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李渔:贫贱人穿的衣服宽博就是又肥又大

李渔:贫贱人穿的衣服宽博就是又肥又大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李渔求知李渔很小的时候,就对什么问题都喜欢刨根问底,常常为了一个解不开的小难题,茶饭不思,只要有机会就到处向人请教,直到疑问被解开为止。李渔“过一地即览一地之人情,经一方则睹一方之胜概。且食所未食,尝所未尝”。妙语点睛李渔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使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既有写实的、抒情的,也有联想的、议论的,语言精炼,韵律优美,深得世人称颂。

李渔求知

李渔(1611—1680),初名仙侣,后改名渔,字谪凡,号笠翁,浙江金华人。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在明代中过秀才,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后居于南京,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著有《凰求凤》、《玉搔头》等戏剧,《肉蒲团》、《觉世名言十二楼》、《无声戏》、《连城壁》等小说,与《闲情偶寄》等书。

李渔求知

李渔很小的时候,就对什么问题都喜欢刨根问底,常常为了一个解不开的小难题,茶饭不思,只要有机会就到处向人请教,直到疑问被解开为止。

据说他幼年的时候,有一天,他在私塾上课,老师正在讲解《孟子》,当讲到“虽褐宽博”一句时,老师说:“宋朝朱熹说了,褐,即贫贱人穿的衣服;宽博,就是又肥又长。”李渔听了觉得很难理解,他想:“既然褐是贫贱人穿的衣服,那就应该做得短瘦一点,也好省些布料,为什么反而做得又肥又大呢?”他跑去问老师,老师也解释不清。但是十分严肃地教训他:“朱老夫子的话是不会错的,你照着念就行了!”从这以后,这个疑问就一直留在了李渔的脑子里。

过了许多年,李渔长大后,有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游历了孟子所说的穿褐衣的地方。啊!好一派塞外风光,真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他想起了童年埋在心底的那个疑问,便决心把它搞清楚。于是,他请教了当地居民:“为什么你们的衣服都做得这么宽大呢?”居民们答道:“我们生活艰苦,只有这一件衣服,白天当衣服,晚上做被子,如果不做得肥大一点,就盖不住身体。”李渔终于明白了,褐,的确是贫贱人的衣服;宽博,就是又肥又大,朱熹解释得不错。

为丰富知识,陶冶性情,向大自然汲取营养,李渔与古代许多文人一样,不仅读万卷书,而且行万里路。在金陵居住期间,他一方面为了生计,不得不四处奔走,结交官吏友人,以取得他们的馈赠和资助;另一方面,他每到一地,都要游览山水胜地。他把大自然称为“古今第一才人”。他说:“才情者,人心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还说:“不受行路之苦,不知居家之乐。”在古代交通条件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他携带家班远途跋涉,走遍了燕、秦、闽、楚、豫、广、陕等省区,“三分天下几遍其二”,“名山大川,十经六七”,“四海历其三,三江五河则俱未尝遗一”,中华大地的奇山秀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李渔“过一地即览一地之人情,经一方则睹一方之胜概。且食所未食,尝所未尝”。在长期的漫游中,他对大自然作了深入的观察研究,对各地风土人情作了详细的调查,不仅进一步孕育了自己对各方面艺术的情趣,而且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创作素材。

▶妙语点睛

李渔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使他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曲、赋,既有写实的、抒情的,也有联想的、议论的,语言精炼,韵律优美,深得世人称颂。他还将这些从游历四方获得的素材移植到小说、戏曲创作和造园艺术中去,为后人留下了一批丰富而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警世良言

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论衡·实知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