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小拱棚半促成栽培

小拱棚半促成栽培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草莓小拱棚与露地栽培一样,同一园区品种不少于3~4个。入冬前棚内最低温度如果低于5℃,应在夜间再在拱棚上加盖草袋片保温,但需要白天揭,晚上盖。目前的小拱棚栽培,很多地区采用春季扣棚,即在草莓满足一定的低温时数,即将解除自然休眠前进行扣棚。虽然小拱棚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农家使用,但毕竟升温效果以及提早采收有限,不能大幅度提高产量,因此大棚半促成栽培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

半促成栽培是20世纪50年代初,首先由日本开始兴起的。把露地栽培的草莓用塑料薄膜搭成小拱棚,继而改成大棚逐渐发展而成。

草莓进入秋季后由于每天日照变短和温度下降,逐渐停止进入休眠期,这是草莓的生理特性,把它称为自然休眠。进入休眠后,必须达到一定的低温需求量才能打破自然休眠。此时,如果有合适的环境温度,草莓即能恢复正常生长,但若还处于冬季低温时期,则草莓继续保持休眠状态,此时称为被迫休眠。半促成栽培就是让草莓在秋冬季的自然低温下满足它的低温需求量,基本通过了自然休眠,或采用人为强制方法打破休眠,再采用保温或加温方法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果,使果实在2—4月间采收上市,这种方法称作半促成栽培法。半促成栽培的技术关键是打破休眠的程度,因其选用的品种、打破休眠的方法以及保温时期的不同而有多种形式。

小拱棚半促成栽培是草莓保护地栽培中比较简单的一种形式,也是投资少、经济效益较高的保护地栽培形式。

草莓不同品种自发休眠所需要的低温量有差异,一般可分为暖地形和寒地形。南方地区应选用暖地形即休眠较浅、低温需求量较少的品种,如春香、丽红、明宝、丰香等品种只需50~100小时。北方地区应该选用寒地形即休眠较深、低温需求量较多的品种,如“八千代”需5℃以下低温200~300小时,宝交早生需400~500小时,以及盛岗16、达娜等。宝交早生因其适应性强、采收上市早、果实品质好,故可在各地适用。草莓小拱棚与露地栽培一样,同一园区品种不少于3~4个。

拱棚材料以竹木为架材,宽1.5米,高50厘米,早熟高产主要在于能延长生长期,延长花芽分化时间,因此最好在秋季扣棚。根据草莓花芽分化对温度的要求,即在最低温度降到5℃时及时扣棚,但白天要注意通风,以防温度过高,这一时期大约是在10月中下旬。扣棚后要注意棚内温度,白天最高温度不得超过30℃,最好是在28℃以下。入冬前棚内最低温度如果低于5℃,应在夜间再在拱棚上加盖草袋片保温,但需要白天揭,晚上盖。进入冬季,棚内最高温度在10℃以下时,可将草袋片盖好进行密闭保温,不需要再揭开。

目前的小拱棚栽培,很多地区采用春季扣棚,即在草莓满足一定的低温时数,即将解除自然休眠前进行扣棚。因为这时草莓已基本通过休眠阶段,花芽分化已正常完成,扣棚后能显著提高棚内小气候的温度,促进草莓生育过程加快,使得开花期与收获期较露地栽培提早10~15天。但春季扣棚时间一定要适宜,若过早,增温后的效应,会使草莓过早现蕾开花,易受低温晚霜的危害,或者由于低温时数不够,没有满足草莓品种生育的需求,导致出现草莓苗异常的现象,表现为植株矮、叶片小、叶柄短细、开花期易出生匍匐茎、花序数少等,并造成减产。而扣棚过迟,则失去提早开花提早采收的作用。此外春季扣棚只能提早收获,不能延长花芽分化时间,所以产量提高不多。因此有条件的地方,以秋季扣棚为宜,如春季扣棚,一般在2月上中旬。

翌年春季,当最低气温稳定在0℃以上时,大约在2月中下旬,要重复头年11月份的管理方法,白天揭草袋,晚间盖上。当棚内中午温度接近30℃时,可以在棚的两端打开薄膜,采用换气降温降湿,使温度控制在28℃左右。进入4月份,当自然温度达到草莓生长的需要,以及当地常年终霜期过后,也就是最低气温稳定在8℃以上时,可将小拱棚揭去。只是在揭棚前3~5天,当天气晴好无风时,要给予草莓苗一定锻炼,即在白天中午前全部打开薄膜,下午再盖上,3~5天内逐步加长白天露棚时间,直至最后晚上不再覆盖为止。

草莓扣棚期间,由于土壤及棚内温度、湿度都相应高于外界,草莓长势比露地栽培的旺,叶片鲜嫩,抗病力较低,而环境条件又适合于病虫繁殖,因此田间管理除与露地栽培相同外,特别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扣棚前和揭棚后应打2~3次杀菌剂予以防治。

小拱棚加地膜覆盖能增加棚温5~6℃,并能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比露天栽培提早20天左右成熟(约4月上中旬),采收期延长2周左右,亩产可提高15%。虽然小拱棚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用于农家使用,但毕竟升温效果以及提早采收有限,不能大幅度提高产量,因此大棚半促成栽培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