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灵岳吴氏宗族内纪分衍世系

灵岳吴氏宗族内纪分衍世系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节 灵岳吴氏宗族内纪分衍世系东阳灵岳吴氏宗族,世出延陵吴氏主宗,系仙居吴全智家族中的一大分支。始祖吴淮系泰伯80世孙,仙居吴氏家族6世祖。其孙良、琪自仙居吴桥头先后徙居东阳邑城和仁寿乡56都马泽桥头,谱奉淮公为东阳县灵岳吴氏宗族始祖。娶傅氏,继娶戚氏,子八,分列八宅,时人简称“灵岳吴八宅”。灵岳吴氏八宅得以繁衍至今者,唯南宅一支,后裔昌隆兴旺。娶蒋氏、继娶卢氏,子三,分列二支。
灵岳吴氏宗族内纪分衍世系_东阳吴氏文化

第六节 灵岳吴氏宗族内纪分衍世系

东阳灵岳吴氏宗族,世出延陵吴氏主宗,系仙居吴全智家族中的一大分支。始祖吴淮系泰伯80世孙,仙居吴氏家族6世祖。其内纪分衍世系是:

第1世 开1,淮(1031—1084),字澄之,号石峰。其孙良、琪自仙居吴桥头先后徙居东阳邑城和仁寿乡56都马泽桥头(后称安恬“吾公桥”),谱奉淮公为东阳县灵岳吴氏宗族始祖。娶历氏,子一:玘。

第2世 宗1,玘(1055—1104),字仲桥,仕殿舍。娶陈氏,子二:良、琪。

第3世 明1,良(1080—1168),字国美,号景山,仕宋,任大理寺评事。娶郭氏,子二:果、京(出继)。

明2,琪,字国珍,号南石(1084—1165),宋宣和四年壬寅(1122)赐进士第,官至吏部侍郎。娶马氏,诰封夫人,继娶王氏,又娶刘氏,继一子:京。

第4世 义1,果(1097—1194),字益高,号南谷,授通议大夫。娶徐氏,子一:臻。

义2,京,字益州。子一:致。

第5世 章1,臻(1115—1176),字茂叟,号季南。恩封承奉郎,钦赐绯鱼袋。娶马氏,子三:文炳、炤、燃。

章2,致,字中叟,号育齐。子一:焕。

第6世 第1,文炳(1134—1197),字元质,号观麓、授主簿,赠承事郎,修马泽桥,乡人感之,名曰吾公桥。宋淳熙元年甲午(1174),创“安田义学”,以教族党弟子和四方俊彦,延兰溪徐南夫为主师席。有徐南夫撰《安田义学记》,载于府志、县志中。娶傅氏,继娶戚氏,子八,分列八宅,时人简称“灵岳吴八宅”。其旧居让于益州公子、孙居焉。

第7世 百1,葵,字景阳(文炳长子),号月窗。以纳士修职郎为判院利局,自马泽桥头迁居紫溪桥下,为上宅始祖(至内纪25世止)。

百2,芑,字景新(文炳次子),号怡麓。以白帖仕制干,分居马泽坑南(即今吾公桥),为下宅始祖(至内纪9世止)。

百3,荀,字景况(文炳三子,1161—1206),号仰山。授直学,以直学立户,自马泽桥迁居南冈,为南宅始祖。娶戚氏,子二:诜、诚。

百4,芸,字景修(文炳四子,出继焕为嗣)。以将仕郎立户,自马泽桥迁居前冈,为中宅始祖(至内纪13世止)。

百6,茼,字景异(文炳五子),号味山。以府谕立户,自马泽桥迁居林塘,为东宅始祖(至内纪12世止)。

百8,蓉,字景严(文炳六子),号立斋。以学录立户,分居义学里,为西宅始祖(至内纪11世止)。

百11,蒙,字景开(文炳七子)。以学谕立户,分居泽山,为新宅始祖(至内纪11世止)。

百13,芝,字景厚(文炳幼子)。以白帖授将使,自马泽桥分居前蔡,为后宅始祖(至内纪9世止)。

“灵岳吴八宅”,于内纪9世止者有下宅、后宅二支;至内纪11世止者有西宅、新宅二支;至内纪12世止者有东宅一支;至内纪13世止者有中宅一支;至内纪25世止者有上宅一支,系属无嗣而正常断支,既非朝廷“剿灭”,亦非兵祸所致。传至内纪13世时,虽有兵祸,《宗谱》中并无记载有祖遇害。灵岳吴氏八宅得以繁衍至今者,唯南宅一支,后裔昌隆兴旺。

