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通天地外圆内方

通天地外圆内方

时间:2022-03-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天地外圆内方隆德曾流通过海贝、骨贝、玉贝等原始货币。但实际上以860文至920文为一贯,名曰“除缺”。隆德流通的有“袁头”“孙头”“龙洋”银币。民国24年10月1日起,全国统一币制,以中央、中国、农民、交通银行纸币为法定货币,通称“法币”。人民因贬值所受损失达150亿银元。纸币1分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按计划发行货币,银行统一办理。
通天地外圆内方_文化隆德

通天地外圆内方

隆德曾流通过海贝、骨贝、玉贝等原始货币。《管子·国蓄》:“先王以珠玉为上币,以刀布为下币。”在周家嘴头,出土有原始形态货币海贝8枚。贝币以朋为单位,一朋两只,但有人认为一朋应为10只。

金属币,有制钱、银两、银元、铜元、合金币。制钱即麻钱,铜质,方孔圆,大小不一。也有铁制麻钱。流通于当地的制钱有:秦半两、汉半两、五铢、货泉、布泉、小泉直一、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南北朝永安五铢、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隋五铢;唐开元通宝、乾之重宝;五代十国周元通宝、天汉通宝;北宋宋元通宝、太平通宝、淳化元宝、至道元宝、咸丰元宝、景德元宝、祥符元宝、天禧通宝、天圣元宝、明道元宝、景祐元宝、皇宋通宝、至和元宝、嘉祐通宝、治平元宝、熙宁元宝、元丰通宝、元祐通宝、绍圣元宝、圣宗元宝、崇宁通宝、大观通宝、政和通宝、宣和通宝等;南宋建炎通宝、绍兴通宝、乾道元宝、皇宋元宝;辽宁民通宝、重熙重宝、永寿通宝;金大定通宝;西夏大安宝钱、元德通宝、天咸元宝、乾祐元宝、皇建元宝等;元至元通宝、大安通宝;明洪武通宝、宣德通宝、万历通宝、天启通宝、崇祯通宝;大顺永昌通宝、洪化通宝;清顺治至宣统各年号元宝、通宝。制钱以文为单位,1千文为贯,俗称1串。但实际上以860文至920文为一贯,名曰“除缺”。

img58

货币

清代银钱并行,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银锭分50两大锭,10两中锭,1~4两的小锞银及找零碎银。光绪三十年(1904年),白银l两可兑换“制钱”1200~1300文。隆德通行背面有“户、工、陕、蓟、原、延、河、同”诸局名的康熙、乾隆青铜和减重后的同治、光绪“麻钱”。清末制钱停铸,以铜元取代,流行30余年。民国初70枚的10文铜元可兑换银币1枚。民国13年(1924年)停用制钱,铜元为主要辅币。陇东镇守使张兆钾在平凉设银号,曾铸双旗20文纪念币,强令通行陇东17县。民国15年(1926年),甘肃省初铸50文、百文铜元。民国21年(1932年)甘肃造币厂用收回的制钱改铸当百铜元,流通全省。民国24年(1935年)固原一带以60~80枚当百铜元兑换银币l枚。银元兴起于欧洲,明代万历年间传入中国,光绪十五年(1889年)设局铸造,宣统二年(19l0年)颁布《币制则例》,将银元局铸造的银元定为本位币,并允许各省铸造。民国17年(1928年)甘肃省造币厂仿制袁世凯头像银元,像两边加注“甘肃”字样。后又铸孙中山头像的壹元银币。民国22年(1933年),国民政府公布《废两改元铸造银元条例》,7月,中央银行甘肃平凉分行兑换发行。隆德流通的有“袁头”“孙头”“龙洋”银币。民国24年(1935年)11月,民国政府通令实行法币,禁止银元流通,但准予以银元1枚兑换法币(纸币)1元。直至1948年8月,法币贬值,为“金元券”“银元券”等代替,维持金融流通。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数次发行金属硬币,1957年12月1日投放1、2、5分三种金属分币;1980年4月1日投放l、2、5角和1元四种硬币,数量极少。1984年后发行了供流通或供珍藏的金属纪念币,1988年发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纪念币,流通于市面或储存留念。

