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汉地佛教寺院布局图

汉地佛教寺院布局图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宗教信仰一、原始宗教德昂族人相信万物有灵魂,而灵魂又有善恶之分,善魂护佑五谷、村寨和人们,恶魂如果作祟,就会有凶死、暴卒、早夭、难产等。自元代中期以来,小乘佛教开始在德昂民众中传播。是自称“饶进”的德昂族信仰。在德昂族的各支系中,以信仰“多列”派占绝大多数。凡德昂族聚居的地区皆有信之者。德昂族信众需要遵守的教戒主要是“五戒”和“八戒”。德昂族的僧侣在过去有着严格的晋升制度。
宗教信仰_中国德昂族

第一节 宗教信仰

一、原始宗教

德昂族人相信万物有灵魂,而灵魂又有善恶之分,善魂护佑五谷、村寨和人们,恶魂如果作祟,就会有凶死、暴卒、早夭、难产等。德昂族宗教信仰与原始宗教活动有联系,祭鬼祭神都由佛爷和安长主持。至今德昂族保留着祭寨神、祭“色勐”的鬼神崇拜。色勐建在森林中,是一座很小的茅草竹楼,它是寨神的住所,平时小楼内供两只陶瓶,内放清水,每年播种前都要祭祀一次,由村寨头人(安长)带领进行祭祀活动,平时不能随便出入,德昂族人认为色勐是神圣的地方,平时只能为病者祈求消灾才能去。

德昂族在信奉小乘佛教之前,崇拜的是原始信仰。认为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都是鬼神作祟,为了避凶求吉,人们须对鬼神进行祭祀和祈祷。

史料表明,直到明代初期,德昂族仍信仰本民族固有的原始信仰,后来随着佛教教义、戒律在民众间的逐渐传播,人们才渐渐开始信仰佛教。

现在,在德昂族中仍保留着不少本民族原始信仰的遗俗,如驱鬼避邪、祭寨神、祭谷娘、祭房神、祭寨门等仪式和活动。

二、小乘佛教的传入与教派

(一)小乘佛教的传入

小乘佛教是植入德昂族人最深、最广、最久远的信仰。德昂族信仰的小乘佛教,属佛教南传派系的上座部。自元代中期以来,小乘佛教开始在德昂民众中传播。当时德宏地区傣族势力强盛,以麓川思氏为代表的傣族统治阶层陆续征服四邻地区,并逐渐把盈江、潞西地区的德昂族和其他民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德昂族被征服后,不堪傣族土司的苛税和剥削,被迫迁徙到边远的山区和半山区居住,还不断进行武力反抗。傣族土司为“教化”德昂族民众,遂从缅甸木邦请僧侣到德昂族人住地建佛寺,宣传佛教教义和教规,同时还培养德昂本民族的僧侣。他们在民众中不断宣扬:信奉佛教,会给人们带来幸福,善者可以升天堂,恶者将会下地狱。由于当时德昂族先民在政治、军事斗争中屡遭挫折,人民处于苦难之中,亟须精神上的慰藉和解脱,而流传于缅甸以及傣族民间的小乘佛教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他们的愿望和需求。于是,小乘佛教便在德昂族中迅速传播开来。

(二)小乘佛教的派别

小乘佛教把释迦牟尼视为唯一教主,佛龛上供奉的众多雕塑偶像,不论大小,全都是释迦牟尼形象,其他佛像一概不供。虽然德昂族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但不同支系间的信仰有一定差别。

1.“润”派。是自称“饶进”的德昂族信仰。信徒主要居住在德宏州畹町市的芒棒,家中可以饲养猪、鸡,可以杀生。

2.“摆庄”派。又称“摆芒”“格曼”,与“润”派有密切的关系。为自称“绕可”“绕枯”的德昂族所信仰。此派以居于德宏州及保山地区的傣族、阿昌族信徒为多,潞西县的茶叶箐、早外的德昂族亦信仰此派。“摆庄”派佛教大约在距今1700年以前从缅甸木邦传入,是传入德宏地区较早的教派之一,其经典、戒律和诵经方式都与“润”派相同。此派可以饲养猪、鸡,可以杀生。