第8世 千13,豫,字邦诚(至孙止)。

千16,蟾(1189—1267),字邦润。娶胡氏,子四:璋、珑(至曾孙止)、珰(至孙止)、珣(出继,至13世止)。

第9世 庆5,璋(1228—1309),字大璧。娶贾氏,子一:允。

第10世 德4,允(1266—1327)。子一:环。

第11世 贤22,环(1315—1366),字贵重,号南州。元至正4年甲申(1344),以诗经贡第4名。娶蒋氏、继娶卢氏,子三,分列二支。长子藩,守居南宅支世祖;次子屏,自南宅徙居本都曹园始祖(见后);幼子翰(至子止)。

一、南宅下前宅内纪分衍世系

第12世 盛13,藩(1330—1351),守居南宅世祖。娶任氏,子二:闇、阔(止)。

第13世 生5,闇(1346—1383),字日章,居南宅世祖。元至正17年丁酉(1357),青田、缙云饥民起义攻打驻东阳元军时家被毁。是时,闇年仅12岁,父已卒7年,于是由祖父母送至前嵩岩下亲戚家(祖母娘家)寄养。至明洪武15年壬戌(1382)乃复故居。娶马氏,子二:分列二派:长子统,续居岩下为南宅东派始祖(至内纪21世止,略);幼子纪,随父复故居,为南宅西派始祖。

第14世 智11,纪(1382—1447),字肃之,1岁时随父母自前嵩岩下复故居南冈(南宅)。2岁丧父,母子相依为命。长后创居南宅,更名前宅,既为南宅世祖,又为前宅始祖。娶陈氏,子一:正。

第15世 信14,正,字思庄。子三:员(至内纪23世止)、成、全(止)。

第16世 永17,成。子四,分列三房:钦(前宅大房始祖,至内纪24世止)、img258(前宅二房始祖)、镇(自前宅徙居南马山头,是为前宅三房居南马山头始祖,至内纪27世止)、铸(无嗣)。

第17世 成23,img259,字伯济,号南泉(1473—1585),前宅二房始祖。娶张氏,子二,分列二支,长子源(前宅二房后份始祖);次子淮(前宅二房前份始祖)。至此,南宅西派得以繁衍至今者,唯前宅二房一支。前宅二房又分衍出后份、前份二支;前宅二房前份又分衍出天、地、人三大房派。诸多房派分衍世系是:

