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屏障赣南日报

生态屏障赣南日报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书立足建设美丽中国,以国内外政府破解贫困、污染、人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应对举措为现实背景,选取赣南农村贫困地区为样本,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两个维度,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美丽中国视野下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的现实实践与重要意义。因此,以可持续减贫为核心的社会建设和以绿色崛起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决定人们制度选择重要的衡量指标。
研究意义_美丽中国视野下的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研究:以赣南农村为例

二、研究意义

本选题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当前,人类文明正处于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历史时期。充分挖掘生态资源,实现赣南农村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是现阶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形势下建设“美丽中国”、共筑“中国梦”的重要载体理想选择,还是在新的历史形势下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根本重要途径与现实出路。本书立足建设美丽中国,以国内外政府破解贫困、污染、人口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应对举措为现实背景,选取赣南农村贫困地区为样本,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两个维度,在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分析美丽中国视野下赣南农村贫困地区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的现实实践与重要意义。

从国际宏观层面上来讲,当今世界不同类型国家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层面的竞争,更是各国在构建生活方式与生存环境层面对人们提供吸引力和感召力的竞争。邓小平同志曾经多次告诫全党:“世界上一些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否能够在当前不同制度之间的竞争中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生存条件与生态环境的作用尤为明显。因此,以可持续减贫为核心的社会建设和以绿色崛起为核心的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决定人们制度选择重要的衡量指标。从国际层面上来看,“全球减贫工作发展不平衡,亚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但这些成效被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许多国家和其他国家营养不良和贫困人口的增加部分抵消”[12]。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模式为保护环境和消除贫困提供了制度保证。正如2001年9月温家宝同志《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的那样:“离开社会主义制度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离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物质基础,要组织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在比较短的时期内解决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是根本不可想象的。扶贫开发的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13]近年来,中国农村可持续减贫事业在国际社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应对全球生态危机中的作用更加明显。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起,“中国力量”在国际舞台上的日趋强盛和迅速崛起,“中国声音”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力量,特别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之后,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筑中国梦的历史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中国梦是和平发展之梦。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蒙受了外国侵略和内部战乱的百年苦难,深知和平的宝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在不懈反抗外部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捍卫国家统一、维护世界和平的斗争中艰难前行的。这决定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将走一条和平发展之路。中国的发展不会走西方国家殖民扩张、掠夺他国资源的老路,而是主要依靠自身的资源和努力,通过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通过与世界各国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来壮大自己;中国强大之后也不会称霸。”[14]同时,中国政府所面临的国际压力日益增大。在能源方面,虽然我国人均碳排放仅占英美等国的5%左右,但是我国现在以每年60多亿吨的碳排放位居全球首位,约占全球碳排放的20%,世界各国强烈要求中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所在。在20世纪的后40年里,日本对外转移了60%以上的高污染产业,美国转移出去的高污染产业占40%左右。建设美丽中国的呼声,反映出中华民族向污染宣战的坚强决心。因此,生态文明建设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生活经济、环境水平的提高,也关系到国家形象的树立,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在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感召力。

从国家中观层面上来讲,中国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经过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已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不容忽视:一方面,物产资源人均水平较低,外部环境较为复杂。中国的耕地、草原、淡水、森林等生态资源在总量上都位居世界前列,但是,在人均水平上却相对较低。而且,我国有三分之一的国土属于难以开发利用、不适宜人类居住和生产的空间。“当今形势比30年前更为复杂。食品价格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高,更不稳定。世界人口可能会达到90亿,气候变化、长期干旱、水灾频发,这些都是不能低估的因素。世界上仍有约8.7亿人营养不良,还有约2亿人患有微量营养素缺乏症。”[15]同时,中国还面临着严峻的能源危机。例如,2011年中国GDP只占了全球的10.48%,但是却消耗了世界60%的水泥、49%的钢铁和20.3%的能源。另一方面,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中国政府对高消耗、高污染经济发展模式产生了一定的路径依赖。当前,由于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而导致的村民上访事件层出不穷,而且因为环境问题处理不当所导致的农村干群矛盾、党群矛盾、企群矛盾、群体性事件等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如果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资源利用、扶贫开发、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将会进一步拉大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阶层之间的差距,继而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由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基本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传统发展模式上,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出现,环境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源相对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不足,逐渐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16]而且,中国的生态环境保护局势也不容乐观,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中列出的6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国有156种。此外,现阶段中国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防治”投资侧重于工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方面,致使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处于“真空”状态。近年来,由于国内产业梯度转移持续加速,大量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由城市转移到农村,农村为城市提供了大量的工业产品,然而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制度资源,致使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农村环境的污染为代价,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生存、生产、生活的自然生态环境。

在地方微观层面上来讲,个别地区“以环境换效益”的短期思维仍然存在,此类消极现象虽然数量极少,但是影响极坏。地方基层政府在贫困治理、污染防治、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诸多问题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中陷入了政策制定实施的两难困境:地方基层政府在处理资源开发污染与保护农民生活环境关系时,如果偏重于生态指标,就会影响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当地农村居民的脱贫致富;如果偏重于经济指标,忽视农村生存环境,就会损坏到农村居民的环境利益,进而会导致干部群众、企业群众、政府群众之间关系的激化,甚至会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有学者指出:“每次群体性环境事件一发生,地方政府便匆忙宣布终止项目进展,不仅行动上十分被动,而且使中国今后化工产业的生存空间被压缩,甚至可能使中国现代化工无立锥之地。”[17]江西省作为五个生态优势型省份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四川、吉林、黑龙江、辽宁),挑战与机遇并存:“生态优势型的省份,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但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因此,这些省份要紧抓经济建设,通过发展经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协调发展能力,降低单位产值资源消耗量和污染物排放量,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最大限度降低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代价,真正走出一条经济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绿色发展道路。”[18]近年来,江西省委、省政府依据生态优势,提出立足生态、绿色崛起的战略思路,这是立足江西、着眼全国、面向世界的创造性实践,也是顺应时代要求、建设生态文明、走新型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同时,江西省的绿色崛起,赣南不是看客。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要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因此,作为生态资源较为丰富的赣南地区,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生态环境指标约束的条件下,如何科学地开发与利用赣南地区的生态资源,进而实现赣南革命老区的可持续减贫与绿色崛起,对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推进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