3.“多列”派。为自称“绕买”“布列”“布雷”“梁”“汝买”“若买”“罗梅”等的德昂族所信仰。在德昂族的各支系中,以信仰“多列”派占绝大多数。凡德昂族聚居的地区皆有信之者。此派禁杀生,不饲养猪、鸡,只许养一两只报晓的公鸡。

4.“左抵”派。“左抵”一词在缅语中是“诚心”的意思,相传此派是从“多列”派派生出来的。居住镇康的南伞、军弄自称为“纳昂”“饶进”的德昂族各支系都信奉此教派。“左抵”派戒律极严,禁饲养牲畜家禽、禁杀生、禁烟、禁酒等。此派主要特点是缅式佛教文化色彩较浓,除用傣文写的巴利语经典外,还有用傣文写的缅语经典。

随着时代的变迁,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各教派的界限已逐渐模糊。德昂族地区也不例外,不少寺院的僧侣已有很大变化,各派之间相互观摩学习、取长补短。如邦外佛寺派出僧徒前往芒市镇的傣族庄相佛寺学习经典,楚东瓜佛寺请缅甸的班包歹佛爷前来传经,镇康德昂族大寨佛寺请缅甸观宝寨佛爷授经典等。派别观念渐渐地成为历史陈迹,南传上座部佛教有逐步走上统一的趋势。

(三)教规与僧侣

1.教规。德昂族各个教派的教规,称“信便”。凡是僧侣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犯。若是虔诚信徒,不分男女,年满40岁以上,有子女承担家务和劳动生产者,在学会必需的经文和礼仪后,即可受五戒八戒,成为“敖兴”,汉语称为“居士”。凡在宗教各庆典之日,“敖兴”必身着白衣,头缠白包头(服饰与傣族“敖兴”相同),并于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按时拜佛。从“关门节”到“开门节”的三个月内,每七天为一戒日,须到佛寺住宿一日两夜,由家属送饭。白天主要是礼佛诵经或聆听僧侣诵佛经故事,中午、晚上和午夜三次坐禅。

img81

德昂族佛爷

至于一般信徒,也要在各个节日庆典和祭祀中听取僧侣的教义和教戒宣传,服从教规。德昂族信众需要遵守的教戒主要是“五戒”和“八戒”。其中“八戒”是一戒,不偷窃;二戒,不欺骗;三戒,不污辱妇女;四戒,不伤害人命;五戒,不喝酒;六戒,不杀生;七戒,不打、骂人;八戒,不抽鸦片。教戒的内容在各个教派中除有少许差别外,大致是相同的。

2.僧侣。由于地区和派别不同,德昂族中僧侣的职称和僧阶也有差异。“润”派分为八级;“左抵”派分为七级;“摆庄”派和“多列”派分别有四级。

德昂族的僧侣在过去有着严格的晋升制度。少年儿童一般到10岁左右进入寺院,从学经到40岁升入大佛爷的各个等级,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批准,才能够晋升。

寺院在吸收学童时,须根据其家庭经济、劳动力状况以及本人和父母的意愿而定。然后向佛爷、佛寺管理委员会“达吉岗”头人和老人提出申请,征得同意后,始能吸收到寺院当“学童”,傣语为“柯勇”或“戛比”,俗称“见习小和尚”。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德昂族儿童出家当小和尚的越来越少了。

寺院在接收学童的当天,由父亲和家族老人带领孩子,手拿鲜花、纸幡旗等贡品前往寺院,拜见佛爷。拜毕,父亲便请佛爷收其子为“学童”,教育孩子学习经文,遵守戒律。此时“学童”仍穿俗衣,白天返家,晚上和早晨在寺院学经,不算出家人。学满半年至两年后,已掌握一些佛教知识和经文,佛爷认为合格者才可以集体或个别地举行剃度仪式受沙弥戒。

剃度仪式必须经过僧侣、佛寺管理委员会、“达吉岗”头人、老人共同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审,合格者才能正式转为“召尚”(沙弥或称小和尚)。若经考核后,未能达到“召尚”条件或因家庭经济贫困,而本人又不愿意出家为僧,可以还俗离寺。

