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粤语和客家话哪个是古代的官话

粤语和客家话哪个是古代的官话

时间:2022-03-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 语言文字一、语言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但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京语内部基本一致,不同地区的京族彼此能通话。其中,竹山、江龙的京族人使用粤方言较早。新中国成立后,三岛先后与大陆相连成为半岛,京汉两族人的来往密切起来,京族人会讲粤方言的日益增多。
语言文字_中国京族

第五节 语言文字

一、语言

京族有本民族的语言——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但存在大量的汉语借词。

关于京语的谱系归属,《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京语”条目中说“谱系未定”,“京语与越南语基本相同”,而在“越南语”条目中明确表示越南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20]这里概念解释的自相矛盾与京语自身情况的特殊性有很大关系。

由于京族族源的复杂性和其文化上深受各种文化影响等原因,京族语言呈现多元面貌。越南语中有大量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言同源的基本词汇,而且语法结构与孟高棉语言基本相同,学者们参考了语言、社会历史等情况,倾向于认为越南语属于南亚语系越芒语族。因此,京语也应该属南亚语系。当然,仍有学者从音韵方面考虑,认为京语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和越南语相比,京语由于吸收了大量的粤方言借词,增加了几个辅音和元音,声调上,舒声调的“问声”和“跌声”出现了合并,入声调则增加了一个。词汇上,核心词汇、文化词汇等都呈现出受到当地粤方言深刻影响的特点。

img20

汉、越文对照牌匾 摄影:孙 昉

由于与当地汉族人交往频繁,京族人在日常生活、生产和商业交往中均使用当地的强势语言——粤方言进行交流,学校教育中也部分使用粤方言(小学低年级教育主要是通过粤方言来讲授)。一部分京族人已经实现了语言转用,不会说本民族语了,其余的也是京—汉双语人,只会说京语的已经不多了。京语内部基本一致,不同地区的京族彼此能通话。由于和粤方言的接触时间不同,京族内部掌握两种语言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京族人使用京、汉两种语言的情况大致如下。

第三,在京、汉、壮杂居的村庄,情况也不一样:江龙、谭吉、img25尾三地京、汉杂居的村组,以讲粤方言为主;巫头的京、汉杂居的村组,通用京、汉两种语言,汉族人也会讲京语;竹山是京、汉、壮杂居的村组,通用汉、壮两种语言,京族人不会讲京语。[24]

从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来看,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京语和粤方言承担着不同的交际功能。粤方言作为通用语在集市、商店、学校、机关等领域广泛使用。京族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交际对象,也分别使用不同的语言:在家庭内部主要说京语,也说粤方言,也有两种语言一起用的。至于使用京语的百分比,由于抽样调查的样本分布不同,显示出的数据有很大的差距。如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语言委员会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京族家庭内部使用语言为京语的占97.32%,[25]广西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京族家庭内部使用京语的不到50%;[26]渔民、农民在劳动生产中,同京族人在一起讲京语,同汉族人在一起讲粤方言;学生和老师、汉族同学讲普通话或粤方言,和京族同学讲京语,有时也讲粤方言;商人京汉两种语言都讲,做边境贸易时视交际方而变换语言;村干部在20世纪50年代开会时京汉两种语言混用,70年代以后全讲粤方言,在传达文件、解释方针政策、指导工作、布置任务等方面也以粤方言为主,平时聊天和村民讲京语或粤方言,说粤方言的比重在加大。大部分村民相互间交往或是与周围其他民族交往使用粤方言。京族人谈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变迁,涉及过去的风俗习惯时几乎全部用京语,谈新中国成立后风俗习惯发生变化时就很自然地转用粤方言了。如果要求他们用粤方言重述新中国成立前的风俗习惯,则讲得不如京语那么流畅,有的词只懂京语怎么讲,不懂汉语怎么讲。[27]由此可见,京语主要是家庭内部语言和小范围的社区语言,主要担负着日常生活交际以及传承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共同记忆的功能。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边境贸易的兴起,京族人当中使用越南语的越来越多,京语的使用也有复兴之势。

二、文字

img26

京族喃字

由于历史原因,越南有相当长的时间使用汉字,因此汉字是京族一直使用的书面工具。大约在公元9世纪,越南出现了记载本民族语言的土俗字——喃字。这是古代越南一些知识分子通过借用或改造汉字逐渐发展而来的独具特色的文字,是按照汉字“六书”原理创制出来的汉字孳乳仿造字。16世纪初京族陆续迁来后,自然也把喃字带了过来。喃字的最大缺点是:笔画比汉字更繁,一个字有20多笔画的很多,书写不容易,且还存在一字多义、一义多字的现象,非常不规范。掌握喃字的基础是必须具备一定程度的汉文水平,而在过去会汉文的京族人毕竟是少数,喃字也因此主要在道公等群体里流传,用以传抄歌本、宗教经书、族谱乡规等,没有得到普及和推广。随着京族与汉族的交往日益密切,京族使用汉字的逐渐增多,到民国期间,汉字取代喃字成为京族地区正式使用的文字,官方文书、民间契约都普遍使用汉字。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家统一教育的推行及民间宗教活动受到一定限制等原因,汉字得到了普及,成为京族人民日常记事以及交际的主要工具。喃字的使用人群日趋萎缩。如今京族人绝大部分用汉字,会喃字的人已不多。

一部分京族人还学习、掌握了拉丁越南文。20世纪60年代的援越抗美战争中,不少京族青年踊跃从军,在军队中担任翻译,一些人因此有机会接受了拉丁越南文的培训。20世纪90年代,中越关系正常化,在边贸活动中拉丁越南文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京族人学习拉丁越南文蔚然成风。2003年,京族学校成立以后,从小学四年级起每周开设两节越南语课,教授拉丁越南文,改变了京族人会说但不会写越南文的历史。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拉丁越南文在京族聚居区远没有达到普及的程度,但随着京族对外交流的进一步拓展,为营造一个双向交流的环境,这些年来拉丁越南文在京族聚居区的使用有增多之势:市区的牌匾多用汉越双文书写;旅游景区少不了拉丁越南文指示牌;旅馆和小吃店有拉丁越南文;一些养殖场的大门也写着拉丁越南文……

汉字、拉丁越南字、喃字在表达功能和使用功能上构成一个互补系统,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范围内各自发挥其应有的潜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