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中间阶层的成长及其社会意义

中间阶层的成长及其社会意义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间阶层的形成既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现象,又是中国进一步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稳定富裕阶层、扩大中间阶层、缩小贫困阶层,是完善现代化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环节。中间阶层的发育和成长,有利于形成更为合理与和谐的社会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更加成熟的社会稳定机制。
中间阶层的成长及其社会意义_现代社会学

四、中间阶层的成长及其社会意义

1.中间阶层的性质与形成背景

中间阶层,顾名思义,是指介于社会的上层和下层之间的社会阶层,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在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相近的自我评价、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心理特征的社会阶层。由于这个社会阶层超越了传统的两极对立的阶级分野,也称作“中产阶级”(Middle Class)。这种“中间阶层”或“中产阶级”已经成为现代西方发达国家的主体结构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广义的中间阶层包括“旧中间阶层”和“新中间阶层”两大部分。旧中间阶层是指各个社会基本阶级之外的“非基本阶级”,这种“旧中间阶层”在过去的各个社会中都存在。“新中间阶层”则是指工业化和信息化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现在人们所谈论的主要是“新中间阶层”。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以管理人员、公职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新中产阶级”,这个阶层大约占社会总就业人口的30%—40%,有的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比例更高。已成为推动社会发展、引导社会消费、稳定社会局势、定型社会规范及主流社会价值观的社会结构主体力量。

一般认为,“新中间阶层”产生的社会背景有以下几点:(1)工业的“现代化”。工业真正奠定在现代科学知识基础之上,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直接动力,并最终孕育、发展出大量高科技产业;(2)产业结构从传统工业转向现代产业。公司制取代了工厂制,“大企业”普遍出现;(3)生产性社会转变为消费性社会。大众消费时代来临,汽车、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成为日常消费品的主流,普通大众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消费领域开始阶层分化;(4)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白领”职业比重超过了“蓝领”,农业就业比重急剧下降,工业就业比重逐步减少,服务业就业比重迅速扩张。[9]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个与西方发达国家类似的职业群体和社会阶层开始在社会中逐渐发育成长。根据大量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中国目前的“中间阶层”人数大约占社会总人口的18%左右,而在东部沿海一些大城市,“新中间阶层”已经达到相当大的比重。目前国内“中间阶层”比重最高的城市是北京,北京市688.32万就业人口中,白领阶层的就业人数达到397.35万,已超过就业总人数的一半,为57.73%。中间阶层的形成既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现象,又是中国进一步现代化的必要条件。稳定富裕阶层、扩大中间阶层、缩小贫困阶层,是完善现代化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环节。中间阶层的发育和成长,有利于形成更为合理与和谐的社会结构,建立一种新的更加成熟的社会稳定机制。

现阶段中国的中间阶层大体上由四个部分构成:第一,个体工商户,他们以较少的资本自营业,规模小、利润少,很少雇佣人员,主要是家庭成员参与经营,所以通常也被称作自雇群体。他们的特点是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达到了“中间状态”的要求。据统计,至2002年底全国个体工商户大约有2 377万户,从业人员4 742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6%左右。第二,私营企业主和乡镇企业家。据统计,至2002年底我国私营企业243.5万户,从事人员3 409万人,其中投资者622.8万人,约占全部就业人员的4.6%。第三,干部和知识分子。这部分人员大约有4 000万人,约占全部就业人口的5%。第四,企业家群体、“三资”企业中的“白领”人员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管理者和创业者。据统计,目前我国就业于“外资企业”的职工达367万人,就业于港澳台商企业的有353万人,两项合计大约占全部就业人员的1%左右。[10]在上述四类中,前两类属于所谓的“旧中间阶层”,他们主要是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进入社会的中间状态。而私营企业主是否全部属于“中间阶层”尚有不同看法,大型私营企业主应该属于社会的上层,但由于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这一群体,因此中国的私营企业主都有一个经由社会的中间层再进入上层的经历,因此他们常被一些人简单地纳入社会的中间阶层。后两类属于所谓的“新中间阶层”,他们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声望,以从事脑力劳动为主,工资或薪金是收入的主要来源。他们主要表现为各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具有鲜明的知识、智力和技术背景。

2.中间阶层的内部结构和社会特征

中间阶层是相对于社会的上层和下层而言的,中间阶层本身并不是一个同质群体,它的内部仍然具有复杂的结构。但大致说来,中间阶层可以进一步区分为三个小的层次:这就是中上层、中中层和中下层。这三个层次分别为一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所构成(图8-2)。

img25

图8-2 中间阶层的内部结构

(1)中上层。中上层是中间阶层的最高层,它们之所以属于中间阶层,主要是因为它们的上面还有一个上层。这个阶层通常都是社会各领域的精英人群,主要有国家和政党、社团的中高层管理者,企业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者,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中小企业主,拥有较大影响和较高收入的自由职业者等。这个群体在经济上已经没有太大的生活压力,在政治上与社会的上层集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是社会发展物质成果的最先享受者之一。在政治上他们相对更谨慎一些,是渐进改革的支持者。

