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智取公孙渊的司马懿

智取公孙渊的司马懿

时间:2022-05-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公孙渊见大兵惨败,立即紧闭城门,不敢出战,完全转入司马懿事前所说的下策之中,束手待毙。公孙渊被困在孤城中,不久粮尽,只好靠宰杀牛马为食,兵民为了争食相互格斗自残,根本无人专心守城。公孙渊接檄,万般无奈,派卫演到魏营,要求即日送儿子前来做人质,请求司马懿解围。

●智取公孙渊的司马懿

18●智取公孙渊的司马懿

司马懿,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属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全权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平生最显著的功绩是多次亲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的北伐。死后谥号舞阳宣文侯,次子司马昭被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三国时,魏国的辽东太守公孙渊在魏明帝景初元年自立为燕王,建号绍汉,公然与曹魏政权分庭抗礼。明帝闻报,勃然大怒,他在殿上走来走去,觉得必须将他迅速剿灭,不然不但有损自己的天子威严,而且后患无穷。然而派谁去担当此任呢?思来想去,便打算派司马懿领兵前往。他命人传司马懿入见,司马懿来到后,魏明帝拉着他的手,说道:“公孙渊背叛天朝,藐灭朕及诸臣,是可忍,孰不可忍?朕打算派公前往完成勘乱重任。”

司马懿立即跪奏道:“臣谨遵命。”

明帝忙说:“爱卿平身。且听朕言。公此次征讨,估量公孙渊将会以何策相拒?”

司马懿略一思索,奏道:“臣以为公孙渊得知我军征讨消息,弃城避战,此为上策;据辽河抵抗,此为中策;坐守伪京襄平,此为下策。”

明帝说道:“公以为他当取哪策?”

司马懿奏道:“臣以为公孙渊如善知敌我,断然会放弃眼前利益,弃城出走,以此拖延时日,疲惫我军,待机而战,可他本是智浅寡断之人,难上策。必会认为我军孤军深入,难以持久,从而据辽死守,如交战不和,便会退守襄平,由中策转为下策,在襄平等待我军捉拿,谅他不会如此。”

明帝听后,连连点头,又问司马懿说:“公此次行动,往返大约需多少时间?”

司马懿答道:“长安到辽东相距四千里,前往需一百天,攻取需一百天,返回需一百天,再用六十天作为休息时间,一年时间便足够了。”

明帝说道:“好,公准备出发吧。”

司马懿于是率大军前往征讨,他渡过黄河,穿过华北平原,在当年六月抵达辽东。哨兵飞报公孙渊,公孙渊大惊,马上命令大将卑衍、杨祚率领步兵数万屯驻辽隧,修建了二十多里的长壕抵挡。司马懿探明这一情况,笑道:“此是小儿之计,怎能蒙我。”左右忙请教公孙渊用意,司马懿说道:“他这样做是想疲惫我军,等我军精疲力竭之时,再来同我军作战,我岂能上他的圈套?”左右又问道:“既然如此,我们该如何行动?”

司马懿说:“我猜测贼众大半在此,其巢穴一定空虚,假如我军乘虚直捣襄平,他们必然回师救援,我们在途中设下埋伏,加以阻击,必获全胜。”左右听后,都由衷赞许。当即按司马懿的部署,在南面张设大量旗帜,显示要从南面进攻的姿态。将敌兵注意力引到南面,然后,司马懿率领大军悄悄渡过辽河,从辽隧川直奔襄平。卑衍没过多久便发现司马懿已迂回到侧后,大惊说:“司马懿好狡猾,他知我们襄平兵少,此举必然是去抄我们老营,如果襄平有失,我们守在这里还有什么用处?”说罢忙传令连夜撤退。司马懿在途中得知,笑道:“贼众果然中了我的计。”说罢,忙部署伏兵。卑衍、杨祚哪里料到这一招,正往回疲惫而行,半路突然杀出司马懿布下的伏兵,立即慌了手脚,辽兵大乱,卑衍被杀,辽兵士死伤无数,余众狼狈逃入襄平。公孙渊见大兵惨败,立即紧闭城门,不敢出战,完全转入司马懿事前所说的下策之中,束手待毙。