剃度之日,受剃度者要穿新衣服、戴龙冠,由父兄背着去佛寺(有的则用马匹送往佛寺),家族长老携带供佛用品陪同。到了佛寺,和尚、长老们要他念一段经书,回答一些问题,对于宗教的八条戒律,佛爷要逐条发问,受剃度者要一一作出保证遵守绝不违反的承诺。经考试合格,便给他剃度,脱去俗装换上袈裟,正式晋升为“召尚”,成为佛门弟子。

“召尚”到20岁左右时,接近成年期,若不愿升为“召门”(比丘,俗称二和尚或二佛爷),经过一定仪式后,可以还俗离寺,回家参加生产劳动。愿意留寺继续深造者,也要经评审委员会评议,评议内容主要看其是否熟诵一些经典和是否掌握必备的佛教知识。评议合格后,才能晋升为“召门”,即二佛爷。受过比丘戒后,方正式承认其“召门”的僧阶,他即可宣讲教义,并可以进入“水鬼楼”(寺院内一间小佛房),于每月初八、十五、二十三、三十这四天,诵读经典。

“召门”在40岁以前,根据家境状况和本人意愿,经过一定手续,可以随时还俗。若愿意在寺里继续深造,可提请寺院评委会进行考核,同时聘请几位其他寺院具有渊博佛学造诣的“希拉多”(大佛爷)主持。评审仪式隆重,评审合格后,正式授予“崩基”(即长老,俗称佛爷)的称号,方有资格主持佛寺活动并担任寺院住持。

如果“崩基”年满40岁,并愿终身为僧侣,就请该地区有威望、佛学造诣深的“希拉多”参加僧职晋升评委会,进行严格审议,评审仪式异常隆重。评审前,要在佛坛前搭三级木梯,晋升的“崩基”每登一级要念一次经,登上佛坛后,盘脚坐蒲团,由各“希拉多”盘问佛经教义,晋升者回答得圆满,并愿终身崇奉释迦牟尼佛,才能取得“希拉多”最高的僧职。“希拉多”圆寂后要建立白塔,骨灰葬于白塔下。从历史上看,佛爷能晋升到“希拉多”的为数不多,明末清初,德昂族的佛教虽然盛极一时,但所建白塔有限。就三台山邦宛佛寺而言,近百年时间里的数十个佛爷中仅有三人进入到这个僧阶。

三、宗教信仰对德昂族社会生活的影响

小乘佛教传入德昂族地区后,逐渐被德昂族所接受,并逐渐改变了他们对原始宗教的认识,从而使德昂族的观念和社会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德昂族的各种节日活动,大多数都带有浓厚的小乘佛教的色彩,与傣族社区有某些相似的地方。举例来说,每年的傣历九月十五日便是“关门节”,从这天起,僧侣们便不能离开佛寺,只能在寺内读经、静居修炼,老人们要定期到佛寺拜佛。而德昂族青年从泼水节开始就不谈恋爱结婚,如果违背规定,会被视为猪狗不如的人。只有过了“开门节”(僧侣静居结束),和尚可以离开佛寺之时,男女青年方可开始恋爱和结婚。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小乘佛教对人们的影响也随处可见。比如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期,德昂族中信仰“润”和“摆庄”教派的信徒家中可以养猪、鸡,可以杀生。而“多列”和“左抵”教派的教规却特别严格,严禁杀生,认为伤害任何一条生命都是罪过,慈悲观念深深影响着他们的思想。甚至被蚊虫叮咬时只是吹口气把它驱走,遇到野兽践踏庄稼,也只是把它撵走。为了不杀生,信徒家中也不允许饲养猪、鸡、鹅、鸭,这对德昂族发展家庭副业有很大的制约,使人们的生活十分贫困。信徒和佛爷们虽然禁杀生,但猪、鸡、鱼、牛的肉都吃。他们的观念是这些虽是有生命之物,但它们的生命已被其他人伤害了,自己虽然食它们的肉,却不承负残害生命的罪过。当某村社要“做供”时,他们也要用一些猪、牛肉招待客人,其办法是到市场上购买,如果宰杀信徒家的牲畜,也是请其他民族的人来屠宰的。

