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经济发展新思路

经济发展新思路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八节 经济发展新思路“十二五”时期,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翻一番,年均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经济发展新思路_丝路重镇——固原

第八节 经济发展新思路

“十二五”时期,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固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力争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长13.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翻一番,年均增长12%。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

坚持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使三次产业比例由2010年的27.8∶24.9∶47.3调整到2015年的19∶38∶43,初步形成“工业主导、多业并举”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提升工业水平。实施兴工强市战略,培育产值过100亿元的盐化工及建材业、过50亿元的煤电油产业和过30亿元的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三大产业集群,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9%。推进园区建设。按照产品项目、公用辅助、物流传输、环境保护、管理服务“五个一体化”模式,把固原盐化工循环经济扶贫示范区建成自治区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重点开发以烧碱、纯碱为主的盐化工产品,到2015年盐化工示范区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依托石灰岩资源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料,发展干法水泥、空心烧结砖等新型建材业。完善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支持固原经济开发区、宁夏(西吉)闽宁合作产业园等园区建设。加快培育煤电油产业,建成王洼千万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争取开工六盘山热电厂2×670兆瓦扩建和盐化工示范区2×350兆瓦自备电厂建设,到2015年煤炭生产能力突破1000万吨,煤电装机容量达到252万千瓦以上。加快油气资源勘探开采进度,推进石油就地转化增值。加快建设和引进风力发电、光伏产业项目。争取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接通到各县城。加快改造传统产业。提升特色农副产品、中药材等加工水平,扶持壮大10家龙头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品牌战略,提升市场竞争力。

发展生态农业。落实国家、自治区强农惠农政策,夯实农业基础,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力争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根据地域特点和发展优势,规划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建设以草畜、马铃薯、小杂粮为主的农牧复合产业带,在河谷川道区建设以设施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在土石质山区建设以养牛、育苗、中药材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打造23个自治区级、27个市级生态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扩量提质增效。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建成三级脱毒种薯繁育推广体系,原原种生产能力达到2亿粒,打造全国种薯基地,肉牛饲养量达到100万头以上,设施农业稳定在27万亩以上。按照“一县一品”的要求,建设以原州区为中心的生态型冷凉蔬菜和枸杞生产基地、以西吉为中心的马铃薯和西芹生产基地、以隆德为中心的中药材和瘦肉型猪生产基地、以泾源为中心的肉牛和苗木生产基地、以彭阳为中心的辣椒和经果林生产基地。引导、规范土地流转方式,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六盘山”绿色农产品品牌,扶持培育10个产值上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集群优势,打造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区。

培育第三产业。依托区位优势,加快发展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3%。按照“立足宁南、辐射周边、对接三省”的思路,建设固原火车站农产品货运物流、三营火车站工业品物流、清水河综合物流等园区,培育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物流企业10家,建设马铃薯、清真牛羊肉、蔬菜、建材等自治区级批发市场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交易市场,打造西兰银交汇中心物流集散基地。立足旅游资源优势,建设六盘山、须弥山5A级景区,加快建设六盘山红色旅游、生态旅游及文化休闲避暑度假基地。改造提升商贸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发展文化、金融、保险、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

推进城镇化进程,打造宁南区域中心城市新形象。坚持科学定位、统筹规划、完善功能、产业支撑、梯次推进,加快宁南区域中心城市、特色县城、中心集镇三级城镇体系建设,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

加快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围绕建设“生态文化山城”,修编固原城市总体规划,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7平方公里。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加快建设集工业、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增强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集行政办公、文化教育、商务居住等为一体的新区建设;加快老城基础设施配套改造,建设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环境优美、生活便利的商贸居住休闲区;优化固原经济开发区功能布局,建设支撑城市发展的产业区。完成101省道固原市区段改线等市区道路工程,构建四通八达的城市公路网。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加强城市经营和管理,争创自治区级文明城市、卫生城市、园林城市。

加快特色县城建设。根据各县产业发展方向和民俗文化特征,编制和完善县城建设控制性详细规划,建设西吉回乡风情县城、隆德文化县城、泾源旅游县城、彭阳生态县城,使之成为承接区域中心城市产业转移、辐射和带动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引擎。

