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评弹艺术扎根深

评弹艺术扎根深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评弹艺术扎根深评弹艺术早在19世纪就在江阴城乡深深扎下了根。评弹有苏州评弹和扬州评弹之分,流行江阴地区的评弹是苏州评弹。两者统称为“苏州评弹”。旧时,评弹艺人是以个体的形式流动演出的。解放前,江阴籍的评弹艺人参加苏州光裕社或无锡光裕分社。1956年,人民政府对评弹艺人实行归口管理,对流散在江阴境内演出的曲艺艺人进行登记,成立江阴曲艺艺人联合会,设评弹组。同年,正式定名为江阴县人民评弹团,并吸收了一批学员。
评弹艺术扎根深_江阴民间文艺

评弹艺术扎根深

评弹艺术早在19世纪就在江阴城乡深深扎下了根。据1991年版《江阴市志》载:“江阴城区在清同治年间(1862~1874)创设二侯祠书场,有400个座位。民国八年(1919)一龙书场在东平庙巷景公祠开设。”又据《华士镇志》载:“清光绪十六年(1890),里人王培义在华墅东街王家祠堂设琴仙书场,客座近500位,宣统二年(1910)2月,改设东方书场。”可见“听书”这一时尚,进入江阴,至今已经有了近150年的历史

“听书”,即是听评弹。评弹有苏州评弹和扬州评弹之分,流行江阴地区的评弹是苏州评弹。苏州评弹分为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过去称评话为“大书”,称弹词为“小书”,大书从内容上讲是叙一国之事,“金戈铁马,国家兴亡”,形式上没有弹唱;小书的内容为一家之事,“才子佳人,儿女情长”,形式上是有说有唱的。两者统称为“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唐代的变文、宋代陶真以至元明词话。元代以来,历史上有记载的弹词书目有:元末杨维桢的《四游记弹词》、明杨慎《二十一史弹词》,明末出现了《白蛇传》,清代又出现了《安邦志》、《定国志》、《凤凰山》、《天雨花》、《笔生花》、《再生缘》、《三笑姻缘》、《玉蜻蜓》、《珍珠塔》等。

历史上有名的评弹艺人,见于记载的有明末泰州人柳敬亭、苏州人吴逸和常熟草头娘。清代苏州著名弹词家王周士在乾隆皇帝游历江南时,曾在御前弹唱,被封为七品小京官,后老病还乡,在苏州创立了光裕社。

苏州评话是用苏州话演说的评话,形成于明末清初,其表演,以说书人用第三人称讲述故事为主。同时,说书人不时用第一人称出来说话、讲述故事、描写人物。说书人还可以用故事中人物(脚色)的第一人称,代故事中人物说话。苏州评话有说无唱,其表演手段,主要是说,还有噱、动作(手面)和起脚色。

苏州评话的演出,主要是在书场讲说长篇故事。以一个人演出(单档)为多,很少有两个人的合作演出(双档),一桌一椅,道具只用折扇和醒木。

苏州评话的演出文本(脚本)以散文为主,也有韵文,如开词、赋赞、韵白、挂口等。故事内容以历史演义、侠义、公案为多,如《三国》、《英烈》、《包公》、《七侠五义》等。有少数神怪故事,如《封神榜》、《西游记》等。

苏州弹词是用苏州话说唱故事的表演艺术。苏州弹词形成于明末清初。这是一种综合艺术,演出时有说有唱,说唱相间,而以说为主。前辈艺人曾把弹词的表演形式总结为“说、噱、弹、唱”。其表演手段,除和评话相同的说、噱、动作、起脚色外,还有弹和唱。一般用三弦、琵琶为伴奏乐器。单档自弹自唱、双档又相互伴奏。

苏州弹词的演出,也以在书场演出长篇书目为主,逐渐发展有离开书场、只唱不说的演出,如在歌厅、酒楼、茶座演唱。在书场,早期为单档演出,后来发展为以两人合作的双档演出为主,偶有三个人的合作演出。苏州弹词的演出形式很灵活,单档演员自弹自唱,双档分“上手”和“下手”,上手为主要说唱者,自弹三弦,下手弹琵琶。现代已发展了“三档”甚至小组唱的形式。

苏州弹词的演出文本(脚本)也以散文为主,唱篇为韵文,散韵相间。除唱篇外,韵文也包括赋赞、韵白和挂口。唱篇以七言句为主,也有长短句。说唱内容以男女婚姻、家庭伦理故事为主,又多冤案平反的故事。

