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遇到失败和挫折怎么办

遇到失败和挫折怎么办

时间:2022-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尤其需要一种崭新的态度和理智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就是对挫折和失败的认知态度、承受限度和应激能力。1.保持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2.保持做人的弹性和毅力 弹性和毅力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韧度。这让我们想到,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弹性。

据报道,南京长江大桥有一个义务心理援助组织,先是一个人,后来发展成几个人,甚至一些社区组织也参与其中。他们巡回在大桥上,对那些精神沮丧、在生死之路上犹豫彷徨之人进行归劝和疏导,每年都能拯救无数欲跳桥自杀者。

2010年,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富士康的员工发生了“12连跳”事件,震撼了全国。

人们不禁要问,现代人怎么了,心理为何这样脆弱?的确,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竞争、失业、情场上的败北等,无不给人们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也就是说,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面临着极大的考验,尤其需要一种崭新的态度和理智的方式面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面对同样的挫折和失败,为什么有的人能坦然面对,成就了一番事业,有的人则在挫折和失败面前沮丧、失望,甚至是绝望呢?这里除了知识、机遇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心理素质。有句话说得好:现代人综合素质中重要的是知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能力中最重要的是心理承受能力),当然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觉悟。心理学家认为,心理承受能力就是对挫折和失败的认知态度、承受限度和应激能力。那么我们又如何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1.保持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基础。健全的人格就是自立、自强和永不气馁、永不屈服、永不放弃的精神。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存在成功和失败两种结果,以及快乐和痛苦两种选择。成功当然使人快乐,但失败并不完全是痛苦的事。如果能从失败中找到教训,探索出成功的路子,何尝又不是快乐的事。而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只希望成功,而不接受失败,这叫作“输不起”,这是心理不健全的表现。因为它违背了事物的两分法,事实上这部分人在谋事之前就输了一半。再说,人们对失败的体会往往局限于于事无补的痛苦和追悔之中,或者是默默地忍受之中,再不就是以过激的行为来回避矛盾、解决矛盾,似乎跳楼自杀或跳桥自杀是最好的选择。殊不知这是错上加错,是一种心理崩溃的表现。难道就没有其他的出路?当冷静下来或过一段日子再回头看,事情远没到这种程度,甚至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健全的心理和人格是我们抗御挫折和失败的基础,只要精神不垮,事情总归有回旋的余地。

2.保持做人的弹性和毅力 弹性和毅力可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韧度。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看到,一场飓风之后,有的大树连根拔起,有的则拦腰折断,而那些幼小的树苗尽管被刮得前俯后仰,事后却安然无事。这让我们想到,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需要有一定的弹性。这种弹性体现在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对结果有个充分的估计,而且是正反两方面的,既不要一厢情愿地把全部的希望都押在成功的赌注上,也不可期望值过高,这样把各种可能出现的结果控制在我们感情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任何污秽均无损于大海的洁净;任何赞誉都无增于高山的巍峨。倘若你有大海般的胸襟,有高山般的气度,那么任何嘲讽毁誉都对你不起作用。

3.对生活中的挫折困境时常保持足够的心理准备 究竟是什么致使现代人心理承受力较低呢?只要稍遇到一点儿挫折,就老跟自己过不去,弄得堵心窝肺、腹绞肠断?其主要原因是许多青年人没有经历过种种挫折。因为只有经历了大大小小的困苦与挫折,人们才会在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克服困难、走出困境的勇气与能力,并建立起再次迎接命运挑战的心理准备,才可能形成一种“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的泰然心境。而当今的许多青少年,在其成长期间大都受到了娇惯宠爱和过度保护,生活一帆风顺,使他们所经历的困难与挫折太少太少,也就无从谈起战胜挫折的信心与经验了。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悖论:社会家庭在需要青少年尽早成熟的同时,又创造了许多他们无法尽早成熟的条件。

一位心理学家跟踪调查了一些即将进入社会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一些学生心态盲目乐观,认为自己一定可以找到一份收入高又有趣的工作;另外一些学生则对未来不那么盲目乐观,觉得未来发展不会那么顺利。可恰恰是这些心态“悲观”的人,比前者获得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更高的工资。为此心理学家解释说,过多的积极想法容易给人误导,让人在仍需奋斗的时候,却认为已胜券在握。可见,对生活中的挫折困境时常保持足够的心理准备,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事物的发展是有起有伏,有平稳,也有动荡的。因而人们的生活不可能总是安稳平顺,难免有种种意外的打击、挫折和困难。如果缺乏心理准备,就容易在麻烦到来时陷于被动,造成心理失衡乃至崩溃。

建议在校的青少年学生主动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地让自己吃苦。日本的一位厂长曾对一个来厂干粗活的大一学生说:“你是教育系的学生,所以将来可以去教书或从事行政工作,没有机会再做这种粗重的工作了。可是我希望你永远不要忘记有人在做这种工作。当你苦闷时,不妨回忆一下此时的经历,也许可作为你生命的支撑力量。”愿我们的教育者,我们的家长们,都有着与这位厂长相同的教育胆识,别老让孩子那么一帆风顺,而是适时地给他们吃点“维生素N”。

4.有多元思维方式 面对同一种境况要有多种考虑和选择。许多青年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狭窄,这与他们所受的教育训练密切相关。像无论文理学科,考试时大量使用客观性试题,答案ABCD罗列在下面供学生选择,这与现实中的问题大不相同。生活中的问题大都具有开放性,它的解法要靠自己去探求,鲜有现成答案。此外现实中的问题答案往往没有所谓“绝对的最优”,而只有“相对的最优”,这就要靠自己反复评价决定取舍,找出最适合于自己的方案来。所以客观试题虽然不乏种种优点,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它对于思维训练的缺陷:容易固定学生的思维模式,养成面临多方面多层次选择时的惰性,缺乏综合判断取舍的能力……有这种缺陷的人,遇到问题就只有“一根筋”,没有思维的发散力。结果翻来覆去就只有一个点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比这更危险的了。有多元思维方式,面对同一种境况要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才能遇事不慌,致力于问题的解决。通过回顾和全面分析,发现目前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制定解决的方案。

5.勇于担当 有意识地通过学习、扩大接触面、参加多种活动等来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特别是要多为集体和他人尽责。著名作家曹启泰教育他的儿子概括起来就两个字“肩膀”,教育他女儿就一句话“找一个有肩膀的男人”。这里肩膀的含义就是要敢于担当,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责任感最足以展示我们的力量。没有负起责任的人,由于没有被重大的责任所磨炼、所发掘,他们为人一世,往往是个弱者。创造的力量,应是非常的力量,只有在重大的责任之下才能锻炼出来。所以要多做事,多承担任务,多为集体和他人尽责,而非心存逃避之意。比如多为班集体做些奉献,多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多为朋友尽心尽力,多多给予支持。在生活中像《红灯记》中的李铁梅所说:“能挑千斤担,不挑八百斤。”

对于人本身而言,生命之旅就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改善自身的过程。人学习的本质就是学习适应。环境有压力,自身才有力量,环境越复杂,自身才能锻炼得越机智。于是,当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顶住了各类压力而取得了胜利果实时,内心就会充满了欢乐。可见,生活对于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人来说,每一步都是艰难的。但惟有这种艰难,才让人生充满了挑战的魅力。因而适应社会的过程,就是在不断改造自身素质和改善环境的过程中达成一种和谐,它将教会你生活的信心、勇气与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