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怒涛声里血火硝烟

怒涛声里血火硝烟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怒涛声里血火硝烟怒涛声里血火硝烟光绪皇帝19岁的时候,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已经15年了。海军告急,朝野震动,慈禧太后精心粉饰的太平景象,化作满天的战争烟云。清廷的软弱态度,助长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日军便集中炮火向它进行轰击。但是,北洋舰队的广大官兵,仍然奋不顾身,英勇战斗。舰队受包围时,舰队官兵不顾李鸿章的命令,进行了英勇的抵抗。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整

怒涛声里血火硝烟

怒涛声里血火硝烟

光绪皇帝19岁的时候,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已经15年了。迫于舆论的压力,她不得不让光绪“亲政”,还言不由衷地说:“我老了,该让皇上管管事了。”事实上,她还是牢牢掌握朝廷的大权。没有她的同意,“亲政”的光绪皇帝,什么事情也决定不了。

慈禧太后退居到北京西郊的颐和园。为了庆祝自己的六十大寿,这个贪图享受、不顾国家安危的女人,竟然动用海军经费扩建颐和园,还命人在皇宫到颐和园的几十里官道上结扎五彩亭棚,安排戏班乐舞,庆祝颐和园落成。

就在这鼓乐齐鸣、百官祝福的祥和气氛中,传来了日本海军向中国黄海舰队进攻的隆隆大炮声。海军告急,朝野震动,慈禧太后精心粉饰的太平景象,化作满天的战争烟云。当时民间传述着这样一副对联:“台湾岛已割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表达人们的愤怒。

这场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呢?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春天,朝鲜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派兵镇压。日本政府觉得这是侵略朝鲜和中国的大好机会,就极力劝诱清政府出兵,作为自己出兵的借口。清军开进了汉城附近的牙山。这时,日本马上翻转脸来,借口清政府出兵朝鲜,也急忙派兵从仁川登陆,攻占了汉城,并屡次向中国军队挑衅,有意造成战争冲突的紧张局面。

镇压了朝鲜农民起义后,清政府建议中日双方同时撤兵,日方却伙同朝鲜的民族败类,策划了一次宫廷政变。新建立的朝鲜亲日傀儡政府,请求日军帮助他们驱逐驻在牙山的清军。日军得了这张王牌,便向清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开炮击沉了行驶在丰岛海域的清政府运兵船“高升”号,1000多名中国士兵葬身鱼腹。

日本借故出兵,矛头指向中国,已是路人皆知,但主持清政府外交和军事的李鸿章,却不积极备战,反而把希望寄托于英、俄等帝国主义的调停上,对日本步步退让。他还下了一道荒谬的命令:“陆军可守则守,不可守则向北撤退;海军以保存战舰为主,不得擅自出洋作战。”清廷的软弱态度,助长了日寇的嚣张气焰。八月十三日,日本军队又进一步向平壤发动了猛烈的攻击。以左宝贵为首的清军官兵,和朝鲜人民一道,进行了殊死的抵抗,毙伤敌军无数,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辎重。但是,贪生怕死的清军总指挥叶志超却率领所部北逃,一夜之间奔出3130余里,直至鸭绿江北岸才停下脚步,使局势急转直下。左宝贵壮烈牺牲,平壤也落入敌人手中。

十八日,清海军提督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护送援军至大东沟。返航途中,忽然接到报告:“一支悬挂着美国国旗的舰队从西南海域驶来。”他立即走上舰桥观察,果然有12艘军舰挂着美国星条旗。还没等丁汝昌拿定主意,那12艘军舰突然改悬日本国旗,首尾衔接,加大了马力,向北洋舰队直扑过来。

在这紧要关头,丁汝昌坚决抵制了“济远”号管带(舰长)方伯谦避敌逃跑的建议,下令将舰队分成两路,以“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吨位最大的铁甲舰为先锋,准备痛击敌舰。