加快中心集镇和新农村建设。整合项目和资源,完成三营镇、兴隆镇、沙塘镇、泾河源镇、古城镇等16个中心集镇建设,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形成特色鲜明、基础完善、功能互补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实施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六到农家”工程,努力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辐射带动能力的新农村示范村。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开辟扶贫开发新途径。抢抓国家推进秦巴——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新机遇,强力实施生态移民、劳务移民和产业移民,促进固原以农业为主导的扶贫开发向工农并重多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完成生态移民23.25万人,减少贫困人口26万人。

推进生态移民工程。把生态移民作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同步进入小康的重大举措,举全市之力打一场攻坚战。采取县外与县内移民相结合的方式,用5年时间,将干旱片带、环境恶劣、生态脆弱、不宜人居地方的贫困人口搬迁出来。配套完善移民新区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移民实用技术和创业能力培训,发展致富产业,增强移民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生产和发展问题。

推进劳动力转移工程。继续推进劳动力大市向劳动力强市、打工型向技能创业型转变,开展大规模的技能培训和“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提升务工人员技能素质。培育壮大专业化劳务集团公司,发展劳务中介服务组织、劳务经纪人队伍。提升电焊电工、清真餐饮、电子装配、缝纫制鞋、家政保安、建筑装潢“六大品牌”。巩固扩大福建、新疆和内蒙古、京津唐、长三角和珠三角、宁东及沿黄城市带、中东涉外“六大板块劳务输出基地”。新建劳务基地250个以上,年转移就业30万人以上,创收25亿元以上,人均年创劳务收入8000元以上。

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六盘山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计划”,加大产业扶贫、移民扶贫、科技扶贫、项目扶贫力度,扩大互助资金扶持面,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加强社会帮扶力度,拓宽定点帮扶工作领域,提升闽宁对口帮扶协作水平,构建“大扶贫、大开发”新格局。

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增强发展新活力。扩大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强化生态建设与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兴修旱作基本农田50万亩,实现农业人口人均3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目标。建成福银高速六盘山镇至沿川子段、兰青高速毛家沟至东山坡段和原州区至王洼铁路运煤专线,实现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目标。力促开工建设宝中铁路复线、固原至定西铁路和鸳鸯湖至彭阳、固原至西吉高速公路,完善立体交通网络。

加快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北扬黄河水、南引泾河水、就近利用库井水”配制工程体系建设,完成宁夏(中南部)固原地区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年引水3980万立方米;确保固海扬黄扩灌工程年扬水4000万立方米;新建9座中小型水库,新增库容3000万立方米,完成37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成农村人饮工程49处。在解决城乡居民安全饮水的基础上,统筹解决生态用水、农业用水和工业用水问题。加强水源地保护,严格水资源管理,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加快构筑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步伐。根据地形地貌不同类型,在土石质山区建设以大六盘生态经济圈为核心的水源涵养林生态功能区,新造水源涵养林60万亩,完成天然林保护工程封育40万亩。在黄土丘陵沟壑区建设以治理水土流失为主、乔灌草结合的生态林牧复合功能区,争取15度以上186万亩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在河谷川道区建设以高标准农田防护林网和特色经济林为重点的林业产业示范区,在城镇重点构建城市森林生态体系,村镇绿化网络体系,完成城乡大环境绿化10万亩、绿色通道1000公里、乡村四旁植树2000万株。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

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强化源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推进循环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研发运用,支持能源化工企业节能减排。强化主要河流和重点污染源监管,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大淀粉废水治理实用技术运用。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开展农村环保小康行动,提高城乡环境质量。

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新固原。坚持实施民生计划,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建设,构建广大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共享中共建的和谐社会。

扩大创业就业。继续实施全民创业工程,新建创业园区和孵化基地12个,新培育小企业1500个,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新增城镇就业3万人。积极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支持和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解决好大学生、退役军人和困难家庭的就业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社会“五险”扩面提标,增强社会保障能力。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全面完成新农保试点工作。落实市区失地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建廉租房、公共租赁房等保障性住房4.7万套,改造农村危房危窑4万户。发展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和慈善事业。

发展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完成全市所有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工程。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科技攻关,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繁荣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新建市广电中心和4个县级图书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创建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示范市,新建市医院内科大楼、市县(区)卫生监督所和1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深入实施《固原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专业技术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奖励扶助政策,深入实施“少生快富”工程、优生促进工程和出生缺陷干预工程,严格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6.5‰以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