月,敬宗敕:“闻杭越间疾疫颇甚,户有死绝,未削版图,……委租庸使与本州道审细勘责,据实户差遣处置讫具状闻奏。仍委刺史县令设法招携课最之间,褒贬斯在,其有死绝,家无人收葬,仍令州县埋瘗。”[364]大和六年(832),江南大部疫情严重,文宗下诏:“其遭灾疫之家,一门尽殁者,官给凶器。其余据其人口遭疫多少,与减税钱。疫疾未定处,官给医药。”[36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