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邺城受挫败不折兵至德

三邺城受挫败不折兵至德

时间:2022-05-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果不出李光弼所料,三月,史思明看到十节度使兵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亲率五万精兵突然进逼邺城下,袭击十节度使兵。鱼朝恩掣肘诸将,屡屡贻误战机,再加上运输粮草的船只遭到史思明的劫掠,军中粮饷不继,士气低落,结果被史思明击败,损失惨重。

三、邺城受挫 败不折兵

至德二年(757年)初冬,郭子仪等率军击败安庆绪,先后收复长安和洛阳,安庆绪败逃邺城(今河南安阳)。但是,唐肃宗认为胜利在握,急于迎唐玄宗回朝,大封功臣,因此迟迟没有组织战略追击。安庆绪乘机收集残部,重整旗鼓,他令黄河以南叛军全部撤至邺城会合,连同在河北诸郡招募的新兵,共聚集六万余人,准备固守邺城,对抗唐军。

过了近一年时间,唐肃宗才决定出兵北攻安庆绪。乾元元年八月,唐肃宗召李光弼入朝,升李光弼为侍中,改封郑国公。九月,命令李光弼、郭子仪等十节度使兵合数十万讨伐安庆绪。唐肃宗认为李光弼、郭子仪都是国家元勋,难相统属,因而不设元帅,而任命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处置使,负责节度诸军,鱼朝恩实际上就成为此次出征的最高统帅。

十月,各节度使兵进逼邺城。安庆绪屡战屡败,退入城内固守,并以让位为条件,求救于史思明。史思明与安庆绪早有矛盾,他自恃兵强马壮,粮食充足,与安庆绪分庭抗礼。但安庆绪危在旦夕,他又担心安庆绪如被唐军消灭,自己将陷于孤立无援的困境,决定亲率大军南下救邺。他分兵三路攻入魏州(今河北大名北)后,按兵不动,于乾元二年(759年)正月在魏州城北自称大圣燕王。李光弼看出史思明按兵不动,意在麻痹朝廷的军队,然后乘朝廷军松懈戒备,以精兵进行袭击。为此,他建议以本部人马和朔方军主动发起攻击,迫使史思明出战,而史思明因有被朔方军击败的惨痛教训,必然不敢轻出,这样不仅暂时可以牵制史思明,而且时间一久,邺城必然疲困不堪而被攻破。邺城一破,魏州的史思明更加孤立,也就容易被消灭。但是,李光弼这一正确的战略方针遭到既无能又嫉贤的宦官鱼朝恩的反对,从而贻误了战机。

果不出李光弼所料,三月,史思明看到十节度使兵粮食不足,士气低落,亲率五万精兵突然进逼邺城下,袭击十节度使兵。李光弼因为早有准备,率军拒战,未分胜负。但是,由于十节度使兵互不相统属,没有主帅,指挥不统一。鱼朝恩掣肘诸将,屡屡贻误战机,再加上运输粮草的船只遭到史思明的劫掠,军中粮饷不继,士气低落,结果被史思明击败,损失惨重。各节度使相继率本部兵马撤归本镇。李光弼的军队没有受到什么损失,返归太原。

邺城之战后,史思明杀死了安庆绪,然后进入邺城。不久,留其子镇守邺城,自己返回范阳,在范阳自称大燕皇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