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青年生态环保意愿

青年生态环保意愿

时间:2022-03-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青年愿意为低碳环保花费时间,但是这种时间投入基本与时间需求呈反比,具体而言,上海青年普遍愿意为一些时间要求较低的环保行为花费时间,如愿意“多花1分钟时间随手关灯、随手捡起地上垃圾”的为83.1%,愿意“多花5分钟时间爬楼梯上下楼”或“多花10分钟时间环保出行”的分别为61.3%和63%,而愿意“多花1小时时间学习环保知识”或“多花2小时时间参加环保活动”的青年则减少为43.7%和45.5%。
青年生态环保意愿_生态文明与当代青年:2013上海青年发展报告

一、青年生态环保意愿

环保意愿反映的是人们主观上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水平和为保护环境而采取行动的态度倾向。根据个体的环保意愿,可以推测其对环保的认识水平与行为倾向,是环保行为的先决条件。一般而言,环保意愿较高的人群会对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如所处环境的空气、用水、噪音等)有一定的要求,他们更愿意为周围的环境负责,自觉参与和监督周边环境污染状况,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

(一)上海青年的环保经济投入意愿

近20年来,随着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我国对环境保护的投资也逐年攀升。2013年10月21日,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第三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草案进一步明确政府责任,增加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价格、政府采购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支持环境保护技术装备、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服务等环境保护产业的发展。”然而,比照国际经验,我国环保投资需求与实际投入的资金缺口仍然较大,需要社会大量资金进入环境保护领域。

表5.7 不同类型青年的环保经济投入意愿(%)

img80

注:*表示在.05水平上差异显著,**表示在.01水平上差异显著。(下同)

在为环保花钱的问题上,上海青年呈现出群体意见上的分化,他们在环保的金钱投入意愿上显露出一定的纠结与矛盾。具体而言,半数青年(50.6%)明确表示,“如果确信钱能用于改善环境问题,我愿意出钱”,但与此同时,半数青年表示,“企业(49.5%)和政府(53.4%)应当对改善环境状况负责,最好不要花我的钱”,因此,当我们对青年提问说如果政府增加税收专门用于改善环境问题,青年是否同意增税时,三分之一(33.4%)的青年明确表示同意,三分之一(31.4%)的青年明确不赞同,另外三分之一(35.2%)的青年则表示出挣扎和两难。

当然,受访青年在环保的金钱投入意愿上呈现群体间的差异,如,在校学生对待环保的金钱投入问题最为积极,最舍得为环保花钱,职业青年次之,无业青年则相对消极,其中的原因恐怕与青年对待金钱的概念及其个人可支配收入等因素有关,无业青年基本没有可靠的收入来源,自然对金钱问题慎之又慎;在职青年每一分钱都来自自己的劳动和付出,故而对待经济支出也会理性权衡;在校青年的大多数经济支持主要源自父母,他们的消费观往往比较理想化,认为哪里应该花钱、值得花钱,就把钱花费在哪里。因此,这三个群体在环保上的金钱投入呈现意愿上的不同。此外,女性相交于男性更愿意为环保花钱。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女性要比男性对环境更为关注(Kent Liere,Riley Dunlap,1980),女性也比男性更容易大量参与保护环境的行为和政策(Brent S.Steel,1996)。

(二)上海青年的环保时间投入意愿

调研结果显示,受访青年中的5.8%已经是环保组织的成员,他们会定期抽时间参加各类环保志愿活动,其余的94.2%的青年目前还不是环保组织的成员,他们中有71.2%的青年有意向参加环保组织。在人们的日常观念里,“环保”常常是和“活动”相关联的,如环保与健康宣传活动周、节能减排青少年行动工程、大学生环保公益项目等,一个“活动”短则半天一日,长则数日数周。然而,从低碳生活的角度来看,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体现环保,日日可以做到低碳。比如,我们可以“随手关灯”或“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这些行为花不了“一分钟”时间;我们可以“爬楼梯上下楼”、“丢垃圾前做好分类”,这些行为花不了“5分钟”时间;我们可以“在近距离出行时选择步行、骑自行车或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这些行为只需要我们多花“10分钟”时间;我们可以“多学习一些环保知识”、“成为同事朋友的环保顾问”,这些行为只需我们在平时多挤出“1小时”的业余时间,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诸如“清理街道义务劳动”、“保护母亲河”之类的环保志愿活动,每次活动花不了我们“2小时”的时间。

众所周知,当代青年面临着很大的压力,我们往年的调研也显示,当代职场青年普遍表示个人的工作节奏快、工作量大。79.5%的青年时常感受到“工作节奏快,完成任务的时间太紧”。60.9%的青年时常觉得“工作似乎总也做不完,没有时间休息。”因此,对职场青年而言,时间是他们最欠缺的奢侈品。然而,有些时候,践行生态生活,就意味着要多花一点点时间,这点时间可以是“1分钟”、“5分钟”、“10分钟”,也可以是“1小时”或“2小时”甚至更多。基于这样的客观现实,环保目标和时间需求构成的“双趋冲突”,自然很可能影响到青年在“低碳环保”的意愿和行动。

调研结果表明,大部分青年愿意为低碳环保花费时间,但是这种时间投入基本与时间需求呈反比,具体而言,上海青年普遍愿意为一些时间要求较低的环保行为花费时间,如愿意“多花1分钟时间随手关灯、随手捡起地上垃圾”的为83.1%,愿意“多花5分钟时间爬楼梯上下楼”或“多花10分钟时间环保出行”的分别为61.3%和63%,而愿意“多花1小时时间学习环保知识”或“多花2小时时间参加环保活动”的青年则减少为43.7%和45.5%。与此同时,随着时间投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青年坦诚地表示,会“看情况”决定是否践行低碳行为。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的低碳环保行为青年都有意愿去做,他们更倾向于去践行那些低难度系数、不会太麻烦,与此同时又不会花费太多时间的行为,如果让他们“花费30分钟去拆除诱捕动物的索套、夹子、笼网”,只有三分之一的青年表示愿意。

img81

图5.2 上海青年愿意为低碳环保花费的时间

因此,从总体上看,如果撇开环保行为的任务难度,青年的环保意愿与投入时间呈反比关系。青年对环保的时间投入建立在不过多占用个人时间的基础上。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受访青年在环保的时间投入意愿上也呈现群体间的差异。总体而言,女性青年在环保时间的投入意愿高于男性青年,上文已有国外的相关研究作证。与此同时,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在职青年和在校青年在环保时间的投入意愿上均高于无业青年。根据经验,在校学生和无业青年的可支配时间往往高于在职青年,但是三类群体中无业青年的时间投入意愿是最低的,这说明,一个青年愿不愿意在环保上投入时间并不是与他们可支配时间的多少直接相关,据此,我们可以作出假设,青年在环保上的时间投入可能与他们对环保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系更为紧密。

表5.8 不同就业状态青年的环保时间投入意愿(%)

img82

据此,我们将青年的环保时间投入意愿与青年的受教育水平和政治面貌作了交叉分析(表5.11),结果证实,青年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他们为环保投入时间的意愿也越强。此外,比起共青团员和其他青年,中共党员也更愿意为环保投入时间。从已有研究来看,不同社会人口变量对环境态度变量的预测效度存在差异,但目前较多的实证研究表明,个体的环境意识和受教育程度与环境态度之间存在较显著关系。[2]我们的研究结果再次为这一结论提供了佐证。

表5.9 不同受教育水平青年的环保时间投入意愿(%)

img8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