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近代修志人物

近代修志人物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志书的出版在全国都很罕见,在中国近代方志史上更是独领风骚,是宁夏的殊荣。吴复安是清宁朔县举人,曾任宁夏省议会议长。修志期间,地方筹措经费,供为叶超酬金。在修志中,张维察觉马鸿逵欲借修志为其家族在宁夏的统治树碑立传,张维怕留骂名于后人,遂以生病为由,回甘调养未返,通志编修也随之告吹。
近代修志人物_方志与宁夏

二、近代修志人物

中国盛世修志的优良传统,在鸦片战争之后基本中断近百年。而宁夏却在民国初年的新旧军阀混战的动乱年代,奇迹般地编修出一部大型方志《朔方道志》,这就是由西北著名回族将领马福祥、马鸿宾叔侄用10年时间相继完成的。该志由马福祥捐资在天津正式出版。这说明回族同胞对祖国的向心力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同样为之作出贡献,这在政治上具有特殊的意义。志书的出版在全国都很罕见,在中国近代方志史上更是独领风骚,是宁夏的殊荣。除《朔方道志》外,宁夏还编修了许多县志,编修者多为知县,如陈国栋编纂《重修隆德县志》、叶超编纂《民国固原县志》,最先发起修纂《朔方道志》的是马福祥,参与者有陈必淮、吴复安、王之臣等。马福祥原籍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精通汉族文化,以“儒将”自称。民国二年(1913年),马福祥任宁夏护军使兼宁夏将军,即与朔方道道尹陈必淮(湖南岳阳人)商议筹备编修志书事宜。民国六年(1917年),正式设局修志,由吴复安负责修志事宜。吴复安是清宁朔县举人,曾任宁夏省议会议长。民国七年(1918年),吴复安病故,修志被搁置。民国十三年(1924年),宁夏镇守使马鸿宾与陈必淮再次设局,聘请王之臣担任《朔方道志》总编。王之臣是湖南宁乡人,民国初年曾先后任平罗、灵武、盐池等县知事。他非常热心修志工作,在灵武时曾主持过该县县志的编修,有一定的经验。他接手修志工作后,在前任主编吴复安所作的基础上,对体例进行了修改,派人采访调查,重新编写。

民国时期,固原的几任县长都提倡编修县志,两次成立县志局都因故停修。民国三十年(1941年),新任县长王思诚尽心提倡,聘请卸任县长叶超为县志总纂,终于修成《民国固原县志》。叶超是福建闽侯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入甘从政。民国二十八年至二十九年(1939~1940年)任固原县长。此人长于诗文,曾组织“萧关诗社”。他编修志书非常认真,对旧志部分,不是原书照抄,而是对史料进行考证核实,纠错补充,使志书内容更加充实丰富,为后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修志期间,地方筹措经费,供为叶超酬金。但他念民力凋敝而不受,仅领微薄生活费用。后来物价飞涨,生活维艰,兼任中学、师范教师借以维持生计。期间,甘肃省主席谷正伦4次电召任用,不就,依然以志成为怀。解放后,叶超回原籍,仍来信询问,念念不忘县志事宜,并为固原提供文史资料。

民国《化平县志》由泾源人张逢泰等人编纂而成。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秋,张逢泰应县长盖世儒之请,接受修志大任时,已是年逾五旬之人。他不顾年迈体衰,疾病染身之痛,毅然组织同道志士16人,不辞辛苦,深入各地采访、辑录、查阅资料,绘制图表,整理编纂,历时两年,终于成志。后人有用“老骥负重,振作精神”和“日夜不息,奋笔疾书”这样的激情语句来赞叹张逢泰修志的执著情怀。

民国时期,在修志领域还值得一提的名人是甘肃学者张维。虽然张维没有修成志书,但他的志德修养是非常值得人们推崇的。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十一月,宁夏省政府遵照国民政府修志体例令,成立通志馆,规划在两年内成书。主席马鸿逵兼任馆长,特聘张维任总纂。在修志中,张维察觉马鸿逵欲借修志为其家族在宁夏的统治树碑立传,张维怕留骂名于后人,遂以生病为由,回甘调养未返,通志编修也随之告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