近代以来,传统宗教文化对德昂族的影响已呈现出不断减弱的趋势。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德昂族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帮助下,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这一切都是靠国家的扶助政策和人民的辛勤劳动取得的。勤劳致富的观念已普遍被人们认同,佛教戒律中那些束缚生产的部分已逐渐被改掉,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青年一代宗教观念逐渐淡化,有些宗教节日虽然还保留着旧的形式,但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现在参加宗教活动的以老人和妇女居多,有的寺庙已经没有和尚,一个佛爷住持几个村寨的佛事活动比较普遍。青年人的世俗化已成为趋势,多数青年虽然平时也参加宗教活动,但主要是为活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组织起来跳象脚鼓舞,增加节日气氛。如今大多数德昂族儿童都到政府办的学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青年人恋爱、婚姻也摆脱了宗教的束缚和限制,这些都充分反映了德昂族宗教文化的巨大变化。

四、民间信仰

(一)驱鬼避邪

驱鬼,德昂语称“恶哄”。在德昂族观念里,人和牲畜的疾病与死亡,都是因为被恶鬼所害,为了求得人们的清静平安和牲畜的兴旺,必须把危害的恶鬼从村寨及各个家庭中驱走。因此,在数年一次的大的拜佛活动——做供(傣语称“做摆”)结束时,都要举行驱鬼仪式。

在驱鬼前,由寨中佛爷、长老推选两个未婚男青年,让他们吃、住在佛寺里。到驱鬼之日,他们在寺中先化装成“魔王神”,头戴宽竹篾帽,用棕叶丝充长发,以龙竹笋壳做假面具,并在面具上面嵌两个蛋壳做眼睛,用纸剪成嘴、鼻形贴上,再用墨绘横纹;身上披蓑衣,胸前挂两个响铃,穿宽管半短裤,小腿用墨绘直条纹至脚趾;手持钢叉或长矛,装扮成十分凶恶的模样。

等太阳偏西之际,这两个扮鬼者冲出佛寺,后面跟上几个挂沙袋的青年,边跳边大声呼喊:“杀啊!杀啊!打死恶鬼!”每到一户人家竹楼前,恶鬼便用叉或矛在房屋上戳几下,户主将门打开,驱鬼者上楼进屋,往主人家的器物上拍打或用脚踢几下,撒几把沙子,表示已将隐藏在家中的鬼驱出。他们挨家挨户驱鬼之后冲向寨外。村寨进出口处设寨门,两边立有木柱,柱顶挂木刀、红纸旗,当驱鬼人把鬼驱到寨门外时,等候在这里的长老将事先预备好的七堆草点燃,各户牵牛跨过火堆,表示驱邪。接着由佛爷念驱鬼经,然后封门,认为这样恶鬼即被阻隔于寨外了。

佛爷、长老和扮演恶鬼的青年返回佛寺,在寺前向佛爷跪拜,佛爷说:“恶鬼已驱出寨门,你们转世后将会聪明,长得精干,不能再像这个恶魔样。”扮演者起立,卸妆回家,驱鬼仪式结束。

(二)祭寨神

寨神,一般是选择村寨中或是附近的一株大树,在每年春节这一天祭祀。全村男女老幼停止生产,不出远门,有的地区在祭祀前大人小孩必须沐浴。澜沧县芒那德昂族寨在祭祀前,各户要制作一根称为“买法空”的木矛。一般选用碗口粗的一株小树,剥去皮,尖端削成矛头状。祭祀时,各户将准备祭献用的糯米饼摆到神树前,由村寨长老祈祷,然后各户家长将去年的旧矛取出,换上新的,仍然顺神树干周围立起,并用绳捆住,防止倒掉。这是团结一致保护寨神、保卫村寨不受侵犯的象征。在祭祀过程中,青年们敲铓锣、击象脚鼓,使祭祀增添隆重、欢乐的气氛。仪式结束后,“安长”(有一定知识文化的还俗和尚)把各家献出的糯米饼,分给参加祭祀的人享用。祭祀后还要派一些人守寨门,防止外村或外民族的人在当天闯入寨子。他们认为在祭祀这天有外人闯入,会给村子带来不幸,因此对违反他们这一规定的人要给予处罚。

img82

寨 神

(三)祭谷娘

大米是德昂族的主要食粮。因此,他们对如何得到充足的大米是十分关心的。但过去由于粮食生产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基本上是靠天吃饭,若遇风调雨顺就丰收,遇有灾害就减产,人力难与天时抗衡。于是德昂族先民便把稻谷丰收的希望寄托在一个女性保护神——谷娘的身上。