(一)前宅下二房后份分衍世系

第18世 兴19,源(1497—1569),字守本,号元峰,前宅二房后份始祖。娶陈氏,子四:文樵、文斌、文南(至子孙止)、文钦(至孙止)。

第19世 万12,文樵。子六:应龙(至子止)、应麟(至内纪25世止)、应蛟(止)、应祥、应瑞(至内纪24世止)、应仁(止)。

万20,文斌。子三:应学、应化(至内纪24世止)、应训。

第20世 福29,应祥。子一:彦尧。

福8,应学。子一:彦圣。

福36,应训。子四:彦用(止)、彦宋(止)、彦志、彦豹(止)。

第21世 仁27,彦尧。子四:钟英(止)、钟俊、钟琚(止)、钟琦(止)。

仁6,彦圣。子二:钟位、钟季(止)。

仁39,彦志。子二:钟庆(至子止)、钟明。

第22世 寿31,钟俊。子一:洪祚。

寿4,钟位。子三:洪孟(止)、洪初(至内纪27世止)、洪林。

寿66,钟明。子三:洪邵、洪紫(至子止)、洪春(至子止)。

第23世 宜46,洪祚。子一:懋郁。

宜71,洪林。子一:懋章。

宜61,洪邵。子二:懋傅、懋嵩(止)。

第24世 礼42,懋郁。子四:光恩(至子止)、光朝、光枣(止)、光烈(止)。

礼17,懋章。子二:光成、光甫(至子止)。

礼83,懋傅。子二:光通(至子止)、光达。

第25世 恭41,光朝。子三。

恭36,光成。子二。

恭165,光达。子一:士昌(子,人模,自前宅徙居松阳县吴氏始祖)。

(二)前宅二房前份分衍世系

第18世 兴21,淮(1500—1589),字守枹,号乐郊,为前宅二房前份始祖。娶马氏,继娶孔氏,子三,分列天、地、人三房:长子文相(徙居南马,为天房居南马始祖)、次子文模(世居前宅,为地房居前宅始祖)、三子文明(世居前宅,为人房居前宅始祖)。天、地、人三房分衍世系是:

甲 前宅二房前份下天房(南马)分衍世系

第19世 万17,称八九,文相(1523—1608),字希辅,号南溪。自前宅迁居南马,为前宅二房前份下天房居南马始祖。娶严氏,子四,分列春、夏、秋、冬四房:应麟(春房始祖)、应豸(夏房始祖)、应熊(秋房始祖)、应罴(冬房始祖)。

1天房下(南马)春房分衍世系

第20世 福7,应麟(1545—1608),字时祥,号望溪,天房下(南马)春房始祖。娶蒋氏,继娶周氏,子二:守德、守循(至曾孙止)。

第21世 仁18,守德。子二:廷儒、廷傑(至孙止)。

第22世 寿11,廷儒。子一:洪基。

第23世 宜3,洪基。子三:懋武(至内纪28世止)、懋斌、懋赋(至孙止)。

第24世 礼9,懋斌。子二:光韬、光略(至孙止)。

第25世 恭5,光韬。子一。

2天房下(南马)夏房分衍世系

第20世 福13,应豸(1550—1610),字时芳,号绍溪,天房下(南马)夏房始祖。娶东门徐氏,继娶学前徐氏,子二:守诚(至内纪26世止)、守诰。

第21世 仁45,守诰。子三:廷福(至孙止)、廷禄、廷祐(至孙止)。

第22世 寿14,廷禄。子二:洪鼎、洪鼐(至孙止)。

第23世 宜40,洪鼎。子二:懋良(至孙止)、懋清。

第24世 礼62,懋清。子六:光松、光品、光积、光楠(至孙止)、光标(止)、光梓(止)。

第25世 恭60,光松。子一。

恭80,光品。子三。

恭94,光积。子一。

3天房下(南马)秋房分衍世系

第20世 福20,应熊(1553—1636),字时壮,号东山,天房下(南马)秋房始祖。娶陈氏,继娶蒋氏,子四:守学、守誉(止)、守让(止)、守益(字受卿(1594—1642),号若虚,于明崇祯13年庚辰(1640)选任河南商城县巡司,权知县事。崇祯15年壬午(1642),闯军屠城执之,不屈殉职。其子佛祐同时遇害,无传)。

第21世 仁17,守学(1578—1614),字时卿,号心儒。娶张氏,子四,分列天、地、人、和四房:廷聘(天房始祖)、廷职(地房始祖)、廷助(人房始祖)、廷圣(和房始祖)。

