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家族姑娘结婚哭嫁

土家族姑娘结婚哭嫁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 婚姻习俗拉祜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父母包办现象极少,父母只能参谋,或按儿女们的意愿行事。青年男女通过婚前的各种社交活动来物色对象,如平日生产生活中的接触,节假日的聚会,闲暇时的串访等。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后,小伙便开始吹响葫芦笙、哩嘎嘟,姑娘们开始制作花筒帕、弹响响篾(口弦),拉开了拉祜山寨谈情说爱的帷幕。拉祜族对歌当夜幕降临拉祜山寨,漫天星斗挂满夜空。
婚姻习俗_中国拉祜族

第七节 婚姻习俗

拉祜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父母包办现象极少,父母只能参谋,或按儿女们的意愿行事。青年男女通过婚前的各种社交活动来物色对象,如平日生产生活中的接触,节假日的聚会,闲暇时的串访等。谈情说爱一般在农闲时节和节假日的夜晚进行。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火把节”后,小伙便开始吹响葫芦笙、哩嘎嘟,姑娘们开始制作花筒帕、弹响响篾(口弦),拉开了拉祜山寨谈情说爱的帷幕。

img123

拉祜族对歌

当夜幕降临拉祜山寨,漫天星斗挂满夜空。姑娘小伙便收拾打扮一番,成群结队来到寨外路边。燃起篝火,或男女分别围一堆篝火,或将篝火连成一片,相互吹弹响篾、哩嘎嘟,唱情歌来寻找自己的意中人。如果小伙子看上了某个姑娘,便上前抢走她的包头,抢到手就跑,被抢的姑娘立刻追上去反抢。其实反抢是假,追才是真。星月下,只见对对青年男女,小伙子在前面跑,姑娘在后面追。等追到无人的幽静处,小伙子便停了下来,姑娘也不再追,于是两人开始互对情歌:

img124

对情歌

男:今晚的月亮呀,为什么这样的时隐时现?今晚的歌声啊,为什么这样的动人心弦?

女:洁白的月亮啊,你是爱情的身影;动人的歌声啊,是发自内心的声音。

男:多少路呀我走过,路弯路直我心知,美丽的“呀米哈“(姑娘)啊,你的一切使我难琢磨。

女:弦上的弩箭啊,不直射不出寨子边;我要不想你啊,不会老远追到你身边。

img125

拉祜族抢包头

如果一开始姑娘不与小伙对歌,而是开口要回自己的包头,说明姑娘不喜欢小伙,小伙应将包头还给她,重新回到篝火边再另抢。如小伙子硬不还包头,姑娘也不再要,一般过后托同伴前去要回。当晨鸡报晓,那些还没抢到包头和被抢走包头的姑娘小伙,开始慢慢离去,等待下一个夜晚的来临。就这样,一夜、二夜、三夜……直到布谷鸟开始鸣叫,谷物开始下种,还没有找到对象的,就只有等下一个“火把节”了。

第二天夜晚寨边篝火聚会时,姑娘便去抢前晚小伙的帽子,抢到后便跑,小伙跟在后面追,星月下,对对男女,姑娘在前面跑,小伙在后面追,双双对对,跑向竹林,跑向芭蕉树下。到了无人处,两人停下来互对情歌:

男:天上的飞鸟中,九群里最美的有一个,地上的“呀米哈”中,九群里我爱的只有你一个。

女:树上的啄木鸟,所有的树心它都能知道;阿哥的心啊,阿妹我也能猜得到。

男:知了的叫声,是林中最好听的声音;阿妹的歌声,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

女:潺潺的流水啊,日日夜夜流淌不尽;优美动听的葫芦笙啊,时时刻刻传到我耳边。

男:月亮圆了又会缺,人有相会有分离;月亮缺了还会圆,我俩相会要到哪一天?

女:分手的时候啊,一步一回头望你;一天不见面啊,好像过了一百年。

img126

芦笙恋歌

分手的时候,两人约好下次幽会的时间、地点,一般前后相隔六至十天左右。这期间双方要互相暗中探察了解,小伙要了解姑娘是否手脚勤快,待老人是否礼貌,坐时双腿是否并拢等。姑娘要探查小伙是否起得早,出工时间是早还是晚,走路是否快,干活力气是否大等。经过观察了解,如果觉得不满意,便不去赴约,被对方抢去的包头或帽子,由长辈前去要回,两人的关系到此为止。如果觉得满意,就前去赴约。经过五六个夜晚的单独幽会和情歌对唱,两人的感情日益加深,到了鱼水交融,难舍难分之时,便相互交换定情物。小伙赠姑娘芦子、槟榔、烟草、布;姑娘赠小伙帽子、花筒帕。然后,两人山盟海誓地唱着:

你是芭蕉根,

我是芭蕉叶;

叶子离不开根,

根离不开叶子。

我俩的情意哟!

