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慈善”是一种习惯

“慈善”是一种习惯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慈善行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以心感心、以情传情的过程,是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互助互爱精神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更应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一种习惯。上述窘境的出现,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却从一个方面折射出人们慈善意识的淡薄,亦就是说,慈善尚未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其实,慈善未必仅是富人的专利,该是人人有责的。慈善,作为一种道德习惯,自是可以培养的。

“慈善”是一种习惯

慈善行为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以心感心、以情传情的过程,是人们发自内心深处的互助互爱精神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更应融入我们的生活,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一种习惯。

被犹太人视为智慧圣典的《塔木德》曾说过:赚钱不难,花钱不易。“世界上最精明”的犹太人认为,赚钱与花钱只是同一规律的正反互换。如果不懂得如何支配财富,有钱后反而会比没钱时更缺乏安全感。在犹太人看来,要想成为富人,首先要懂得布施,做精神上的强者。在“二次社会分配”中,2000多年前犹太民族就把“捐献1/10的收入”列为“上帝的法律”,即使在大流散岁月也从未中断。

无独有偶,在瑞典,几乎个个都有捐赠的经历,慈善早就深深地融入了瑞典人的生活。根据《经济学人》的计算,按慈善捐助占GDP的份额来排名的话,瑞典为全球第二,仅次于荷兰。如果按照慈善捐赠占人口的比例来计算,美国人也远不如欧洲,在瑞典、丹麦这样的北欧国家,差不多有五分之四的人经常做慈善捐赠。

在我国,包括富人在内的全民慈善情况又如何呢?有统计显示2002年人均慈善捐赠只有0.92元人民币,纯粹的私人捐赠而且是捐给非盈利机构的全国大概也就是GDP的万分之一;而2003年美国私人捐赠2410亿美元,人均828美元。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GDP和美国相差38倍,但是中国的人均慈善捐款和美国相差7300倍。慈善捐赠被称作“第三次分配”,在化解社会矛盾、扶助弱势群体和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每年有近6000万以上灾民需要救济,有3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救助,有6000万残疾人需要关怀。但许多慈善界人士反映,我国一些富人挥金如土,他们住几千万元的洋房,戴上千万元的手表,穿上百万元的服装,甚至一掷千金地豪赌,却不愿救助穷人。

上述窘境的出现,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却从一个方面折射出人们慈善意识的淡薄,亦就是说,慈善尚未成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其实,慈善未必仅是富人的专利,该是人人有责的。有个新疆维吾尔族小伙,尽管家境贫困,但他来到贵州毕节,利用卖羊肉串赚来的钱,6年中资助了10名贫困学生。近日,他又拿出5000元在毕节学院设立了“阿里木助学金”。

是啊,慈善须从捐赠小钱做起,从关心周边人做起,从养成习惯做起。在一次饭局上,李敖与三毛坐在了一起。三毛对李敖说:“我非要去非洲沙漠不可,那里有许多黄沙中的黑人需要我的帮助。”李敖当面就反问三毛:“你说你帮助黄沙中的黑人,你为什么不帮助黑暗中的黄人?你自己的同胞,更需要你的帮助啊!舍近求远,去亲而就疏,这可有点不对劲吧?”当了许多人的面,三毛窘得说不出话来。或许是李敖口无遮拦,太不给三毛面子,但是李敖的话是有其道理的。否则,连自己的同胞都视而不见的人,又怎能相信其会去帮助别人呢?“黄沙中的黑人”自需要帮助,亦应予以帮助,但须从帮助自己的同胞开始。

慈善,作为一种道德习惯,自是可以培养的。心理学认为,道德习惯是一个人不需要监督和意志努力就可以自动实践的道德行为,它使道德行为经常化、巩固化和自动化。古希腊哲人亚里士多德说过:“德性则是由于先做一个一个简单行为,而后形成的。这和技艺的获得一样。当我们学习过了一种技艺时,我们愿意去做这种技艺,于是去做。就由于这样去做,而学成了一种技艺。我们由于从事建筑而变成建筑师,由于奏竖琴而变成竖琴演奏者。同样,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勇敢的人。”如此,假若我们经常捐赠,积极主动地参与慈善活动呢?

培养慈善习惯,我们更需要自我提高认识。“财富并不是生命的目的,只是生命的工具。”(比彻)“无论贵贱,无论贫富,其实都是‘一双空手见阎王’。”(鲁迅)对慈善捐赠的态度,说到底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只有真正懂得了人生意义之所在和金钱的作用,才能做金钱的主人,在物质和精神上都堪称富有者。华人首富李嘉诚先生曾说:“富贵两个字,不是连在一起的。这句话可能得罪了人,但是其实有不少人富而不贵。”李嘉诚坦言,衡量财富的准则,在于“内心的富贵”。他认为,真正的富贵是要懂得用自己得来的金钱,对社会尽一点义务和责任。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的优良传统。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关心,需要大家自觉养成慈善习惯,并积极参与其中、投入其中。请相信,我们每一点一滴的努力,都倾注了所有爱的力量。虽然一丝火光无法驱散所有阴霾,但我们始终相信,只要努力就会在这个充满爱的世界拥有最为光明的未来。

有位哲人说,人人都养成良好习惯,内心就可和谐,全社会就可和谐,和谐的社会生活就会实现。实现和谐,我们不妨从养成良好的慈善习惯做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