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向以宣传教育为主过渡开展

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向以宣传教育为主过渡开展

时间:2022-03-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是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4.95‰,计划生育率达到96%,综合节育率上升至87.9%。是年全县人口自增率降至4.12‰,计生率升至97.8%,综合节育率达到87.9%。是年全县总人口19.5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07‰,农村计划生育率90.76%,综合节育率87.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6.24。
节育措施_和政县志(1986—2005)

第三节 节育措施

一、主要措施

和政历届县委、县政府全面贯彻各历史阶段的计划生育政策,认真完成各个时期的计生工作任务。1985年摸底调查,全县有育龄妇女25654人,其中只有1个孩子的4566人,实行节育的占23%;有2个孩子的6216人,实行节育的72.8%;有3个孩子及以上的11602人,实行节育的93.36%;综合节育率为63.95%。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夫妇383对。1986~199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3.49‰降至12.96‰。1990年,县委、县政府以“双平茬”为目标,抽调干部下基层,配合乡(镇)、村干部抓计划生育各项措施的落实。1994年,结扎率和放环率均达到验收标准,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2.5‰。1991年和1994年,新营乡和吊滩乡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1995年,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经计生委调查摸底,全县37463名育龄妇女中,无孩3838人,一孩6536人,稀二孩3046人,二孩9640人,稀三孩3580人,多孩10823人,节育总人数为31247人,综合节育率为83.4%,人口自增率降至12.13%。

1996年,和政计划生育工作被州政府挂黄牌警告,列为全省15个重点管理县之一。县委、县政府采取一系列强有力措施,坚持“三为主”(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三结合”(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经济、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奔小康、建设文明家庭相结合)的工作方针,户户发放计划生育家庭服务袋,实行全程技术服务,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年底摘掉“黄牌”。1997年,县上转变工作思路,全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全社会参与、全民动员、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新局面。1998年,县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办法与措施,工作由过去的被动变为主动。是年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4.95‰,计划生育率达到96%,综合节育率上升至87.9%。吊滩乡政府被省委、省政府授予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1999年,计划生育工作逐步向以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性工作为主的“三为主”过渡,开展“五清一建四落实”(五清是常表、马卡、流动人口统计表、育龄妇女卡五清楚,一建是村计生办公场所地建设,四落实是人工引产、流产、上环、结扎四项落实)活动。县上抽调县级干部14人、科技干部77人、一般干部300人,投入到计生工作中,宣传现行计划生育政策,指导各乡(镇)制作国策门、国策碑、宣传栏,全县50%的村达到计划生育“六好合格村”(即队伍建设好、政策落实好、宣传教育好、技术服务好、制度执行好、干群关系好)标准。2000年,以实现计划生育“三为主”为目标,实行县级领导包乡、乡领导包村、乡村干部包对象的工作责任制。出台《和政县计划生育专干考核与管理办法》,制定计外费征收、纯女户结扎、“长跑户”限期落实措施等办法。是年全县人口自增率降至4.12‰,计生率升至97.8%,综合节育率达到87.9%。2001年,是巩固提升“三为主”成果,开展专项治理的一年。县上把清理清查工作列为全年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各乡(镇)紧紧抓住省上“松绑”清理的有利时机,开展深入细致的专项治理工作。

2002年,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巩固提高“三为主”成果,向省级优质服务县迈进。是年,全县清理出生漏报333人,人口底数基本得到核实,统计质量进一步提高,为创建优质服务县奠定了基础。2003年,省州把和政列为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县行列。逐村逐社逐户清查出生漏统、假死亡、假手术、假证明、假抱养、育妇孩次错位等问题。是年清理出生漏统1185人(其中当年116人、历年1069人)、孩次错位和漏报1049人,清理出假死亡、假送养婴儿59人,假放环7例,假二女户192人。是年底,顺利通过州级优质服务县考核验收。2004年,县上先后6次召开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全面分析形势,扎实开展工作,确保省级优质服务县的顺利实现。通过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制;开展村民自治、知情选择试点工作,提高“村为主”工作水平。年底,经省上综合评估,基本达到省级优质服务县考核验收的29项责任指标,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县得以实现,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005年,突出优惠政策的落实,狠抓信息化管理,工作思路实现从“多生处罚”到“少生奖励、多生处罚”并重的转变。是年全县总人口19.51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6.07‰,农村计划生育率90.76%,综合节育率87.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6.24。

img33

1966~2005年和政县计划生育率、综合节育率变化曲线图

二、工作成效

1986~2005年,和政计划生育工作经过推行结扎为主的节(绝)育措施、实现“双平茬”工作目标、落实“三为主”、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县等几个工作阶段,逐步由单纯的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由以社会制约为主向利益导向与社会制约相结合,宣传教育、综合服务、综合管理相统一的工作机制转变。这一时期,通过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和全面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已发生深刻变化,关爱、扶助计生对象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人口过快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