到了七月,魏兵正准备攻打襄平,突然天降大雨,终月不停,结果辽河之水猛涨,洪水溢出,平地深数尺,汇成一片汪洋,魏军立即陷入洪水包围之中,不但无法攻城,连吃饭睡觉都成问题。这时,一些将领前来帐中向司马懿提出移营高处以防洪水的建议。司马懿在地上转了几转,皱皱眉头,抬头大怒说:“襄平破在旦夕,此后谁若再敢提移营之事,定斩不饶。”众人各个莫名其妙。

公孙渊被困在孤城,正愁无奈,见天降滔滔洪水,立即视为屏障,连称天公作美,神灵保佑。而司马懿这时不但不进击,反而令部队后退二十里,让襄平城中之民可以出城采樵,放牧牛马。魏军将领再也忍耐不住了,纷纷请求冒雨攻城,司马懿一概加以拒绝,按兵不动。司马陈圭见了司马懿这样的举措,心中十分焦急,忍不住地问司马懿说:“太尉过去征孟达,指令部队八路进兵,昼夜不停地攻城,仅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将其城拿下,斩了孟达。如今我军远道而来,反倒迟迟不动,不知太尉是何用意?”

司马懿说:“你有所不知,当年孟达兵少,却存有可供一年用的粮食,当时我军四倍于孟达,粮食却不足一个月用,不求速战速决,怎能取胜?现在情况和那时完全不同,公孙渊兵多粮少,我军则粮运不绝,拖延时日对我们利多弊少。再说眼下阴雨连绵,洪水没膝,即便严令部队进攻,又有何用处。我现在考虑的不是敌人的进攻,而是怕他们不战而逃,因为我们还没有对他们形成合围,兵退二十里,令其城中之民可以出城采樵放牧,都是避免把敌人逼跑。兵法上说‘兵行诡道’,‘因敌制胜’。现今公孙渊凭借其兵多及阴雨给我军造成的困难,还可支撑危局,看来还没有认输的想法,我们这样做,是拿出无能为力的样子给他们看,让他们安心地待在襄平,等到雨过天晴,我们再动手,那时,他想跑也跑不掉了。”

陈圭听了司马懿这一席话,心悦诚服。他立即把司马懿的这些想法传达给诸将领,诸将领听后,也都安下心来。

雨过天晴,司马懿开始发令大军四面合围襄城,筑土山,掘地道,立云梯,日夜攻打不止。公孙渊被困在孤城中,不久粮尽,只好靠宰杀牛马为食,兵民为了争食相互格斗自残,根本无人专心守城。公孙渊见大势已去,派出相国王建和御史大夫柳甫到魏营求和,提出“魏军后撤解围,公孙渊率领朝臣自缚投降。”司马懿听后哈哈大笑,立即传令将其二人斩首。然后发檄文告诉公孙渊说:“当年楚庄王进攻郑国时,楚、郑同为诸侯,郑伯尚且肉袒牵羊去迎楚庄王。现今我为天子大臣,你那王建、柳甫斗胆让我先解围退避一舍,你才归降,岂有此理?你那两个人昏庸老朽,连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都不懂,我已将其斩首。你如真心归降,可派懂事的年轻人前来申述。”

公孙渊接檄,万般无奈,派卫演到魏营,要求即日送儿子前来做人质,请求司马懿解围。司马懿已知公孙渊现在完全成为瓮中之鳖,怎肯接受这个条件,他当即对卫演说道:“军事大要有五:能战当战,不能战当守,不能守当走,不能走当降,不能降当死。何必送儿子做人质呢?现在公孙渊前三点都做不到,只剩下投降和自绝两条路了,你回去让他选择吧。”卫演只好狼狈而归。

不久,魏军便攻陷了襄平。公孙渊与儿子公孙修率领一支兵马突围向东南逃跑,被魏军追上斩杀。司马懿乘胜平定了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

◆用兵之道,有“急”有“缓”,司马懿可算是深谙此道。当时,公孙渊在兵力上多于魏军,但粮食缺乏;魏军粮草充足,但攻城准备不充分。加上天降大雨,平地积水数尺,天气也不利于攻城。司马懿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急于进攻,就会迫使敌人凭借优势兵力坐困兽之斗或突围逃跑。相反,拖延一段时间,公孙渊缺粮的问题将日益严重,必然引起军心涣散。那时再攻城,可一举而下。于是,他定下缓兵之计,果然大获全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