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类型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博弈的递进

类型电影对中国电影的影响,博弈的递进

时间:2022-08-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引进片与中国电影的博弈关系中,合拍片作为国产片的重要补充帮助其扩大票房额度,赢得更多电影市场。张劲松在《类型电影与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类型电影是快感文化相对应的电影类型。这也将成为中国电影在未来与引进片博弈的新筹码。

如同前面提到的“中国式大片”、“档期电影”一样,这里要阐释的“合拍片”、“类型电影”并不是一种并列关系,按其影响因素排列,“中国式大片”与“合拍片”都较偏向电影制作环节,“档期电影”和“类型电影”则指向电影市场与营销。然而,本文在标题中的排列一是出于时间先后的考虑,一是为了更明显地表达出中国电影在博弈中的状态:从寻找“反击”的突破口到“反击”力量渐增。

陈晓云在《外来电影影响中国的三次浪潮》一文中指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先后受到了三次外来电影的影响,分别是“社会主义国家阵营”(如苏联、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朝鲜、越南等)、日本和美国。这些国家的电影更多影响的是中国观众的生活观念和社会审美,而外来电影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影响除了1994年引进大片登陆中国带来的变化之外,香港电影为中国电影也带来了发展的力量。

像《红番区》这样较早进入国内市场的港片,其成熟的商业化以及娱乐性都成为国产电影借鉴的经验。周星驰电影“无厘头”的幽默风格,更是影响了一批电影导演的喜剧创作。2003年CEPA签订之后,香港导演、演员的大批北上,壮大并优化了本土电影的创作力量,同时也带动了国内电影市场的繁荣。此后,纯粹的港片越来越少,合拍片成为代言。在合拍片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一、合拍片目前已占中国电影总产量的1/10。在走向国内院线市场的影片当中,合拍片占据了上映影片数量的1/4[12];二、香港电影“明星制”的影响,像成龙、刘德华、谢霆锋等明星都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而对这些明星的投资也促进了类型电影的成熟;三、香港电影出色的导演群落对本土电影市场的激励作用,像徐克、王家卫、许鞍华、周星驰、杜可风、王晶等,他们自身成熟的创作能力以及各事所好丰富了合拍片的类型,武侠片、爱情片、喜剧片、警匪片都成为合拍片的主要类型;四、香港电影高度的商业化运作模式成为合拍片最直接的效仿对象。

在引进片与中国电影的博弈关系中,合拍片作为国产片的重要补充帮助其扩大票房额度,赢得更多电影市场。

表6 2002—2012年合拍片在国产片中的产量及票房占比[13]

类型电影对中国电影来说,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中国电影已经出现喜剧片、爱情片、家庭伦理片、警匪片、武侠片等,发展至今类型电影已经较为成熟。可是,耐人寻味的是,类型电影的成熟是伴着合拍片的脚步“同呼吸、共命运”。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合拍片,中国的类型电影也会成熟起来,但时间可能要往后推迟。香港电影的“明星制”以及商业运作模式就像催化剂一样,加快了国产类型电影的成熟。更为难得的是,香港电影出色的导演群体,像徐克、吴宇森、王家卫、许鞍华、周星驰、陈可辛、杜可风、王晶等,他们自身成熟的创作能力以及各事所好丰富了合拍片的类型,武侠片、爱情片、喜剧片、警匪片都成为合拍片的主要类型。

当然,时代的变化发展与中国社会日渐浓厚的商业氛围是类型电影成熟的“孵化器”。消费文化带来的快感此时又与类型电影有了契合。张劲松在《类型电影与意识形态》一书中指出,类型电影是快感文化相对应的电影类型。快感文化遵循的是市场规律和商业逻辑。只要能够吸引大众注意力,宣泄内心的积压情绪和阴暗欲望,快感文化的各种“互动”、“恶搞”、“歪批”、“戏说”等手法和策略层出不穷,它只求将大众的激情和能量立时消耗、耗尽、耗散,以达到一种当下的、平面的、迅速的满足,最终达到商业目的。因此,快乐原则也成了快感文化的艺术原则。与美感文化的“陌生化”、“实验性”相比,快感文化更重视“类型化”和“熟悉化”,让观众在熟悉的安全的审美模式下接受心理按摩与抚慰。[14]

同时,令人感到担忧的是,类型电影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原有的类型片基础上,像灾难片、恐怖片、科幻片等类型仍需进一步开掘。这也将成为中国电影在未来与引进片博弈的新筹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