关于祭谷娘,在德昂族中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古代的时候,释迦牟尼大佛与谷娘在权力大小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大佛认为他能普度众生,权力最大;谷娘则认为她能主宰谷物丰收,权力不小。双方相持不下,谷娘便在人们准备做供的时候,一气之下飞走了。做供是一项大规模的斋僧礼佛活动,谷娘飞走了,人们没饭吃,饿着肚子怎么做供呢?大佛着急了,感到没有谷娘确实不行,于是去天边寻找谷娘,向谷娘道歉,谷娘才又回到人间。从此,人们便十分重视祭祀谷娘。直到今天,祭谷娘的习俗仍然在德昂族中保留着。在每年农业生产节令来到之时,无论是犁地、撒种、薅锄、收割、打谷等环节,都有祭谷娘的仪式和活动。

祭谷娘还分为全寨性祭祀和各家各户单独祭祀。全寨祭谷娘时,每家每户都要背上供品、谷种去佛寺祭祀,由佛爷念《蛮生经》,祈求谷娘来年给人们带来丰收。祭完以后,留下供品,带回谷种。各家各户祭谷娘则要先扎一间小佛房,摆置好盛有稻谷、玉米、苏子、芭蕉、草烟、茶叶等物的竹篓和竹筒邀请寨中老人或亲戚来做客,请佛爷或安长来念祷词。

谷娘虽然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神话人物,但是在谷娘与大佛之争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佛教传入德昂族地区后,德昂族信仰的原始宗教与佛教经历了相互排斥与抗争走向相互融合的过程。

祭谷魂。从播种到收获,主要工序都要祭谷娘、请谷魂。传说,古时谷粒有巴掌大。天神让佛爷保管谷粒,佛爷把米装在木盒里,到河边睡觉了。这当儿,有些谷粒飞走了,变成了马铃薯、甘薯和其他动物。佛爷醒来,背起木盒回家,不见谷娘,只有谷子。佛爷为喊谷娘回来,便让德昂族人祭谷魂。

犁地叫谷魂。犁山地时,妇女在地上念:“喔!喔!喔!谷魂归来!来守地!不要让马鹿麂子来糟蹋我们的土地!”犁完地,男女一同回家。

撒种祭谷娘。农历三四月间撒早谷前,全寨群众带着牛、猪、鸡、米、粑粑等,带上炊具,着新衣,敲锣打鼓前往山地。佛爷、安长念经,祈求丰收,然后杀猪野炊,餐后开始撒种。有的地方在堆沙节的第一天举行。佛爷、安长带领青年男女到一水沟边,沿途敲象脚鼓,青年女子手捧托盘,装上米谷,在水沟边听佛爷念经。当念到后一部分时,人们摇铃呼叫谷娘,然后撮米数数,若为双数,即认为叫着了谷魂。回村路上,摇铃呼喊谷娘一同归家。回家后将祭品放置于盛满谷物的箩筐上,插上几杆色纸小旗。

薅铲祭谷娘。一般在家中祭。据说谷娘有七个兄弟、七个姊妹。祭时,先念他们的名字,在小竹篮中放上祭品,供在家长卧室床头,每月十五、二十三、三十,家长往其中添饭、菜,直至装满,至次年尝新米时,将贡品倒弃另装。

尝新献谷娘谷魂。收割前,老人到地里摘几株谷穗,烤干舂米,掺在老米中泡起。次日,鸡叫头遍,妇女起来煮新米饭,肉菜揉在饭团里,用芭蕉叶包好,献给谷娘,欢迎谷娘谷魂来尝新,再献牛、献狗。然后全家到佛寺,请佛爷尝新。回家后向老人跪拜,请老人尝新,老人受拜后,也有祝词,祝今后五谷丰登,日子过得更好。

