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什么是影视译制片,影视译制片分析

什么是影视译制片,影视译制片分析

时间:2022-08-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十节 影视译制片电影和电视的故事片、电视剧片、纪录片、专题片、科教片、美术片、歌舞片都有翻译制作之事。在此,主要简略地论述电影故事片、电视剧片的译制过程及译制片的剪辑特点和要领。如欲将中国语言的影视片译制成外国语言的影视片,也是同样,要提供一个完成拷贝和上列素材,有时还要备上一份特别的说明书,对影视片中的某些语言和内容予以解释。影视译制片的剪辑实际上是声音剪辑的再创作。

第十节 影视译制片

电影和电视的故事片、电视剧片、纪录片、专题片、科教片、美术片、歌舞片都有翻译制作之事。译制片,包括将外国语言的影视片翻译成中国汉语或少数民族语言的影视片,将中国汉语或少数民族语言的影视片翻译成外国语言的影视片,将汉语影视片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的影视片,将少数民族语言影视片翻译成汉语影视片。这种译制,有的是用文字通过字幕的方式进行;有的是以语言通过声音来表达。用文字字幕的方式比较简单,根据原片的语言(包括对白、独白、旁白、道白、解说)内容对准相应的画面映出字幕即可,其技术技巧可参考本书第五章第十节“影视片门面——字幕的剪辑要点”,兹不赘述。以语言声音的方式来进行译制则较为麻烦,不过总的来说其技术技巧与影视片的后期配音相差无几,可参考本书第六章第三节“后期录音的剪辑”。在此,主要简略地论述电影故事片、电视剧片的译制过程及译制片的剪辑特点和要领。至于其他片种的译制片的剪辑与译制故事片、电视剧片大同小异,就略而不论了。

正常情况下,将外国语言的电影故事片、电视剧片译制为中国语言的影视片,原影视片的外国厂家会向中方译制厂家提供一个该片的完成拷贝;此外,还有若干素材:一部文学剧本,一部分镜头剧本,还有一条国际声带(即抽掉了语言只有音乐、音响的声带,又叫声音素材),一个翻底片(又叫画面素材)。译制工作,正是参照翻译过来的文学剧本和分镜头剧本,利用翻底片的画面配以声音(中国语言)来进行。如欲将中国语言的影视片译制成外国语言的影视片,也是同样,要提供一个完成拷贝和上列素材,有时还要备上一份特别的说明书,对影视片中的某些语言和内容予以解释。

具体来讲,译制片的工作首先是翻译人员将原片的外国语言翻译成中文语言。要一句对一句的翻译,如果外语长,汉语短,或者相反,或者口型难吻合,就要对汉语的句子、句型、句式进行增补删减。经过言语口型的校正,语言内容的认同,句子长短的一致等协调处理,写成中文台词剧本,打印成册,交给译制导演和配音演员使用。这是译制工作的第一步。

第二步,即正式译配阶段。先是全体译制人员反复观看原片,熟悉原片的内容情节、演员表演及情绪节奏,明确译配的方式、方法和重点、难点。经过多次排演,然后面对银(屏)幕进行配音。配音演员必须根据原片演员的口型、语气,韵味、节奏,准确地、有创造性地进行配音,既要充分地表达出原情原意,又使中国听众听起来生动流畅。同时,还要对外国厂家提供的音乐、音响素材进行声画校对,如有不够、不足、缺欠、短少之处,可以增补加配,甚至可以将原拷贝的声音截取下来加入进去。这些工作,一般由导演、录音师提出,通过剪辑人员予以实施、处理。

有时,按照有关规定,还要将不符合我国国情的某些镜头剪掉。这一剪,自然会产生画面“跳”和声音“断”的问题,这就需要剪辑人员运用剪辑手段予以弥补。当然,也可以用相应的汉语语句将那些不合适的外国语句更换。不过,这仍需要剪辑人员对其做出必要的技术处理。

译制配音的最重要之点是所配言语必须对准原片的人物相关口型。剪辑人员要时刻注意影视片的声音与画面上的人物口型是否相吻合。如果口型对不准,必须进行修剪。如果声音过快,可加空声带。如果镜头画面运动速度过慢,可以剪出数格(帧),还可借用其他音响效果作为补充或过渡。这些,大都可以运用“挖剪”的方法予以处理。译制配音剪辑的原理、手段和技巧,与后期录音的配对白完全一样,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

第三步,在译制片最后的混录合成时,剪辑人员要在场,用剪辑手段对画面与声音(语言、音乐、音响)的关系再做调整、修补,使声画有机地融为一体,力争在不损伤原片艺术质量的基础上为原片增色添彩。

影视译制片的剪辑实际上是声音剪辑的再创作。它不是简单地原片声音的搬用和模仿,而是通过重配语言和音响效果,对声音和相关画面作出新的艺术加工和处理,使其符合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适应中国人的欣赏要求和习惯。译制片看似简单,其实在艺术上尤其在技术上要求很高。剪辑人员必须充分掌握译制片剪辑的这些特点和要领,精心译配,精心制作,才能圆满地完成一部影视片的译制任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