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明清以来的回回天文学

明清以来的回回天文学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其次,明政府录用了大批的回回天算人才。明代编订《大统历》,同样有回回科学家黑的儿、郑阿里等人参加。回族对明代天文事业的又一贡献是回汉学者对回回天文历法典籍的翻译介绍工作。[9]至清代,回回天文学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逐渐暗淡下来。
明清以来的回回天文学_回族文化概要

三、明清以来的回回天文学

明朝近300年的统治中,对回回天文学同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重视。首先,明政府为回回天算家设立了专门的天文机构。洪武元年(1368年),在司天监外又置回回司天监。洪武三年(1370年)六月,改名为回回钦天监,下设天文科、漏刻科、大统历科、回回历科四科。此后不久,又在南京的雨花台建成回回观星台,作为回回钦天监天文工作的附设机构。这种天文机构的设置直至明终。其次,明政府录用了大批的回回天算人才。洪武二年(1369年)夏四月,征元回回司天台官郑阿里等11人,至京议历法、占天象。著名回族学者王岱舆的祖先,因精于天文历算,洪武中授为钦天监,子孙世受其职。第三,明代回回天文学者工作的重要性和科学性比元代强化了。明代编订《大统历》,同样有回回科学家黑的儿、郑阿里等人参加。到后来,由于《大统历》的某些不足,明政府干脆又将《回回历》并入《大统历》,参照使用长达270余年。回族对明代天文事业的又一贡献是回汉学者对回回天文历法典籍的翻译介绍工作。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朱元璋称赞“西域推测天象最精,其五星纬度又中国所无”[7],令回回太师马沙亦黑、马哈麻等人翻译洪武初年得之于元都的《回回历》等书籍。翌年(1383年)五月,《回回天文经》译成,吴伯宗、马沙亦黑分别为此书作序,而马沙亦黑等人也因翻译了这批珍贵的阿拉伯文书籍,被皇帝誉为“不朽之智人”[8]。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下,明朝人对伊斯兰历法有了全面的、整体的认识。1475年左右,贝琳整理所译回回天文历算典籍,编纂成《七政推步》一书,成为中国古代系统介绍伊斯兰天文学的唯一一部重要著作。[9]

至清代,回回天文学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逐渐暗淡下来。清军入关之初,还设钦天监,内分天文、时宪、漏刻、回回历等四科,可知“回回历”仍在发挥一定的作用。康熙八年(1669年),最后一任回族钦天监官员杨光先罢职,清朝废除回回科,专用西洋法。从此,回回历法自元朝起在中国官方使用的历史,便永久地被画上了句号。

20世纪以后,丁子瑜、马以愚、黄明之、胡继勒、马复初、马坚等回族穆斯林学者又著述了《寻月指南》《回回历》《天方历源》《环宇述要》《伊斯兰历源详解》《回历纲要》等众多的天文历法著作,这些著作的问世,是新的历史时期回族穆斯林对中国天文历法史做出的重大成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