苏州评弹的体裁有长篇、中篇、短篇和开篇之分。传统的书目多为长篇,分回连日说唱或说表演可连续几个月;中篇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有评话也有弹词,通常分三、四回说唱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一次演完。短篇也有评话有弹词,为半小时至一小时内说完一个故事。开篇则是苏州弹词演出正书前,加唱一曲,以试嗓、静场;开篇内容与正书无关,或抒情,或说理,或颂扬。后又出现作曲的新曲,如毛主席词《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长期以来,评弹爱好者听苏州弹词不光是了解情节,更重要的是欣赏曲调唱腔和优美的唱词。苏州弹词的曲调,经过数百年来艺人不断的创造,目前流行的唱调有几十种。这些唱调都是由三种古老的调子衍化出来的,这就是陈调(清乾隆年间陈遇乾创)、俞调(清嘉庆年间俞秀山创)和马调(清咸丰年间马如飞创)。经过不断地承先创新,形成了魏调、夏调、徐调、沈调、薛调、朱调、周调、祁调、蒋调、严调、杨调、张调、姚调、丽调、李仲康调、侯调、尤调、琴调、翔调、王月香调、薛小飞调等几十种调。

苏州弹词的唱词有“上下句”、“凤点头”、“叠句”三种句式结构,讲究平仄、押韵,文辞优美。如李仲康的唱段《杨乃武与小白菜·杨淑英夜思》:“听那隐隐谯楼三鼓催,月移花影上窗台。翻翻覆覆难安睡,阵阵思潮涌上来。思往事,不胜悲,桩桩件件记心怀。我弟是三战文场秋风里,一举成名喜占魁。贺客临门添喜气,宾主尽欢笑颜开。乐极生悲从古说,滔天大祸忽然来!恨只恨,知县瘟官心狠毒,葛家少妇竟诬攀,还有药店之中下贱坯,他们阴谋诡计把人害,这天大的冤情申诉难。想到此,咬牙关,怒满胸膛恨满怀。气只气,学院胡公来审问,同流合污不应该。反将家属严收禁,绅士求情他双手摊。想到此,泪满腮,万种心酸口难开。苦只苦,寡母孤儿离故土,为申冤无奈走天涯,担惊受险多辛苦,宿露餐风太艰难。有时节迷雾浓浓行不得,有时节黄沙滚滚眼难开。途中遇盗多险恶,胁我子,劫我财,刀光剑影脱身难,想到此,心胆寒,微微冷汗湿衣衫……”真是千回百转,哀恻动人。

旧时,评弹艺人是以个体的形式流动演出的。解放前,江阴籍的评弹艺人参加苏州光裕社或无锡光裕分社。1956年,人民政府对评弹艺人实行归口管理,对流散在江阴境内演出的曲艺艺人进行登记,成立江阴曲艺艺人联合会,设评弹组。1958年,在评弹组的基础上成立江阴实验评弹团。同年,正式定名为江阴县人民评弹团,并吸收了一批学员。1962年有演员27人,上演书目有弹词《珍珠塔》、《双珠凤》、《白蛇传》、《落金扇》、《啼笑因缘》、《黄慧如和陆根荣》,评话《包公》、《杨家将》、《绿牡丹》、《三国》等20多部。60年代开始改编、移植现代书目,有弹词《苦菜花》、《党员登记表》、《羊城暗哨》,评话《红岩》、《铁道游击队》、《战斗在敌人的心脏里》等30多部。1964年创作的短篇弹词《春燕展翅》在华东地区会演中获奖,并参加为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举行的招待演出。“文化大革命”中,传统书目停演。部分演员转业。1971年开始,改编移植《李双双》、《王国福》等中长篇,创作《血防哨兵》、《心事》等短篇弹词,到农村社队演出。其中《血防哨兵》参加江苏省戏曲汇演。改革开放以后,恢复上演传统书目,创作演出《要塞迅雷》等一批中、短篇现代书目,《要塞迅雷》参加首届江苏省评弹会演。进入20世纪90年代,江阴评弹团抓好演员培训,不断提高演出质量。演出的书目有:长篇弹词《何文秀》、《贩马记》、《珍珠塔》、《血躁图》、《啼笑因缘》、《薛平贵与王宝钊》、《六月雪》、《麒麟豹》、《四香缘》、《梅花梦》、《元宰入阁》、《二度梅》等。长篇评话有《杨家将》、《七侠五义》、《三国》、《小五义》、《绿牡丹》、《包公》。其中,姚江的《杨家将》、陈希伯的《三国》已经形成评话界的品牌。