(1)秋房下(南马)天房分衍世系

第22世 寿9,廷聘(1599—1678),字玺之,号楚玉,秋房下天房始祖(无嗣)。

(2)秋房下(南马)地房分衍世系

第22世 寿13,廷职(1603—1649),字能之,秋房下地房始祖。娶李氏,子一:洪文。

第23世 宜15,洪文。子六:懋槐、懋相(至子止)、懋栋、懋标(至子止)、懋棣(至子止)、懋栻(至子止)。

第24世 礼21,懋槐。子二:光龙、光琦(至子止)。

礼33,懋栋。子二:光琳、光瑚(止)。

第25世 恭52,光龙。子四。

恭50,光琳。子三。

(3)秋房下(南马)人房分衍世系

第22世 寿23,廷助(1608—1669),字顺之,秋房下人房始祖。娶东山郭氏,继娶郭氏,子五:洪致、洪敦、洪孜、洪敷(至孙止)、洪教(至子止)。

第23世 宜6,洪致。子四:懋登(出继)、懋科(止)、懋甲、懋进(至曾孙止)。

宜11,洪敦。子一:懋锦。

宜19,洪孜。继一子:懋登。

第24世 礼13,懋甲。子三:光琴、光信、光文(至子止)。

礼15,懋锦。子五:光魁(至子止)、光旭(至子止)、光明、光尧(至子止)、光九(止)。

礼3,懋登。子三:光德、光普、光循(止)。

第25世 恭12,光琴。子四。恭15,光信。子五。

恭14,光明。子二。

恭9,光德。子五,分列金、木、水、火、土五房。

恭23,光普。子二。

(4)秋房下(南马)和房分衍世系

第22世 寿29,廷圣(1611—1675),字化之,号如龙,秋房下和房始祖。娶陆氏,子二:洪政、洪敞。

第23世 宜9,洪政。子三:懋芳、懋兰、懋英。

宜34,洪敞。子二:懋楷、懋格。

第24世 礼6,懋芳。子一:光鳌。

礼14,懋兰。子四:光然、光熊、光照、光煦。

礼24,懋英。子三:光燕、光焘、光点。

礼51,懋楷。子五:光珪、光瑞、光琮、光璧、光玱(止)。

礼68,懋格。子四:光现、光授、光璿、光玑(至孙止)。

第25世 恭20,光鳌。子二。

恭2,光然。子二。

恭4,光熊。子二。

恭10,光照。子二。

恭26,光煦。子四。

恭29,光燕。子四。

恭40,光焘。子一。

恭68,光点。子三。

恭65,光珪。子六。

恭73,光瑞。子四。

恭107,光琮。子三。

恭139,光璧。子四。

恭113,光现。继三子。

恭123,光援。子三。

恭232,光璿。子五。

4天房下(南马)冬房分衍世系

第20世 福26,应罴(1555—1632),字时雍,号敬溪,天房下冬房始祖。娶许氏,子三:守身、守伦(止)、守国。

第21世 仁13,守身。子四:廷恩、廷惠(至孙止)、廷懋(至孙止)、廷宪(至孙止)。

仁30,守国。子五:廷振(至玄孙止)、廷元、廷化(止)、廷任(至内纪27世止)、廷仪(至玄孙止)。

第22世 寿8,廷恩,称二四。子一:洪顺。

寿40,廷元。子一:洪恺。

第23世 宜18,洪顺。子一:懋昌。

宜30,洪恺。子二:懋葵、懋荣。

第24世 礼40,懋昌。子三:光候、光位(至孙止)、光仁(至孙止)。

礼20,懋葵。子一:光喜。

礼23,懋荣。子二:光宏(止)、光毅。

第25世 恭47,光候。子一。

恭65,光喜。子三。

恭87,光毅。子一。

乙 前宅二房前份下地房分衍世系

第19世 万27,文模(1530—1626),字希范,号松山,前宅二房前份下地房始祖。娶马氏,子五:应廷(至孙止)、应忠、应鳌、应逊(至内纪27世止)、应艮(止)。

