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警惕“好心”做坏事

警惕“好心”做坏事

时间:2022-05-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警惕“好心”做坏事生活场景1一位妈妈想帮助她的孩子穿衣服,孩子说:“我自己能穿衣服。”显然,这位妈妈和老师都是一片好心,但是,在教育上,“好心”不等于“合理”。如果缺乏足够的教育理性,大人们就经常出于好心对孩子做“坏事”。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认为“我做的不如妈妈好,那就让妈妈来做吧”以及“我这样做会让大人不开心,或许我一开始就不该自己做事”。

警惕“好心”做坏事

生活场景1

一位妈妈想帮助她的孩子穿衣服,孩子说:“我自己能穿衣服。”妈妈说:“你能什么能,上次还不是弄掉了一个扣子。我帮你吧。”穿完衣服,妈妈又要给孩子穿鞋子,孩子说:“可以让我自己来吗,我一定能穿好。”妈妈说:“你是能穿好,可是太慢了。等你穿好了,我们就会迟到的。别废话了,有人帮你穿还不愿意,真是的!”

生活场景2

幼儿园的院子里,孩子们围成一圈,有说有笑。圈子中间有个水盆,里面漂浮着一些玩具。有一个刚刚两岁半的小男孩,独自一人站在圈外,看得出他充满了好奇心。他开始慢慢走近其他的孩子,想挤进去,但是他没有力气,挤不进去。于是开始想办法,他的目光向周围移动。在他那张小脸上流露出的表情是很有意思的。突然他的目光落到了一张小椅子上,显然他决定把椅子搬到这群孩子的后面,然后爬上去。他开始向椅子走去,脸上露出了希望的神情。正在这时,老师走过去蛮横地抓住他,把他举过其他孩子的头顶,让他看水盆,还说:“来,可怜的小家伙,你也看看吧。”当小家伙在感到自己快要成为胜利者的时候,却发现自己不由自主地被一双铁钳一样的手举了起来。原来他脸上那种欢欣、探索和期望的表情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剩下的只是一种别人会替他做事的孩子那种呆滞的表情。

img50

孩子不仅仅是作为被保护、被帮助、被教育的角色存在的,他们也可以帮助我们,教育我们。也并不是只有身有残疾的孩子才能启发帮助大人,并不是只有穷人的孩子才能早当家,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惊人的坚强和承担责任的能力。

图中塞拉利昂的小男孩正在帮助失去双臂的父亲打理衣服,该图片获得第49届世界新闻摄影大赛一等奖。

您的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场景吗?显然,这位妈妈和老师都是一片好心,但是,在教育上,“好心”不等于“合理”。如果缺乏足够的教育理性,大人们就经常出于好心对孩子做“坏事”。

生活场景1中的妈妈分别因为“害怕孩子弄掉扣子”、“孩子穿得太慢会迟到”拒绝了两次孩子自己做事的机会。这意味着什么呢?这不仅剥夺了孩子熟练和巩固生活技能的机会,而且抑制了孩子自立的愿望和尝试的热情。父母的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认为“我做的不如妈妈好,那就让妈妈来做吧”以及“我这样做会让大人不开心,或许我一开始就不该自己做事”。如果孩子不听从父母,父母就不赞许孩子。当父母不赞许孩子时,孩子必定也不会赞许他们自己,因为人幼年的自我肯定是依赖于父母的态度的。这样孩子就接受了父母强加给他们的依赖心理。但是当孩子形成了依赖习惯之后,父母却往往反过来说“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依赖别人,真没办法”。

在生活场景2中,无疑这个小孩看见了漂浮着的玩具,但他却因为大人的介入被迫丧失了体验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征服障碍物所获得的快乐。看到玩具实际上没有任何实质性意义,而通过自己对智慧的运用发展其内在的力量,却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这位老师虽然是想帮助孩子,可是这种“帮助”却是对孩子的干扰和破坏。如果孩子年龄再大一点,他一定会非常恼火老师的行为。

类似这样的事情,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大人们经常因为怕孩子受苦而自己代劳。比如那些给孩子背书包的爷爷奶奶们。有人说孩子太小背不动。其实,背不动大的可以背小的呀,背多少是个能力问题,背不背就是性质问题了。

有些大人嫌孩子不会做,觉得还不如自己做省事。当然代替孩子做事比教会孩子做和等待孩子做好要容易得多,可是,贪图这个“容易”的代价就是剥夺孩子学会和做好的机会。

有些大人见不得孩子被困难绊住,就像生活场景2中的老师一样。殊不知,能力只有在克服困难中才能得到提高。

有的大人见不得孩子有一点风险,学滑冰怕摔了,骑自行车怕撞了,接开水怕烫了,用剪刀怕剪到手……事实上,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杜绝所有危险恰恰是最危险的。因为这样,孩子将像艾滋病人不能抵御任何病菌一样,无法适应生活。

自立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孩子心理成长的需要,孩子在自立中增长自己的力量并由此获得自尊和价值感。但是这种需要被长期压抑就会萎缩,那将是很大的不幸。明智的单亲妈妈都把培养孩子自立、自强的精神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我的一个朋友在这方面就做得特别的好。在很多人眼里,我的这位朋友是一个不幸的女人。她离过两次婚,现在跟她一起生活的女儿,有一条腿是假肢。但是,一个人是否幸福不在于面对什么样的生活,而在于她如何面对她的生活。实际上,每个接触过她的人,都会对她爽朗的笑声和对待生活的热情留下深刻印象。她现在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女儿在英国读高中。

她已经很富有,而且她比别人更有理由呵护自己残疾的女儿,但是她却要求孩子打工谋取生活费。女儿很长时间都在麦当劳打工。有一次,她给妈妈打电话说:“妈妈,我的假肢这几天好疼。”(读者朋友,假如你是这位母亲你会怎么回答呢?)

她说:“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这是因为你的脂肪太多了,锻炼锻炼就好了。”

人很多时候是从别人对待自己的方式中学会看待和安慰自己的。假如我的这位朋友大惊小怪并告诉孩子赶快辞工,那么当孩子再次面临难题的时候,她会怎样呢?她的女儿听妈妈这么说,就半信半疑的说:“是吗?那我试试!”一星期之后,女儿打电话告诉妈妈,说她好多了,她感到自己更强壮了。

我经常想,我的这位朋友真是一个聪明的母亲,她知道怎样才能真正帮助女儿。的确,对于一个残疾的女孩,还有什么比坚强更重要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