像海一样深,

像流水一样长。

相爱的心儿永不变,

像那永恒的太阳。

两人私定终身后,便回家告知各自的父母。从此,小伙子不能再去抢其他姑娘的包头,姑娘的包头也不能再让别人抢去,如果被抢,姑娘也不再追,而由姑娘的家长前去要回。家长前去要回包头时应声明:一是姑娘不爱你;二是姑娘已有了情郎哥。

拉祜族青年男女选择对象,主要视其勤劳、品行、情意,其次才是相貌,至于对方家庭贫富,却很少过问。男子不会犁田耙田,锄地芟草,背得动四斗重的谷子;女子不会弹棉花、纺线、织布、缝衣补裤、绣花镶边之前,是不能谈情说爱的。性情直爽的拉祜族青年爱唱:“太阳和月亮是一双,天与地正相配,能犁地纺麻的应该是一对。”他们是这样唱的,也是这样做的。小伙子爱找心地善良,手脚勤快,能纺麻会织布的姑娘;姑娘爱找上山能打虎,下地能扛锄,为人诚实的小伙子。

男方父母得知儿子已找到对象,便请媒人前去女家提亲。一般请两个已婚而无离异史的人做媒,最好是一男一女。媒人依照男方家长的嘱托,带上一对蜂蜡、一瓶酒、一斤茶叶,前往女家求亲。女方为了考验男方是否真心诚意联姻,往往出难题考媒人。媒人进门后,女方若不叫坐,媒人便不能坐;女方叫坐时,媒人这才说:“我这里有点烟酒茶,大家一块来吃吧!”女方答:“还是你自己留着吃吧。”又问:“你到底是来做什么的?”

媒人唱:问声主人好不好,

    ××家要来娶亲;

    你家青菜萝卜籽,

    可愿送到他家门。

主人唱:我家没有青菜萝卜籽,

    我家青菜萝卜籽还不熟,

    要讨就到寨子头。

媒人听后起身走出门,转到寨子头又转回来,再次提出求亲的请求,表明求亲的诚意。

媒人唱:叫声主人听仔细,

    他家决定来娶亲;

    你家青菜萝卜籽,

    他家要来讨!

主人唱:我家青菜萝卜苗苗小,

    我家青菜萝卜还不熟,

    要讨就到寨子边。

再次将媒人赶出门,媒人转出又转回,来来去去,直到女方唱出“我家青菜萝卜已熟透,我家小女愿到他家门”时,才算完成求亲的使命。媒人来来去去,少则三次,多则七次。拉祜族盛行从妻居婚,若女方父母同意婚事后,接着媒人便代表男方与女方商讨上门的期限。媒人自喻小公鸡,女方自比小母鸡,一问一答,商讨男方上门期限,其情景极富情趣:

媒人:我是受人之托前来你家分养一只小母鸡做种的。

主人:我家有是有,不过隔不得娘。

媒人:不要紧,我们会很好地喂养它的。

主人:如果你家也有小公鸡要配种的话,还是我家先喂养三月吧。

这意思是要男方先上门,这里的一个月相当于一年,三个月就是三年。上门的期限各地不一,一般3~6年,长者达15年之久,短者仅三个月,甚至三天。前往女方家上门时,男子不仅要带生活用具,而且还要带生产工具、家禽和家畜。这种从妻居婚姻,是以男子到女方家服役劳动为结婚条件,等于男子用上门期间的劳动向女家交付妻子的身价。

