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陶行知对于学校的认识

陶行知对于学校的认识

时间:2022-05-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陶行知对于学校的认识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活学校”,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不死不活的学校”。第二年年底,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提出自己的办学宗旨。一九二六年九月,陶行知为《微音》杂志撰写《我之学校观》,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学校的理解和认识。陶行知的这些观点,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对于学校的认识

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活学校”,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陶行知是安徽人。南京离安徽很近,又是全国教育中心之一。五四运动后,安徽因学潮不断,所以当地学生到南京求学者源源不断。但由于受区域规定的限制,前来求学的安徽籍青年很难进入当地学校。一九二三年,安徽旅宁同乡会和旅宁同学联合起来,以恢复安徽人所办的“上江公学”为名,创办南京安徽公学,由陶行知出任校长。第二年年底,陶行知在《南京安徽公学办学旨趣》中提出自己的办学宗旨。他说:“我们学校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职员在与学生同生活、共甘苦的过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则。让学生做的事,教职员应该一起做;让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应该一起学;让学生遵守的规矩,教职员应该一起遵守。这样一来,师生之间才能产生感情,才能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才能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才能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他认为这种共学、共事、共修养的方法,能对学生的人格产生很大影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还说:南京安徽公学是一所贫穷的学校,因此“用最少的经费,办理相当的教育,是我们很想彻底努力的一个小试验”。此外,他提出要用科学的精神来追求真理,研究学问;要用美术的精神来改造环境,“现出和谐的气象”;要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精神,处理一切事情。随后,他还反复强调师生同甘苦共生活是最好的教育,是改进学校教育的一大关键。

一九二六年九月,陶行知为《微音》杂志撰写《我之学校观》,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自己对学校的理解和认识。

——学校是一个能教坏人变好,也能教好人变坏的地方。这地方既能叫人成龙,也能叫人成蛇;既能叫人多活几岁,也能叫人早死几年。

——学校要以生活为中心。以学生生活为中心的学校是“活学校”,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不死不活的学校”。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地方。大家要在同甘共苦中达到精神的沟通和感情的融洽,要共同关心国家大事和世界大势,要在质疑问难中互相学习、互相感化。

——无论是校长还是厨师、校工,都各有各的学问。因此大家要虚心,要学而不厌,不断增进自己的学问。

——学校不是道观,不是寺庙,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必须与社会生活息息相通。

——要想改造社会环境,首先要改造学校环境。改造学校环境应当用“美术的精神”。如果学校师生不能共同改造学校环境,他们所谓改造社会环境就只能是自欺欺人。

——钱可以买许多东西,但是就如同买不来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花钱是买不来高尚精神的。高尚精神在自己身上。这种东西就如同山间明月、江上清风一样,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办学要公开,要把学校生活放在阳光下面,让大家都能看到,都能参观批评。办学的人对待学生要亲如子弟,这样大家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来。

陶行知的这些观点,对于当今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