江阴市评弹团自建团以来,人才辈出,收入《江浙沪评弹人物》一书的有:姚震伯(1924~ ),评话演员,江阴顾山人,师承金声伯,擅说《包公》,江阴市评弹团第一任团长;王楚卿(1929~ ),弹词演员,上海枫泾人,师承沈鸣卿,擅说《珍珠塔》,曾自编自演《羊城暗哨》;司马倩(1927~ ),苏州人,弹词演员,擅说《玉蜻蜓》、《武松》等;杨麟秋(1930~2002),弹词演员,上海市枫泾人,师承王萍秋,擅说《珍珠塔》,曾自编自演《六月雪》,曾任副团长;施小华(1941~ ),弹词演员,上海人,师承袁逸良,擅说《林子文》、《玉麒麟》等书;姚江(1943~ ),评话演员,从父姚震伯学《包公》,后又学说《金枪传》,曾任江阴市评弹团团长;司马伟(1956~ ),弹词演员,祖籍苏州,1974年随父司马倩学艺,演出《玉蜻蜓》、《武松》,自编自演《皇太极》、《多尔衮》、《蒋介石》等书,1976年起在江阴市评弹团工作,后调苏州市评弹团;昌顺明(1962~ ),弹词演员,江阴人,1977年进江阴县评弹团,师从王文华学说《倭袍》,1985年拜张君谋为师,学说《明珠案》,演出书目还有《辕门斩女》等;陈希伯(1964~ ),评话演员,江阴新桥人,师承姚江、张国良,擅说《三国》,台风飘逸,手面逼真,现任江阴市评弹团团长;季建新(1967~ ),评话演员,江阴华士人,师承李惠良、薛晓良,擅说《杨家将》、《年羹尧》等书;张毅谋(1977~ ),弹词演员,师承张慧麟、张君谋工“蒋调”,擅说《玉蜻蜓》、《二度梅》、《明珠案》等书。如今江阴市评弹团的评弹演员,风华正茂,全团平均年龄为34岁,是江浙沪两省一市评弹界最年轻的队伍。江阴的评弹演员,近年来每年外出演出1800多场,而且还采用评弹下乡、文企联姻等方法,把评弹艺术送到农村、社区中去,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特别可喜的是,江阴市评弹团还经常应邀为中央首长汇报演出,先后为陈云、荣毅仁、丁关根、李岚清表演过,其中为李岚清表演两次,多次受到了首长们的表扬。

评弹在江阴很有市场。解放前,江阴城区有过“一龙书场”、“雨香书场”、“良友书场”,还有兰香阁、集贤、滨江、砚春和君山、留春等书场。江阴大多数乡镇也辟有书场,华士、周庄、青阳、长泾、顾山,都在一个镇上开设多家书场。如华士就同时开设过翠仙、东方、聚雅、天星、长乐、民众等书场。20世纪30年代,江浙沪一带弹词名家李伯康(1903~1978)曾来江阴说过《杨乃武》和《双珠凤》,黄异庵(1913~1998)来江阴说过《西厢》、《三笑》。

江阴的书场的家数和上座率,在解放后一直在江浙沪三地独领风骚。20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沪书场共有200多家,其中江阴的书场有40多家,周庄、华士、顾山、长泾、青阳、峭岐等每个镇上都有好几家。周庄、华士、峭岐被誉为江浙沪最好的“书码头”。1993年5月10日,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在视察了周庄三房巷书场后,欣然挥毫题词“华夏第一书场”。至今,江阴城乡还有20多家书场。2000年,江阴电视台城市频道还开辟了《电视书场》,每天播送2次,共90分钟。

自1990年起,江阴市评弹团在国家级、江苏省、无锡市各类曲艺大赛和评弹比赛中获奖50多次(项)。其中省级以上有:1994年江苏省首届曲艺节上,姚江的评话《杨六郎告状》获优秀演出奖、节目奖;1997年,江苏省第二届曲艺节上,陈希伯的评话《三国·斩马谡》、季建新的《杨家将·马跳狼头峰》、姚沁言的弹词《武松·武大郎招亲》均获表演奖、节目奖;1999年江苏省第三届曲艺节在南京举行。陈希伯的《三国·张飞拒水断桥》获优秀表演奖、节目银奖,姚江的《杨家将·枪挑盖貔貅》获表演奖、节目铜奖,季建新的《挥泪肃军纪》获表演奖、节目奖,陈忱、仲宇蕾的《四香缘·托三桩》获节目奖。2002年江苏省第四届曲艺节上,陈希伯的评话《三国·当阳留名》获优秀表演奖、节目奖,张毅谋的弹词《探监》获表演奖、节目奖,创作者司马伟获创作奖,赵爱萍的弹词《回家》获表演奖、节目奖,作者吴静获创作奖。

2002年,陈希伯的评话《三国·当阳留名》获第二届中国评弹节银奖。2006年,季建新的评话《杨家将》获第五届江苏省曲艺节优秀表演奖。2006年,陈希伯的《三国·温酒斩华雄》获第三届中国评弹节表演奖。2008年,张毅谋跻身《江浙沪优秀青年演员电视大赛》评弹金榜十佳。2009年,在第四届中国评弹节上,陈希伯的《三国·抢挑高览》获表演奖。2009年,陈希伯《三国·抢挑高览》参加第六届江苏省曲艺术节,获优秀表演奖。2010年,张毅谋《白蛇传·许仙哭容》参加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比赛获新人提名奖。

江阴评弹团还为电视台录制电视书场节目,计有:姚江在苏州电视台录制《杨家将》27集,为江阴电视台录制《七侠五义》50集、《杨家将》48集;陈希伯为苏州电视台录制《前三国》37集、《后三国》40集,为江阴电视台录制《前三国》89集、《后三国》86集,在电视台播出以后,受到了广大电视评话听众的一致好评。

评弹艺术,深深扎根在江阴这块沃土中,她将如一株高贵典雅的牡丹花,根深苗壮,永远开不败!

img13

江阴市评弹团评话演员陈希伯正在演出 (江阴市评弹团供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