拉祜族的婚礼,由于地区不同而各异。耿马、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一带的拉祜族,婚礼大多在女方家里举行。婚礼在女方家举行的地区,多是在恋爱过程中姑娘处于主动地位的地区。按照拉祜族古老的习俗,婚礼选择吉日良辰,一般在晚上举行,当夜幕降临时,新郎在家人、媒人及其村寨伙伴的陪同下,背上砍刀、锄头、衣物、被褥,还有两只鸡:一公一母,前往女方村寨。按规矩,新郎及其随行人员一行,不能直接到女方家中,而是先到别的亲朋好友家稍候。因为女方家还要在形式上进一步落实小伙上门的期限。这时,由新郎的父母先往女家,与女家父母进行请求结婚的对唱。对唱也是采用男方自喻小公鸡,女方自比小母鸡的比喻性谈判。遭到一次拒绝之后,男方家长从女方家里出来,走到晒台又转回去,再唱一遍请求结婚的歌,又遭到拒绝,又走出门来再转回去。如此往往复复,直到第七次,女方家长提出要用新郎当“小黄牛”的条件,男方家长同意后,女方家长这才表示同意举行婚礼。婚礼古朴而清新,一般不办酒席,只请寨里的长辈、亲戚朋友等前来,大家一块喝喝茶、抽抽烟、聊聊天。长者教导新郎、新娘婚后要敬奉老人,照顾弟妹,努力生产,勤俭持家;祝福他们夫妻和美。然后,新郎、新娘同饮一碗清水,同拴一根线(手腕上),表示心地纯洁,夫妻一心,白头偕老。之后,主人杀鸡,煮“鸡肉烂饭”招待宾客。饭后,身着盛装的男女青年伴着新郎、新娘,围着熊熊篝火,尽情欢歌曼舞,直至深夜。是夜,新郎、新娘不在家里过夜,而要到山上歇宿。翌日清晨,再由家人将一对新人找回家。早饭后,在亲朋好友的陪同下,新郎、新娘到地里从事一番象征性的劳动。然后用竹筒到山脚下背水,将背回的泉水分送给新娘家的亲戚。之后,新婚夫妇一同来到男方家,在男方家地里进行一次同样的象征性劳动后,又回到女方家。从此,开始了有一定期限的上门“从妻居”。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一带的拉祜族,婚礼一般在男方家举行。婚礼在男方家举行的地区,多是恋爱过程中小伙子居于主动地位的地区。婚礼仪式基本上与在女方家举行的地区大体相同。不同的是,在拜堂成亲时不可或缺地要点一对蜂蜡灯,以此象征一对新人爱情纯真,婚姻美满幸福。拜堂后,新郎、新娘要去背新水。拉祜族认为,新人背回的清凉泉水,最新最纯,能去病消灾,延年益寿,喝了能使人获得健康幸福。背回的新水,首先敬老人、父母和媒人,然后再依次敬献给在座的宾朋邻里。晚上,为庆贺一对新人的幸福结合,男方家要举行盛大的对歌和芦笙舞晚会。对歌多是传统的“结婚调”,内容较为古朴,反映拉祜族的婚嫁习俗以及婚礼的热闹场面和气氛。开始由“磨八”(巫师)领唱,众人和之,叙述远古时代人类如何生产,如何结合传宗接代,暗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道理。接着由主人、客人、媒人对唱,突出媒人的作用。接下去是对唱追叙筹办喜事的过程以及客人们对新人的祝福:

你俩喝的水,

你俩一齐背;

你俩烧的柴,

你俩一齐砍;

你俩吃的谷,

你俩一齐种。

你俩成一对,

永远莫分离。

最后由新郎新娘二人合唱,表达他们新婚的欢乐之情和对爱情的忠贞:

有天就有地,

有地就有坝子;

山中树竹配成双,

河里鸳鸯多亲密;

阿哥阿妹今晚配成对,

欢欢喜喜成夫妻。

你爱我,

我爱你,

我俩永远不分离!

婚礼结束后,新婚夫妇在男家住上几天,便带上生产工具、生活用品以及家禽家畜,在亲友的陪同下,前往女方家上门。

有的地方的拉祜族,婚礼在双方家庭举行,新郎先到女方家拜堂,然后携新娘再到男方家拜堂。新娘不坐轿子,如有骡马便骑马,无骡马则步行。拜堂时,必须点一对蜂蜡灯,拜四拜:一拜天地神桌,二拜四方,三拜父母,四夫妻对拜。拜完堂后新郎新娘就去背新水,背回的新水先敬媒人和父母喝。然后新郎新娘吃交手饭,喝交杯酒,晚上跳芦笙舞庆贺。在男方家拜堂后住上几天便前往女方家上门,至此,婚礼宣告结束。有的地方正式的婚礼由一位叫做“结隆”的德高望重的“小寨头”主持。首先开始对唱山歌,接着举行拴线仪式,由长者给新婚夫妇手腕上各拴一根红线,表示将结为夫妇。然后,叩拜父母,宴请宾客,人们饮酒歌舞。新郎新娘同吃“鸡肉烂饭”,新郎事先预备好一个用竹篾编制的饭盒,将新娘的一份饭放在饭盒里,将新郎自己的一份放在饭盒盖上,然后互相喂对方吃,这一习俗称做“互相供养”。在婚礼仪式上,新娘家人要向新郎家索要一头猪、一包盐、一包茶叶、两斤烟丝、一支猎枪、一把长刀、一把斧头和一架犁铧。新郎家人必须当场答应,否则,新娘家人要对新郎家人下逐客令,不但婚事成不了,而且男家威信也会因此扫地,被人们视为是不可往来之人家。宴毕,新郎新娘在大伙的陪同下,到新娘家的地里进行一番象征性的劳动,并用竹筒到泉边背水,背回的水分送给新娘家的亲友。仪式完毕后,新郎新娘一道来到男方家,新郎家同样用“鸡肉烂饭”招待新娘家人。新婚夫妇再到男方家地里进行一番象征性的劳动,最后,新郎新娘又回到新娘家上门,至此,婚礼全部结束。

img127

新娘背“新水”

