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民工是中国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力量

农民工是中国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力量

时间:2022-03-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农民工回县城购房,为资溪县的城市化提速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全面小康指标,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要达到56%。农民工进城务工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推动中国城市规模扩张的重要动力。农民工进入城市,不仅是生产主体,还是消费主体,他们不仅把打工的收入汇回家中,同时也在城市消费。
农民工是中国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力量_从盲流到产业工

三、农民工是中国推进城市化的重要力量

城市化与工业化联系紧密,由于工业不同于农业,其发展需要集中,结果就形成城市。工业化必然导致城市化,城市化又促进工业化,这是人类发展的规律,是由人类对自身所从事的各种社会活动的效率的永恒追求所决定的。

城市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农民转化为市民的过程、农村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生活方式的过程,农业为主的生产方式转化为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的过程。

中国现阶段的城市化既有与世界其他国家相同的规律,又有基于中国国情的特色,这主要表现在农民工与城市化的关系上。农民工是农民转化为市民的中间形式和过渡阶段,农民不是直接转化为市民,而是转移进城经过“农民工”这个过渡形式,或成为工人、市民,或返回农村继续务农;或进入大中城市,或落户小城镇。

(一)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新型生力军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带动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城市化的发展。1949年至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由10.6%上升到17.9%,城市化率年均上升仅0.27个百分点,基本处于停滞状态。1978年以后,城市化步伐逐步加快,到2004年城市化率上升到41.8%以上,基本上平均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新型生力军。全国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农民工在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中占80%;全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2006,80)。

(二)农民工是城市规模扩张的主体

农民工中的一部分,放弃土地,离土离乡到大中城市务工,有的通过买房或租房,在城市长期居住,成为城市的常住居民;农民工中的另一部分离土不离乡,从种植业中转移出来,在二、三产业中谋得工作岗位,并在县城或乡镇买房或建房居住,成为城镇长住居民。由于中国各地区城市化要素配置的不均衡,在市场规律的作用下,农村人口就近进城与跨地区异地进城已成为中国城镇发展的显著特征。农民工异地进城减少了迁出地的基数,间接地提高了迁出地的城镇化率,减轻了土地负荷。对迁入地来说,增加了人口压力,加剧了劳动力市场竞争,但由于低成本劳动力的进入,经济活力增强,整体上优化了中国人口布局和城市化要素配置。

随着中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农村已有1亿多农民进城打工,使中国城镇规格和数量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1978年到2004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41.8%,提高了21.88个百分点,平均增长0.87个百分点,是前29年中国城市化建设的3.2倍多,是世界同期城镇化平均速度的2倍多。到2002年底,中国的城市达到660个,建制镇2.06万个,城镇总人口达到5.02亿人。到2004年城镇化水平达到41.8%,城镇人口增加到5.4亿人。1978年至2003年,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从13个增加到49个,50万人至100万人的大城市从27个增加到78个,20万人至50万人的中等城市从59个增加到213个,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从115个发展到320个。从世界城市化进程看,城镇化水平超过30%即进入快速增长期,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城市化水平提高10个百分点,从农村转移到城镇的人口规模就相当于日本的总人口(许圣道,2007,63)。

我们的调查也显示,外出农民工是输出地城镇,特别是县城规模扩张的主体。江西省抚州市资溪县,县城新建住宅百分之五十是在外务工人员回县购买的,2003年投放5万平方米,2004年投放4万平方米,2005年我们调查时已投放8万平方米,三年来年均购买力达到6万平方米;与此同时,资溪县城的非住宅用房面积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农民工回县城购房,为资溪县的城市化提速作出了重大贡献。这里要说明的是,资溪县外出打工的主要是自我雇用、自主创业的“面包户”,与一般进城替人打工的农民工不同。

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水平和世界近50%的平均水平。统计资料表明,欧洲在1920—1970年期间城市人口由占总人口的40%提高到60%,经过了50年;拉丁美洲在1955—1980年的25年之内城市人口由占总人口的40%提高到60%。根据全面小康指标,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要达到56%。这就意味着今后每年要有1300万农民进入城镇,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如果按照每一个农民工向城镇转移时可以带动2~3名家属,那么,今后每年将有2600—4000万左右的农民转移到城市。农民工进城务工已经成为并将继续成为推动中国城市规模扩张的重要动力。

(三)农民工进城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人们曾经担心,大量农民进城,增加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会造成交通拥堵、供应紧张、环境污染、治安恶化等城市病。其实,需求增长正是城市发展的动力。农民工进入城市,不仅是生产主体,还是消费主体,他们不仅把打工的收入汇回家中,同时也在城市消费。因此,社会对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房地产业等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都大幅度增加,各种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城市的发展。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证明,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城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压力变成了动力,我们的城市越来越大了,越来越美了,交通越来越畅通了,供应越来越丰富了,环境越来越优化了。所谓的“城市病”不仅没有发生,而是随着农民工的进城,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

(四)沟通城乡关系,是推动城乡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城乡有差别,有矛盾,如何缩小差别、化解矛盾、处理好两者关系是一个历史难题。自从农民工大规模、长时间地进入城市,这一难题正在逐步被破解。一方面,农民工将农民的吃苦耐劳、淳朴善良、自强自立带到城市,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不仅改变了城市的面貌,也改变着城市人对自己的偏见与误解;另一方面,长期在城市打工,经受了市场经济与现代文明的洗礼,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每年返乡,数以亿计的打工者在一起交流城市见闻与经历,将城市文明带回农村,年复一年,潜移默化,城乡关系得到了沟通和融合。这种沟通与融合,无疑是加速城市化的一种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