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让孩子受点挫折

让孩子受点挫折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黎女士提起4岁多的儿子时说:“龙龙怎么什么事情都要我出面呢?”一天,黎女士去幼儿园接龙龙。本来两个人都已经走到大门口了,龙龙又把黎女士拉住了。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黎女士总是鼓励龙龙当第一名,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他好强,有进取精神,有竞争意识。孩子在过分的保护和管制下,当独自面对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让孩子受点挫折

行为表现

黎女士提起4岁多的儿子时说:“龙龙怎么什么事情都要我出面呢?”一天,黎女士去幼儿园接龙龙。本来两个人都已经走到大门口了,龙龙又把黎女士拉住了。原来,今天别的小朋友都因为吃菜好得到小红花了,而龙龙没得到。看到龙龙这么难过,黎女士只好去找老师请求道:“老师,你给龙龙一个小红花吧!他吵着要!”老师说:“他不吃青菜。”黎女士笑着说:“我家龙龙就是这样,别人有的他也要有,你给他一个吧!我回家再让他吃一些蔬菜!”老师只好无奈地把小红花给了龙龙。

和小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黎女士总是鼓励龙龙当第一名,这样做的目的是希望他好强,有进取精神,有竞争意识。结果是,倘若没有得到第一名,龙龙就非常难过,哭得很伤心。不管妈妈怎样解释都不行,非要重来一次得第一,如果小朋友不跟他跑,他就会又哭一场。

行为解密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许多家长越来越害怕孩子失败,越来越计较孩子的失败,甚至苛刻孩子的失败。这让孩子没有了信心,失去了闯劲,甚至战战兢兢,畏缩不前。家长们如此要求孩子,一味地只要求孩子成功,而不允许失败,其实是很不现实也很不理智的做法。

挫折教育是儿童启蒙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儿童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不可或缺和不可忽视的一个重点。它可以是刻意安排的,但很多情况是随机的。作为家长,无论是在哪种情况下,孩子首先需要的不是你直接的帮助,你也千万不要孩子一有困难就直接的帮助他解决。这时候的孩子最需要的是鼓励,但往往一味的鼓励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因为,总有些问题不管你怎么鼓励最终他还是没有解决掉,所以,渐渐地他不会再相信你。这时该怎么办呢?在你鼓励他的同时,你应该告诉他,问题为什么还没有解决,要想办法让他不断地想,不断地思考,这就是引导:首先是思维的引导,当我们在碰到一个问题迟迟未能得到解决的时候,我们就会从另外一个侧面去想办法,这就是一种思维的转向。往往在经过反复多次的思维转换问题最终还是被我们解决了。其次,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有丰富的想像力,但对一些生活的常识还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所以,当孩子在解决困难时的思维正确后,作为家长的你就要注意他们所采用的解决办法是否合理。这主要取决于孩子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的积累,他们积累的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越多解决的办法就会越科学越合理,结果也就会越圆满。

孩子越小就越容易发现自己许多事情做不好,尤其是在他们做游戏的时候。他们的哭闹总是求救信号。比如说:“我没法儿按照我想的把积木堆起来!”“我没法儿用勺子稳稳当当地喝汤!”这时候如果父母显得不耐心,让孩子做别的游戏,或者是简单几下把他想做的替他做好,便会剥夺孩子在堆积木或者吃饭过程中所带来的成就感。我们的任何帮助都不应该让孩子感到他们的无能,而是要小心地引导孩子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对于孩子来说,重要的不是在他的玩具桌上堆一个最漂亮的积木塔,而是他能够通过大人的一些提醒来自己做成一件事情,哪怕是笨拙地自己完成。

这个原则在另外一种很常见的日常情景中也能明了地体现:一个小孩子把玩具不小心弄到了沙发底下,他的胳膊太短,没有办法把玩具取出来。孩子跑到我们中间,寻求我们的帮忙。或许很多大人会毫不犹豫地很快把玩具从沙发底下取出来,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然而更好的方式是给孩子一个衣架,或者是一个长一点的东西,让他们自己把东西从沙发底下取出来。这样做也符合一句习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行为贴士

人脑的发育在5岁以前已完成90%,如果在这个时期,父母过分包办就会束缚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使孩子在遇到困难时,采取消极的方式。孩子在过分的保护和管制下,当独自面对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