第20世 福24,应忠。子三:守萍、守洪(至子止)、守洋(止)。

福33,应鳌。子三:守和、守利、守积。

第21世 仁12,守萍。子二:廷柱(止)、廷葵。

仁15,守和。子四:廷超(止)、廷群、廷珪、廷满。

仁33,守利。子二:廷启、廷凤(止)。

仁83,守积。子三:廷科、廷祯、廷祥。

第22世 寿22,廷葵。子二:洪图(至孙止)、洪国。

寿19,廷群。子二:洪义、洪严。

寿27,廷珪。子三:洪维(至内纪27世止)、洪纲(止)、洪能。

寿33,廷满。子三:洪祯、洪辂(止)、洪仕(至孙止)。

寿45,廷启。子二:洪章(徙居南门外,至内纪28世失载)、洪意。

寿76,廷科。子三:洪标、洪烈、洪福(止)。

寿91,廷祯。子六:洪旭、洪光、洪纯、洪先、洪明、洪亮。

寿100,廷祥。子三:洪蟠、洪涛、洪沦。

第23世 宜59,洪国。子五:懋彦、懋圣(至孙止)、懋韶(至孙止)、懋褒(至子止)、懋宣。

宜7,洪义(按出生时间排列为宜7,而宗谱载为宜52,与渼陂洪智排行数相同,应予纠误)。子六:懋礼、懋福(至子止)、懋禄(至子止)、懋祯(止)、懋佑(止)、懋圆(至子止)。

宜24,洪严。子二:懋潮、懋期(至子止)。

宜56,洪能。子五:懋珙、懋瑄(止)、懋琇、懋玠、懋珍(止)。

宣42,洪祯。子四:懋翰(至曾孙止)、懋萃(止)、懋龙(至孙止)、懋麟。

宜73,洪意。子四:懋考(止)、懋重(止)、懋盛、懋孝。

宜90,洪标。子二:懋芝(至子止)、懋苔。

宜119,洪烈。子三:懋培、懋城(至玄孙止)、懋堦(止)。

宜75,洪旭。子五:懋启、懋肇(出继)、懋基、懋惎(至曾孙止)、懋棋。

宜80,洪光。子二:懋俊、懋傑。

宜89,洪纯。子二:懋德、懋徕。

宜96,洪先。子四:懋卓、洪高(至曾孙止)、懋乾、懋坤。

宜132,洪明。子二:懋官(至曾孙止)、懋宸。

宜140,洪亮。子三:懋尝、懋敬、懋勉。

宜108,洪蟠。子二:懋蒪、懋荇。

宜117,洪涛。子二:懋藻、懋蕴。

宜134,洪沦。子三:懋萱、懋蔼(至孙止)、懋蕃。

第24世 礼53,懋彦。子一:光涵。

礼127,懋宜。子二:光大、光天(止)。

礼5,懋礼。子二:光进、光仕。

礼31,懋朝。子一:光韩。

礼65,懋珙。子四:光祉、光祎(止)、光福(止)、光祠。

礼88,懋琇。子一:光锦。

礼97,懋玠。子三:光义、光宗(至孙止)、光鼎(止)。

礼72,懋麟。子三:光贵(至子止)、光书、光兰(止)。

礼170,懋盛。子一:光珃。

礼205,懋孝。子三:光璧(止)、光琦(止)、光珂。

礼195,懋苔。子三:光裾、光桃(至孙止)、光袍(止)。

礼149,懋培。子四:光雍(至子止)、光度、光汸(至子止)、光洲(至曾孙止)。

礼81,懋启。子一:光爼。

礼143,懋基。子二:光国、光圆。

礼176,懋棋。子七:光汉(至子止)、光渗(至子止)、光潮(至子止)、光浙(止)、光潘、光洙(至子止)、光满(至子止)。

礼106,懋俊。子四:光华、光英(至子止)、光葵(至曾孙止)、光芸。

礼119,懋傑。子三:光芬(至子止)、光茹、光幡(止)。

礼89,懋德。子三:光选、光迪(出继)、光遽。

礼147,懋俫。继一子:光迪。

礼117,懋卓。子三:光春、光夏(至曾孙止)、光秋(出继,至子止)。

礼232,懋乾。子四:光文、光武(止)、光奋(出继,至子止)、光蓬(至子止)。

礼235,懋坤。子三:光傚、光佑(至曾孙止)、光仲(出继,至曾孙止)。

礼231,懋宸。子四:光鏊、光鉴(至曾孙止)、光钦(止)、光锡(止)。

礼208,懋尝。子二:光统、光绅。

礼217,懋敬。子五:光绪、光繡、光缉(至曾孙止)、光缙(至子止)、光绂(止)。

礼224,懋勉。子四:光绮、光维、光绶、光纯。

礼206,懋蓴。子三:光守、光宽、光宗。

礼222,懋荇。子一:光宪。

礼144,懋藻。子四:光宅(至孙止)、光宙、光寅、光img260(至孙止)。

礼183,懋蕴(1717—1795),考名步青,字性涵,号云门。清乾隆6年辛酉(1741)科拔贡,考补教习,先后授任云南永昌府保山县知县,调繁东川军民府会泽县知县。丁母忧,归里服阕,补山西汾州介休县知县,载于邑志。子四:光寰、光宫、光宰、光宦(至孙止)。

