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于1606年生于荷兰莱顿的一个磨坊主家庭。从小他就表现出过人的聪颖,17岁那年,他离开莱顿到阿姆斯特丹,在画家拉斯特曼指点下继续学画。伦勃朗极为努力,很快就娴熟地掌握了意大利古典画的技法。
《基督在加利利湖的风暴中》
17世纪的欧洲艺术绘画崇尚宗教神话题材。1626年,伦勃朗画出了取材于犹太教典故的《多比与抱羊的安娜》。通过这幅公开出售的处女作,伦勃朗显示出娴熟的古典画技法,但他并没有满足,而是将古典画技法从描绘宗教人物转向平民百姓。
当时,荷兰商人为了炫耀生活日渐富裕,纷纷请画家为自己画肖像,并在家中张挂起来,这种作法逐渐成为时尚。而后,社会上各行业人士又成立各种行业协会。1632年,阿姆斯特丹的外科医师协会委托伦勃朗画他们的团体肖像。那年代,团体肖像画上出现的所有人都并肩排列,画家要依次画出他们每个人的面貌、服饰,并在画上一一写明每个人的名字,随后,上面的人物各自掏钱,平摊画家的酬金。然而,伦勃朗却冥思苦想,他要有所创新。
这天,伦勃朗将医师协会的8位先生包括协会的头领尼古拉·丢尔普请来。他揭开蒙在画上的布,人们瞬间都震住了。他们看到画面上人物有层次地错落排开:丢尔普指着人体标本,头头是道地讲解着;其余的人神情专注,或聆听,或观察,若有所得。至于每个人的名字,都出现在画中一名医师手中的纸上。尽管某位医师在画中是个侧面头像,可这侧面却传神地表现出他本人的神态,他又能挑剔什么呢?
伦勃朗的名作《夜巡》
《丢尔普教授的解剖课》
这幅《丢尔普教授的解剖课》,巧妙地突破了多年来团体肖像画的陈旧模式。1642年,阿姆斯特丹市自卫队也向伦勃朗订购他们的团体肖像画。此时的伦勃朗已经领悟到绘画不仅要用色彩对比,更应该画出光线的明暗对比,这样人物才能神态逼真。他将这个艺术创意运用进这幅团体肖像里,并最终完成了这幅画。画中,自卫队的大尉神色严峻地向少尉布置任务,队员们或扛旗,或举枪,神情不一,即将出发。画家还画了个报警的老人和看热闹的小女孩。这幅画突出了自卫队闻警出动、保卫家园的强烈责任心。由于画面上用光的明暗扩展了人物的主体纵深感,有些队员的面貌就不可能那么清晰了,因此自卫队员拒绝付钱。这幅题为《夜巡》的画,也成为阿姆斯特丹人嘲笑的对象。原先说好的酬金最后只支付了三分之一,而且还有某些评论者写文章对伦勃朗的艺术创新进行攻击,嘲笑他是“黑暗王子”。
1696年10月4日,穷困潦倒的伦勃朗去世了。他留下了数千件的油画、铜版画、速写作品,这些都成为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他用光线明暗、对比方式创作的肖像画技法,创造了17世纪荷兰画派的辉煌,被欧洲的美术史家称作“紫金色的黑暗”。
纳粹利用伦勃朗
1940年,纳粹德国发动“闪电战”占领荷兰。侵略行为不得人心,纳粹急需一点正面的形象来骗取荷兰人民的好感。伦勃朗是荷兰人的代表,他信仰新教,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一切都让纳粹觉得可资利用。于是,纳粹政权发行了以伦勃朗为主题的邮票,还设立了“伦勃朗奖”,用以表彰那些为国家的文化艺术做出贡献的人。接着,纳粹雇佣“枪手”创作了反映伦勃朗生平的电影和歌剧,甚至打算将伦勃朗的生日(7月15日)定为全国性假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