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态与资源特征

生态与资源特征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51年调查,蠡湖的植被覆盖率达100%,主要优势种为芦苇、茭草、菹草、狐尾藻、苦草和人工栽培的菱。底栖动物螺、蚌、虾等仅在沿岸水深小于1m的浅水带有少量残存,湖底以水丝蚓和摇蚊幼虫占优势[8]。调查表明,主要有浮游动物8种,浮游植物36种,以颤藻、直链藻、萼花臂尾轮虫、水蚤等为主;底栖动物3种,分别为摇蚊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颤蚓。

据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51年调查,蠡湖的植被覆盖率达100%,主要优势种为芦苇、茭草、菹草、狐尾藻、苦草和人工栽培的菱。开阔湖面被沉水植被覆盖,宝界桥以西湖心区沉水植物较稀。在沿岸浅水区,芦苇生长茂密,茭草丛生,并伴有斑块状分布的菱群落。浮游藻类以硅藻为主,其次为隐藻、蓝藻和绿藻等,年平均数量26.7×104个/L。浮游动物年平均数量5660个/L,其中大型枝角类和桡足类148个/L。底栖动物螺、蚌、虾等极为丰富。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放养草鱼;70年代又围湖养殖、防洪筑堤,蠡湖驳岸直立、湖面缩小,部分沿岸带水生植物萎缩,天然水生植物迅速消失;80年代随着工业发展,污水增加,水体透明度下降,曾经在湖内生长茂盛的沉水植物几近灭绝,水生植物群落逐渐退化消失,仅有通湖的小河道和沿湖边浅水区尚有残留。敞水区的浮游植物剧增,1990~1991年调查表明,浮游藻类以蓝藻和绿藻为主,其次为隐藻、硅藻等,出现水华,平均数量4174×104个/L,是1951年的156倍。浮游动物平均数量902个/L,其中大型浮游动物极为少见。底栖动物螺、蚌、虾等仅在沿岸水深小于1m的浅水带有少量残存,湖底以水丝蚓和摇蚊幼虫占优势[8]

20世纪80年代到2002年,蠡湖湖区均进行网围养鱼生产,年初放养鲢、鳙鱼种,年末捕捞商品鱼。调查表明,主要有浮游动物8种,浮游植物36种,以颤藻、直链藻、萼花臂尾轮虫、水蚤等为主;底栖动物3种,分别为摇蚊幼虫、双翅目幼虫和颤蚓。

除养殖鱼类外,有少量鲤、鲫,原有的凶猛鱼类已基本绝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