礼175,懋萱。子二:光定、光密(出继)。

礼230,懋蕃。继二子,生一子:光室(继子,至孙止)、光密(继子)、光客(亲生子)。

第25世 恭116,光涵。子二。

恭204,光大。子一。

恭17,光进。子五。恭33,光仕。继一子。恭66,光韩。生二子:士勇、士美。

恭59,光祉。子三。

恭134,光祠,子二。

恭96,光锦。子二。

恭100,光义。子二。

恭182,光书。子二。

恭263,光珃。子二。

恭297,光珂。子一。

恭208,光裾。子二。

恭153,光度。子二。

恭92,光爼。子二。

恭145,光国。子三。

恭242,光圆。子四。

恭243,光潘。继一子。

恭80,光华。子四。

恭173,光芸。子三。

恭192,光茹。子二。

恭82,光选。继二子。

恭169,光遂。子二。

恭144,光迪。子三。

恭91,光春。子三。

恭298,光文。子一。

恭313,光傚。子五。

恭270,光鳌。子三。

恭216,光统。子二。

恭291,光绅。子二。

恭239,光绪。子四。

恭278,光繡。子四。

恭312,光绮。子一。

恭328,光维。子二。

恭330,光绶。子三。

恭331,光纯。子三。

恭221,光守。子一。

恭268,光宽。子四。

恭293,光宋。子三。

恭174,光宙。子四。

恭184,光寅。子三。

恭172,光寰。子二。

恭190,光宫。子四。

恭205,光宰。子四。

恭217,光定。子一。

恭252,光密。子四。

恭329,光客。子一。

丙 前宅二房前份下人房分衍世系

第19世 万64,文明(1547—1583),字希亮,号南川,前宅二房前份下人房始祖。娶胡氏,子二,分列大、小二份:应春(大份始祖,至内纪27世止)、应夏(小份始祖)。

第20世 福67,应夏,字时宏,前宅二房前份人房下小份始祖。娶马氏,子二:守桂(至孙止)、守槐。

第21世 仁52,守槐。子三:廷福、廷纶(至曾孙止)、廷策。

第22世 寿42,廷韬。继一子:洪纪;生一子:洪吉。

寿65,廷策。子四:洪圆(至孙止)、洪法(至孙止)、洪因,洪团(至孙止)。

第23世 宜57,洪纪。继一子:懋肇。

宜123,洪吉。子二:懋恺(至孙止)、懋喜。

宜100,洪因。子四:懋葵(至子止)、懋萼、懋苞(至曾孙止)、懋荃(至子止)。

第24世 礼92,懋肇。子四:光辉(止)、光煌、光焕、光炜(至子止)。

礼172,懋憘。子一:光宦。

礼140,懋萼。子二:光有、光玥(止)。

第25世 恭97,光煌。子三。141,光焕。子三。

恭230,光宦。子三。恭229,光有。子三。

二、南宅下渼陂吴氏分衍世系

第12世 盛14,屏(1332—1403),字必望,自南宅徙居本都曹园大路口,是为南宅下居曹园大路口吴氏始祖。娶许氏,子二:俭、奢(止)。

第13世 生3,俭。元至正17年丁酉(1357),青田、缙云饥民起义攻打驻东阳元军时,家被毁,遂寄养昭仁(即今许宅)外婆家。平定后乃复故居。子二:光(居曹园世祖)、哲(止)。