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出现纸币,称“交子”。清咸丰三年(1853年)发行以铜钱为单位的“大清宝钞”和以银两为单位的“户部官票”,因此后人也称纸币为钞票。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甘肃开办“官银号”,发行一两、二两兰平银票和“壹串”(千文)、“伍佰文”银票。民国三年(1914年),增发银元票。隆德最早流行的纸币,是张兆钾于民国11年(1922年)在平凉所设银号发行。民国17年(1929年)9月,冯玉祥在兰州发行“西北银行”以元为单位的钞票,在全省流通。民国18年(1929年)“甘肃农工银行”专门发行铜元票,最高额达230万串,折银元60万元。民国21年(1932年),陕军孙蔚如入甘,发行10枚、20枚铜元券,当1角、2角流通。民国22年(1933年)以后,甘肃官钱局又印发10、20、50、100四种铜元票。甘肃省银行还发行水车与白塔山图案的红色5角券约145万元,流通全省。此外,民国10~16年(1921~1927年)期间,因通货紧缺,外县一些殷实商号,纷纷发油布帖子充作铜元票行使,后甘肃官钱局奉命取缔,印制大量铜元票投放。

img59

金属货币:1分、2分、5分

民国24年(1935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紧急令,以法币为统一流通货币,抗日战争初期,法币为支持战时经济,曾发挥过一定作用。后期通货膨胀,急剧贬值。抗战前法币1元可买大米7公斤,民国27年(1948年)每元法币可买小麦1斗(15市斤),民国35年每斗则需法币8万元。民国37年(1948年)法币如同废纸,后为金元券代替。

新中国初期,流通1948年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但面额很大。1955年3月1日发行新人民币。新币1元,兑换旧币1万元。新币分3种(又分金属币和纸币两类),有1、2、5分;角币以上多为纸币,有1、2、5角3种;元币有1、2、3、5、10元5种。

1964年5月14日,银行奉命收回1953年版的3、5、10元券,并停止流通。1965年、1980年发行新版市面有3、5、10元券,其后停止流通3元券,又发行了1980年版的50元、100元面额人民币两种。1986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再次发行纸质人民币一套,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50元、l00元9种。1999年10月,50元券和第五套人民币100元券与原币等值通用

历代货币投放无计划。积累财富即积累货币。清代流通的货币,银钱并用。民国初期以银元、铜元为主,纸币规定可以兑现,但因信用不佳而流通不畅。民国24年(1935年)10月1日起,全国统一币制,以中央、中国、农民、交通银行纸币为法定货币,通称“法币”。后来“银根”被“四大家族”所控制,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人民因贬值所受损失达150亿银元。

img60

纸币1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按计划发行货币,银行统一办理。单位存现(金)先以15元,后以30元为限额,大于存现限额,用转账支票和托收承付结算。现金主要用于零星小额公私支付。1951年11月,开始编制货币收支计划,推行转账结算,节制现金使用。1958年,现金回笼转为现金投放。三年困难时期,商品供应不足,货物价格猛长,加大了资金投放量。1961年又因退赔兑现,发放精减职工安家费,资金不能有效回笼。1962年,严格控制货币发行,解冻单位存款,必须审批;检查单位库存限额,审批提现,柜面监督,不符合规定拒付现金;编制收支计划,纠正坐支和套取现金现象。1977年,各级银行检查库存额,重新核定库存基数。集体企业、单位严格现金库存制度,争取现金回笼。1980年起,货币投放80万元,拉动经济快速发展。1990年,货币投放348.2万元。2001年,货币开始回笼。2005年回笼419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