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乐在安贫苏东坡

乐在安贫苏东坡

时间:2022-05-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乐在安贫苏东坡 乐在安贫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苏东坡认为这是铺张浪费、劳民伤财,于是就大胆写了《谏买浙灯状》。苏东坡一向认为奢侈腐化、大吃大喝不仅有害风气,也有害身体。几天后,苏东坡应约去老朋友家赴宴时,却看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转身就走。妙语点睛苏东坡十分注重官德修养,他真是把官德修养具体化了。

乐在安贫

苏东坡 乐在安贫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对后代很有影响。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苏东坡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他在给皇帝的奏章中曾讲述皇帝成功治理天下必须注意的六件事,其中很重要的一件是:简约朴素,不伤民财。

后来有一次宋神宗决定要大办元宵节,并计划购买“浙灯”四千盏。苏东坡认为这是铺张浪费、劳民伤财,于是就大胆写了《谏买浙灯状》。宋神宗看后,很羞愧,认为他的意见是对的,决定不再购买“浙灯”。

苏东坡一向认为奢侈腐化、大吃大喝不仅有害风气,也有害身体。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他写道:“口体之欲,何穷之有?每加节约,亦是惜福延寿之道。”意思是说,人的欲望是无穷尽的,注意节约,对身体和工作都有好处。

由于他养成了节俭的好习惯,所以他被贬官降职时,也没有被穷困窘迫所吓倒。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一贫如洗,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好不容易买了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剩下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就这样,苏东坡一家人过着清苦的日子,日子虽然苦一些,但他们一家人倒也很快乐。他在给自己的好朋友秦少游的信中,谈到自己在黄州的每日计划开支,艰难度过的清苦日子时说:“我想我之所以能支撑到现在,和我的节俭计划是分不开的。我估计现在手中的钱还可以用一年多,所以也没什么担心的。”

后来,他又在朝廷中做了高官,但仍注重节俭,从不讲究奢华。他规定每餐只能一饭一菜,有客人也只能增加两个菜,不许铺张浪费,否则就拒绝用餐。一次,苏东坡的一个老朋友与他重逢,高兴地请他吃饭,他一再嘱咐朋友千万不可大操大办。几天后,苏东坡应约去老朋友家赴宴时,却看见酒席准备得相当奢华,他婉言拒绝入席,转身就走。苏东坡走后,他的朋友感慨地说:“当年苏东坡遭难时,生活很节俭。没想到他如今身居高位后,还这样节俭。”

▶妙语点睛

苏东坡十分注重官德修养,他真是把官德修养具体化了。在任时,他不仅躬亲为民,而且十分注重以俭养廉。无论是在杭州当官,还是在海南岛做官,他都曾有过许多惠民之举,很注重自身的廉洁修养,因此成为后人敬仰的榜样人物。

▶警世良言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先秦·《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