第14世 智2,光(1366—1447),字挥之,居曹园世祖。娶赢氏,子一:術。

第15世 信8,術(1390—1456),字思img261,自曹园徙居本都渼陂始祖。娶邵氏,子一:卓。

第16世 永20,卓。子二:记,(至玄孙止)、赋。

第17世 成20,赋。子三:从、豪(至内纪23世止)、献。

第18世 兴17,从。子三:文洪(至子止)、文潘(止)、文汀。

兴29,献。子一:文济。

第19世 万36,文汀。子三:应img262(止)、应镜(出继)、应钏。

万44,文济。继一子:应镜。

第20世 福54,应钏。子三:泳高、泳朋、泳度(止)。

福43,应镜。子四:泳安(至内纪26世止)、泳成(止)、泳德(至内纪26世止)、泳欢。

第21世 仁23,泳高。子四:廷冬、廷夏、廷秋、廷季(至曾孙止)。

仁63,泳朋。子四:廷良(至内纪26世止)、廷芳(至内纪28世止)、廷贤(至孙止)、廷正。

仁91,泳欢。子四:廷昌(至曾孙止)、廷隆、廷热(至子止)、廷登(徙居本里方塘始祖,至曾孙止)。

第22世 寿48,廷冬。子三:洪日(至玄孙止)、洪智(至内纪28世止)、洪达。

寿58,廷夏。子三:洪国、洪富(至曾孙止)、洪华(至曾孙止)。

寿72,廷秋。子三:洪进(至孙止)、洪方(止)、洪员。

寿106,廷正。子五:洪浻、洪沄(止)、洪塘、洪溧(至孙止)、洪渊(至曾孙止)。

寿108,廷隆。子三:洪圣、洪畴(至子止)、洪儒(至孙止)。

第23世 宜81,洪达。子二:懋法、懋采。

宜43,洪国。子五:懋生(止)、懋林(止)、懋隆(至子止)、懋吉、懋灵(止)。

宜116,洪员。子二:懋暠、懋元。

宜106,洪浻。子四:懋株、懋柱、懋掬、懋森(至子止)。

宜,122,洪塘。子一:懋训。

宜115,洪圣。子六:懋苏(至子止)、懋枢(至子止)、懋机、懋桂(至孙止)、懋祯(至子止)、懋梓(至子止)。

第24世 礼99,懋法。子二:光元、光奇。

礼134,懋采。子三:光佑、光汉(至孙止)、光文(至子止)。

礼71,懋吉。子五:光彬(至孙止)、光彩(至子止)、光影(至孙止)、光彰、光彭(徙居台灯祖,至子止)。

礼207,懋暠。子三:光球、光玘(出继)、光珠。

礼216,懋元。继一子:光玘。

礼108,懋株。子二:光珽(止)、光美。

礼137,懋柱。子二:光品(出继)、光吕。

礼159,懋掬。子二:光福(止)、光俫。

礼193,懋训。子二:光绍、光善(至孙止)。

礼177,懋机。子一:光灿。

第25世 恭127,光元。子三。

恭175,光奇。生一子,继一子。

恭200,光佑。子四。

恭171,光彰。子三(五传至本富,迁居武义县发祥)。

恭274,光球。子四(五传至本清、本海在金华,本华迁居兰溪)。

恭318,光珠。子三。

恭310,光玘。子二(五传至本法、本沧(本火)世居渼陂;本海出继居金华,本武居南吕湾,本昌迁居金华雅畈上六村)。

恭185,光美。子一。

恭209,光吕。子三。

恭209,光俫。子三。

恭212,光绍。子六。

恭275,光灿。子四。

灵岳吴氏宗族,系邑之望族,传至内纪7世分列八宅,名重当时,得以繁衍至今者唯南宅一支。南宅地处南冈即今前宅,期间,曾分衍出曹园吴氏(即今渼陂吴氏),后又分衍出南马吴氏和瑶村吴氏。继而,南马吴氏中又分衍出高塘吴氏。至公元1995年重修宗谱时,已传至内纪36世(即泰伯112世)。至今,全族计有嗣孙3616人,其中居前宅1849人(居外村者675人)、南马1532人(居外村者482人)、渼陂(126人、瑶村58人、高塘51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