计划生育工作开展之前,由于受“多子多福”、“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等传统观念的束缚,和政妇女的生育属于典型的无节制自然生育模式,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在生育5~6个之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上积极推行计划生育政策,提倡晚婚晚育,倡导“生男生女都一样”的社会新风尚。同时,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入,农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群众的社会经济地位和生活水平有了质的飞跃,精神需求不断扩大,生育观念开始转变,大部分育龄妇女自动控制在生育2~3个孩子,生育模式迈入计划生育模式的转型初期。进入90年代,经过较长时期的宣传教育,计划生育政策已在一定程度上为大多数人特别是城镇人口所接受,城镇户口家庭基本上选择了生育一个孩子,农村家庭按照自治州“一、二、三”生育政策计划生育,综合生育率降至2个以下,在生育孩子问题上,初步形成了计划生育的观念。生育观念的转变,是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双重作用的结果。2000年,和政计划生育基本实现“三为主”,到2004年创建省级优质服务县,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明显转变,由集中活动为主向经常性工作转变;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行政手段与利益导向相结合转变;由孕后补救向开展环孕情服务、实行孕前管理转变;由单纯就计划生育抓计划生育向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转变。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的婚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多子多福”的观念得到扭转,“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逐步确立,“少生快富”的意识正在形成。2004年,为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对农村育龄夫妻只生育一个女孩主动落实节育措施,并领取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一次性奖励现金1000元;对农村育龄夫妻生育2个(稀少民族3个)女孩后,自觉按期落实绝育措施者,除享受《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5项优惠政策外,一次性办理600元的养老金储蓄。奖励经费和养老储蓄金均列入县级财政预算,每季度由乡(镇)政府提出拨款申请,经县计生局审核后,由县财政拨付各乡(镇),落实到位。2005年,县上从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满足群众迫切需求入手,对当年和历年结扎的81户二女(稀三女)户全部办理300~600元的养老储蓄金,对当年生育当年绝育的45户二女(稀三女)户每户落实3000元的奖励金,对275户农村独生子女领证户每户落实120元的保健费,对156户独生子女每户落实1000元的奖励金。各行各业、社会各界结合“双培双带”工程和“321”结对帮扶活动,对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在项目、资金等方面真帮实扶,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扶贫部门在整村推进项目中安排计生户215户,每户落实资金3853元,总投入64.5万元;发改部门在易地搬迁项目中安排计生户122户,每户落实资金1.5万元,总投入183万元;民政部门在“乐民新居”项目中,安排计生户44户,每户落实资金3000元,总投入13.2万元,并对计生户发放救济款8.9万元;教体部门通过“两免一补”资金,为7426户计生户子女减免学杂费55.6万元;妇联、畜牧、劳务、水务、农业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特点,尽力为计生户办实事、办好事。县上从扶贫资金中给各乡(镇)计生服务所补助3000元的简易药品周转金,组织开展妇科病普查治疗和产术后随访服务。

2004年,省政府将临夏州定为全省“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地区,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2005年,在全州整体开展“少生快富”扶贫工程,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生育一孩(汉族一男除外)或稀少民族生育二孩的育龄夫妇达到再生条件,自愿放弃一个生育指标并采取相应节育措施的给予3000~5000元的奖励。通过建立经济奖励等利益导向机制,使“少生快富”项目户充分利用奖励金,发展生产,勤劳致富,实现家庭生活改善、子女受教育机会增加、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增强、党群干群关系优化的目的,推动人口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县上为此成立“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求工商、公安、教育、卫生、民政、人事、经贸、农、林、牧、扶贫等部门立足各自实际,从各项政策、优惠措施等方面对“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项目户倾斜照顾,全方位予以扶持,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及早实现小康。同时加大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甘肃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的宣传力度,各相关部门利用各自的网络和阵地,逐级发动,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把“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的政策内容、基本条件、审批制度、资金用途宣传到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