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油芍种植技术

油芍种植技术

时间:2022-11-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角果3~5瓣,每根茎3~6个果,每株10~15根茎,单果平均结籽32粒左右,种子千粒重200克左右,含油量20%以上。较耐热,40℃以上温度连续七八天即进入休眠。每年春季发芽前和秋季叶枯萎后分别追施油料芍药专用肥50千克左右,有条件的也可适当追施农家肥。一般中原地区在7月20日以后大部分角果由绿转黄,籽粒变成黄褐色、红褐色时即可收摘。收摘的角果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堆放厚度不超过20厘米,进行后熟。

一、特征

油芍株高1.0~1.5米,比普通农家品种高30~50厘米,叶片较宽大,叶面较薄,颜色较浅,茎枝较细。种子饱满后不易下垂,不太适合机械化收摘,但可以机械化收割。角果3~5瓣,每根茎3~6个果,每株10~15根茎,单果平均结籽32粒左右,种子千粒重200克左右,含油量20%以上。一般四年后亩产油用籽200千克左右,高产田可达280千克以上。在北方可连续生长20年不空心坏头,无须倒茬。药用部分(根茎) 4年生一般亩产可达2000千克以上,根条均长,一、二级新产品率极高,比农家品种增产15%~20%(在不影响种子生产的情况下),去花则可增产50%左右。芍药甙含量3.5%~5.6%,比农家品种高20%以上。定植后第3年可采种子,可连续采种子20年以上。该品种是一个较为杂合的群体,其花色五彩缤纷,单瓣花,极其美观,有着较高的绿化、观赏价值,也是城乡园区绿化的佳品。

二、生长条件

该品种极耐寒,在-40℃的条件下可正常越冬,在无霜期80天、≤10℃有效积温达1800℃的条件下可完成生产周期,产生正常成熟的种子。极耐干旱,在年降水量≤400毫米的自然条件下能正常开花结籽。较耐热,40℃以上温度连续七八天即进入休眠。不耐水渍,夏季田间积水40小时以上易受灾害,表现为烂根、死苗、病弱等水渍害状。耐薄瘠,抗杂草。

三、移栽定植

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的沙壤土地种植,要求土层深厚,耕深26厘米以上,做好地下害虫防治工作,亩施油料芍药专用肥50千克以上,水浇地可起垄栽培,旱地平栽即可。行距60~70厘米,大块地每隔4~6行留宽一米的间距,以方便管理。株距30厘米,亩栽3600~4000株。移栽时以芽头上覆土4~6厘米为宜。栽后可用异丙甲草胺或二甲戊灵进行土壤封闭,防除杂草。

该品种头两年长势较弱,可适当套种棉花、花生,三樱椒、大豆、玉米等作物,也可间作白术、玄参、射干等中药材,既能减少杂草发生,又可创造效益,对油芍影响不大。三年后每年待种子收获后可套种大白菜白萝卜、介蓝等蔬菜。

四、田间管理

每年春季发芽前和秋季叶枯萎后分别追施油料芍药专用肥50千克左右,有条件的也可适当追施农家肥。适时中耕除草,浇水在早春进行,不宜过早,应在花蕾出现后再浇水。第3年后增施花蕾肥,在开花前重施一次水肥,以利于种子增收。在开花前后可适当喷洒叶面肥,以利于开花授粉,增加结实率和饱满度。如有金龟子,可适当加入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

五、芍药籽收获

一般中原地区在7月20日以后大部分角果由绿转黄,籽粒变成黄褐色、红褐色时即可收摘。收摘过晚易落粒,造成减产。收摘的角果应放在阴凉通风处,堆放厚度不超过20厘米,进行后熟。要每天翻动一次,以防止发热霉变,一般后熟一个星期左右即可晾晒脱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