婚后,新娘将头发剃光,表示自己已是家庭主妇。拉祜族认为女子剃光了头发更好看,将其作为本民族妇女审美的一种标志。相传,从前拉祜族善撵山打猎,每当丈夫出猎时,作为妻子的也要跟随前往帮忙。为了防备在狩猎时,遇到猴、熊、虎、豹之类的野兽以及荆棘抓挠住长发,因此都把头发剃得光光的。如今,拉祜族妇女虽不再像从前那样随男子一道进山狩猎,但她们仍沿袭了剃光头这一习俗。这是因为,剃了光头一方面既感到舒适、卫生,又不妨碍生产劳动;另一方面,也是本民族一种传统的审美标志。因此,凡是过了门的年轻媳妇,都将头剃得光光的,中、老年妇女更是如此。每逢各种盛大的节庆日,她们便大大方方地随着自己的丈夫前往参加,表明自己已婚,而且已是家庭主妇。不过,未出嫁的姑娘则不剃光头,表示自己还是少女,还需要父母的抚养。

img128

新郎新娘敬酒敬烟

有的地方的拉祜族结婚的当天,男女双方家庭各杀一头猪,男方要将猪头送到女方家里,然后分成两半,一半留下给女方家,另一半仍旧带回;女方照例也将自家的猪头分成两半,一半送到男方家,另一半留下与男方家送来的那半边合在一起,是谓“骨肉至亲”“新婚和合”之意。新婚夫妇要一同下山背新水,然后先到女方家里献新水、背柴及送饭给女方父母;再回到男方家散新水、献饭。接着上寨庙磕头、赕礼肉,由村寨老人主持祭祀村寨神灵仪式,然后再回到男、女两家进行祭祖、礼拜,参拜父母亲戚。这些仪式完毕后,便开始进行对歌,同吃“鸡肉烂饭”。婚礼仪式结束后,新郎带着生产、生活用具及家禽,在亲友的陪伴下,随同新娘一起到女方家上门。在妻方家居住期间,丈夫仍可回家照顾父母。上门期满后,便偕妻子及子女(如果已生育儿女)一同回到男方家里居住,或另盖新房分居。若在妻方家居住期间,已经继承了女方父母的财产,则可长久居住在妻方家里而不必另外分居。

还有个别地方的拉祜族由于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便采取“偷人”的办法,“偷人”其实是男女双方约好一个地点,一同跑到山上去同居,五六天后,生米已做成熟饭,两家老人只得将儿女们找回来办理简单的婚礼。这种婚礼一般不大操大办,只是请上几个亲戚朋友,拜一下堂就算完了。但这种情况很少出现,一般双方父母都不愿过多干预儿女们的婚事。

拉祜族的婚礼仪式虽然十分简朴,但因为是自由恋爱,自主婚姻,夫妻一旦结发,离异现象极少。即使婚后一方发生了伤残事故,彼此也不遗弃,而且更加体贴对方,相亲相爱如初。因为这是拉祜族的古礼,是一种人人都必须具备的民族美德。如果谁要提出离婚,谁将受到重罚,出钱置备猪、鸡、烟、酒、茶、槟榔等,招待全寨人一顿酒饭,寨人可不必送礼,尽情吃喝一顿,然后由寨头宣布,即可离婚。这种别具特色而带有惩罚性质的习俗,目的在于让人们记住这是耻辱的事,不能效仿;警戒年轻人在选择对象时要慎重,一旦结发,就要做到终生相爱,白头到老。

如果双方的感情确已破裂,要求离婚,经规劝无效者,可以离婚。离婚仪式由村寨头人主持,族亲长者也参加,男女双方各执一根线或一对蜡条的一端,由头人用剪刀从中剪断,或用火从中烧断,便算解除了婚姻关系。如果一方要求离异,而另一方不愿意离异者,要由寨里的头人根据情况,判给不愿离异者以牛、猪、米、布、钱等。接受了赔偿物品的一方,则不能再婚,而另一方仍可再婚。有了子女离异者,如男方先提出,则须给女方一大笔钱;如女方先提出,则只需给男方少量的钱,只相当于男方的1/3。子女的抚养,一般是子归父,女归母。寡妇改嫁,为社会习俗所允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