打谷祭谷娘。新谷将熟,各户扎一小篾房,备装谷娘之用。收割堆谷垛时,妇女准备酒肉等贡品。打谷之日,各家备好饭菜、肉、芭蕉等,盛放提篮中,走到谷地的谷垛前,男子搭木梯,妇女提竹篮登上谷垛,请谷魂来享用:“叶!叶!起来!起来!谷娘啊谷魂,洗脸、洗手,吃早饭啰,吃果子啰!吃肉,吃鱼,吃糖,吃蜂蜜!”呼毕,妇女下梯,等待谷娘用餐,然后开始打谷。打谷毕,妇女又上谷垛,添供品请谷娘吃午餐。谷穗打完,收拾场地毕,妇女提起供篮,请谷娘谷魂回家。回家后,老人在楼梯旁请谷娘谷魂上楼。妇女背起装供篮的背箩上楼,新谷倒在大囤箩里,小竹篾房安放其上,表示谷娘已住进小屋子里,明年会有更好的收成。

(四)祭房神

德昂族人家在新竹楼建成后均要举行祭房神(又称“祭新房”)的宗教仪式。

新楼建成当晚,老人或家长先进入新楼,将新火塘点燃,煮好茶水。其他家庭成员则身背铁锅、水桶等各种炊具及衣物用品,站在楼下,故意大声问道:“这是谁家?”老人回答:“是我们家。”成员又问:“给我们住吗?”老人答:“不行,怕你们带来疾病。”成员回答:“我们个个身体都好,没病,不疼不痒!”老人方同意他们进入新楼。之后所有家庭成员登上竹楼,进入室内,煮晚饭吃。饭后仍离开新竹楼,临走前,由老人祈祷房神保佑全家平安。次日全家才能将财产和生活用具搬入新竹楼,晚上全村亲友、邻居前来载歌载舞庆贺。

(五)祭寨门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德昂族村寨外的道口上,都能看见用木柱架设着两道寨门,寨门的横梁上插着一对或是两对木刀,意寓防止恶鬼闯入村寨祸害人畜。如果寨内发现瘟疫流行,人们认为是恶鬼在作祟,遂请佛爷在寨门诵经,将恶鬼驱出寨外,祈祷全寨人吉祥平安、六畜兴旺。

(六)祭鬼树

在村寨的四面各有一道“鬼门”,“鬼门”附近的一棵大树被称为鬼树,德昂族群众在泼水节后的第三天便祭鬼树。祭鬼树通常在五更时分举行。祭时,由二十三名成年人把一块画有龙、虎等凶恶猛兽的木板送到鬼树旁,一边敲锣高声念经,并供上一点饭菜,然后送的人悄然离去,返回家中。送时高声喧哗是让鬼听到后退出鬼门,悄悄回家是不让鬼察觉而跟随回家。平时人患病后,请佛爷念经驱鬼并到鬼树下烧纸叩拜。

(七)祭龙王

祭龙王的目的是祈求龙王保佑,不发生天旱,保证风调雨顺,有水吃。一般在三月份,由佛爷择日举行。祭时,全村老少前往清水池边,佛爷点燃香烛,边念经,边把一张画有龙的纸放在水面,群众随之叩拜。然后杀猪杀鸡祭祀,大家在一起饮酒。

(八)祭地鬼

土地是农作物赖以生长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庄稼获得丰收,德昂族在每年播种包谷结束后,便进行祭地鬼的仪式。由全寨凑钱,买猪一口、鸡一只,每户准备一箩碎石。祭时,在地边竖一根木桩,把碎石倒于桩旁,在地边杀生设祭。

(九)祭天

由各家各户自祭,在每年七月份进行,各家成员到自己的地里拿着一只鸡、一壶酒,鸡头朝天,杀时让鸡血向天喷,然后把鸡向上抛去,并洒酒一盅,然后捡鸡回家烹食。

(十)祭蛇神

德昂族在村寨周围选一较大树为蛇树,并在四周砌上围墙,不让人接近。每年群众要进行一次素祭,不吃荤。参加者要身净衣洁,各自带点粉条、豆腐、青菜之类,还带牛笼头一副、长刀一把挂在蛇树上。祭时,佛爷对蛇树念经,群众跪拜,祈求耕畜兴旺。

(十一)祭山神

基本上每年一次,日期不定。如寨上有流行疾病就祭,否则不祭。

德昂族对自然界心存敬畏,更不与大自然抗衡,希望通过祭祀来获得鬼神的庇护。直至今日,他们的祭祀活动仍带有本民族早期鬼神崇拜的特征,而且保留着比较完整的形式和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