“定远”号是指挥舰,桅杆上挂有帅旗。日军便集中炮火向它进行轰击。丁汝昌从震断的飞桥上跌落下来,身负重伤。水兵们想将他扶回舱房休息,他严词拒绝,镇定地坐在甲板上,指挥各舰迎战。

双方舰队的距离越来越近。日本以“吉野”等四艘快速战舰为前锋,猛攻北洋舰队的右翼小舰。丁汝昌立即命令各舰同时向右转移4度,让主力舰“定远”、“镇远”同敌舰交锋。

这时,日舰加强了攻势。北洋舰队的“超勇”、“扬威”二舰中弹起火,“经远”、“致远”又被敌人隔开。最令人切齿的是方伯谦、吴敬荣这两个败类,竟然不顾大局,分别命令“济远”、“广甲”两舰撤离战场。但是,北洋舰队的广大官兵,仍然奋不顾身,英勇战斗。许多人身负重伤,草草包扎后又回到自己的战斗岗位

“致远”号在管带邓世昌的指挥下,多次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穿行。它时而从正面逼近敌舰,时而绕到敌舰的侧面,用大炮和鱼雷攻击,使敌人难以招架,有力地支援了主力舰的战斗。

当“定远”号的帅旗被敌人的炮弹击落时,邓世昌当机立断,命令士兵在自己的战舰上升起了一面大旗,“致远”号由此成了敌舰的主要攻击目标,多次中炮受创,船身严重倾斜,弹药已经用尽。邓世昌意识到自己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反而冷静下来。经过片刻沉思,他大步登上舰桥,面对全舰官兵,宣布了一个惊心动魄的决定。他说:“我们已经弹尽船伤,无力再同敌人作战,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壮烈牺牲……”他的话还没有说完,甲板上不约而同地发出了激昂的声音:“为国捐躯,万死不辞。我们听从管带的安排!”

img26

邓世昌激动得热泪盈眶,立即命令“致远”号开足马力,全速前进。顿时,这艘倾斜的战舰像一支离弦的箭,向日舰“吉野”号猛冲过去。面对“致远”号的来势,“吉野”号上的日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准备掉头逃跑。这时,“致远”号不幸被敌人的鱼雷击中。随着冲天的大火,战舰缓缓沉入大海。舰上的50多名中国官兵,全部壮烈牺牲,为中华民族谱写了一曲震撼人心的英雄壮歌。

邓世昌落水后,一个随从丢给他一个救生圈,并恳切地说:“只要管带活着,定能为我们报仇雪恨!”丁汝昌也命人划着快艇向他靠拢。

可邓世昌已经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他悲壮地对大家说:“舰毁人亡,我这个当管带的定无单独生还的道理。即使大家将我救上小艇,我又有何面目活在世上?”说毕,推开了救生圈,同全体落水的官兵埋葬在波澜壮阔的大海。

“致远”号英雄们壮烈殉国,极大地鼓舞了其他舰艇上的爱国官兵。“经远”号管带林永升临危不惧,奋勇抗敌,直至舰艇沉没前的最后时刻,还在发炮还击,给敌人以巨大的杀伤;“镇远”号用重型大炮击中了日旗舰“松岛”号,毙伤敌军100多人,“吉野”号也受了重伤,失去了战斗力。

激战进行了整整五个小时,直至黄昏。

因为这一年是甲午年,所以历史上把这场战争称做甲午战争。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日军在山东半岛登陆,先后攻下了威海卫南北两岸的炮台,形成了从海陆两路对威海卫港内北洋舰队的威胁。港内的舰队官兵,曾经几次要求出海抗敌,李鸿章为了保存他的实力,却下令不许舰只出港迎敌。舰队受包围时,舰队官兵不顾李鸿章的命令,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因力量薄弱以及舰上“洋员”和卖国分子的破坏,最后,北洋舰队被日本海军歼灭。

甲午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侵略的正义战争,在整个过程中,爱国将领与士兵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但是,腐败的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的卖国方针,终于导致这次战争的失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