(2)中层。中层是真正的社会中间地带,无论从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上,他们都处于“不上不下”的状态。中层主要由国家一般公务人员、企业事业单位的一般管理者、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一般的自由职业者等组成。这个群体身处中间,由于还有上升的社会空间和强烈的人生目标,因而有较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处于比较典型的“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状态,非常希望保持社会的稳定,因为任何社会的动荡都可能毁掉他们的前程和升迁的希望,从而下滑到社会的中下层。

(3)中下层。主要有普通办事员、一般的工程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技术工人、农村种植大户、自雇群体或个体经营者。这个群体的基本特点是满足。由于这个阶层都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在社会分层的阶梯上不大可能进一步升迁,因而衡量自己的参照系反而由“上层”或“中上层”转为“下层”。由于参照系的转换,他们就成了普通劳动者的“上层”。由于他们根本不与上层相比,因而没有“比上不足”的烦恼,剩下的就是“比下有余”的满足。因此,这个阶层同样希望保持社会的稳定,因为任何社会的动荡都可能导致他们陷入窘境和沦落为社会下层。

中间阶层是由诸多不同的社会群体所构成的,他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但是,他们既然都属于中间阶层,就必然具有某些共同的社会特征。综合起来看,当代中国的“中间阶层”至少要有以下三个共同点:一是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居于社会的中间位置,他们一般拥有一定的财产,有较稳定的中等水平的收入,这种收入能够维持一种比较宽松的生活环境,普遍达到了一种“小康”生活水平。同时,这个阶层也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获得主流社会意识的赞同。二是在职业上有明显的知识、智力和技术特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公职人员是中间阶层的重要构成。在工人群体中,只有那些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占据较高的技术岗位,并使自己的收入也达到了社会的中等水平最低门槛的群体才能进入社会的中间层。在农村农民中,那些拥有一定数量的耕地、具有较高的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和相关技术水平、年收入达到社会中间阶层的收入标准,才可以进入社会的中间阶层。因此,中间阶层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和工作技能,并且利用自己的知识赢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和相应的收入水平。三是在心理上具有明显的归属感。居于社会中间阶层的群体在社会心理上认可自己属于社会的中间状态,他们对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都有一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心理认知或心理感受。这种心理感受是这个群体体现其社会特征和发挥其社会职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3.中间阶层崛起的社会意义

中间阶层的崛起,标志着现代化社会结构的初步形成。不断扩大社会的中间阶层,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中间阶层的发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

第一,平衡社会结构,维护社会稳定。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现代化社会结构,将对现代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社会稳定与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早在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就强调中等阶级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他赞扬中等阶级拥有适度财产,“是一个国家中最安稳的公民阶级”,“最好的政治社会是由中等阶级的公民组成的”。根据当代发达国家的经验,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社会是一种最稳定的社会。当中间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时,就会形成比较稳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引导社会舆论向着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与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聚焦,从而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中间阶层之所以能够促进社会稳定,关键在于它能有效地消解社会的贫富分化。当中间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时,也就意味着社会的上层和下层的人数都在减少,成为社会的少数群体,这就避免了社会的严重两极分化现象,能够最大限度地缓和社会的贫富矛盾与冲突。

第二,推动消费革命,促进经济发展。中间阶层的特点是“高薪雇佣者”,由于他们的收入并不用于投资,因此具有极强的消费能力。目前中国的中间阶层的个人年收入约为5—15万元左右,家庭年收入在10万—30万元。他们有能力维持中等水平的个人及家庭消费,如购房、购车、旅游等等,从而带动一个大众消费时代的到来。

当大多数社会成员成为中间阶层以后,他们就从根本上摆脱了为生存而工作的传统劳动状态和传统劳动观念,而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将成为人们劳动的主要动机。这就会极大地激发人们社会活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促进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并为社会进一步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社会基础。

第三,促进社会公平,提升文明程度。中间阶层成员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和公平竞争,凭借诸如教育、市场机会等自致性社会资源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和体面的中等生活方式。因此,他们不仅崇尚社会公平,而且也给整个社会树立了通过自身努力实现向上流动的榜样。

中间阶层的发育和成长,对于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也有重要的作用。中间阶层不仅自身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很好的知识和修养,更重要的是,当中间阶层成为社会的主体时,社会就既能够有效地制约作为少数的上层阶层,也有能力帮助作为少数的下层阶层。特别是有助于建立完善的现代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有效的扶贫政策,形成浓厚的社会慈善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